家乡的姊妹河(散文)║赵士荣(辽宁彰武)主播║箫雅【5395】

在广袤的辽西大地上,流淌着两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河流——彰武县的柳河与养息牧河,她们如同亲姊妹般相依相偎,共同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与故事。这两条河流,不仅承载着大自然的恩赐,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柳河,被誉为彰武的“母亲河”之一,其源头深藏于内蒙古的崇山峻岭之中,全长297公里,自北向南,蜿蜒曲折。她的名字,或许因两岸垂柳依依,随风飘摆而得名,又或许因其水流湍急,泥沙含量大,在历史上曾有“小黄河”之称,记录着它曾经的狂野与不羁。
柳河两岸,曾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野花在春风中竞相怒放,芳草萋萋,牛羊成群,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尤其是经过七十多年的彰武治沙人顽强的拼搏奋斗,昔日的沙海变成了绿洲,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这里更加生机勃勃。

而养息牧河,则是另一番景象。她同样源自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王府西,与柳河并肩而行,全长129公里,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养息牧河,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大清皇家牧场的辉煌历史。相传,这里曾是康乾盛世时期皇帝巡游的必经之地,乾隆皇帝更是在此赋诗留念,写下了《养息牧场阅马诗》,赞美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美丽。更有传说,香妃的玉液凝香随流漂泊,为这条河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养息牧河两岸,红柳沙棘丛生,她们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生命的赞歌。

回望历史,柳河与养息牧河不仅见证了自然的变迁,更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柳河水倒映着高山台的雄伟,层峦叠嶂间,仿佛还能听到古战场的厮杀呐喊,看到弹痕累累的烽燧狼烟,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而平安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5700年前,就有祖先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存繁衍,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古老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
两条河流,因从内蒙古流淌而来,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更将蒙古人的豪放豁达性格融入了彰武人的血脉之中。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以诚待人,厚道做事,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两条河流,共同养育了四十万彰武儿女,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生生不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近年来,柳河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滨水景观带,并遏制住了悬河现象。夜晚,柳河两岸灯火通明,水榭楼台,幽静小道,菡萏飘香,蒹葭苍苍,碧水柔沙,白日 ,太阳伞映衬着蓝天白云,简直就是美丽的“小三亚”。休闲的人们在这里快乐的玩赏。

旱改水项目的实施,让曾经的旱地变成了水田,金秋时节,稻浪滚滚,五谷飘香,一片丰收的景象。碧波里候鸟嬉戏,茂林中矮鹿成群,河流两岸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而养息牧河,也在岁月的洗礼沉淀中,保持着那份宁静与祥和,继续滋养着这片皇天后土。
最终,这两条姊妹河,完成了她们的使命,流经彰武在新民汇合,携手并进,一同汇入辽河,流向那片属于她们的广阔海洋——渤海。它们的故事,如同那滔滔河水,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彰武县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姊妹河,母亲河,你们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彰武人,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爱与希望。
2025年10月28日

【作者简介】
赵士荣,男,汉族,大专学历。1960年8月4日出生于辽宁彰武,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通辽市书画诗词学会艺术顾问,阜新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彰武县诗词学会会长。爱好诗词散文及书画,摄影,剪纸等艺术,作品多次发表于省内外纸质媒体及国家网络平台。曾荣获阜新市诗词学会优秀诗人、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