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咏桂花
武永尧
桂花接天露,秋月忆阳春。
密叶隐琼蕾,香风醉美人。
武永尧先生的这首七绝《咏桂花》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桂花的清雅风姿,通过意象叠加与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秋日桂花的独特神韵。以下为逐句赏析:
首句"桂花接天露"
以"接天"的夸张手法表现桂花高洁之态,露水浸润更显其晶莹剔透。"天露"既实写晨露,又暗合"仙种原从月里来"的神话意象,与杨万里"不是人间种"的超凡描写异曲同工。
次句"秋月忆阳春"
时空交错中凸显桂花特质:秋月清冷与阳春温煦形成对比,既点明桂花凌寒而开的品性,又以"忆"字赋予其拟人化的情感张力。此句化用朱淑真"十分秋色为君忙"的时空观照,却更显含蓄。
三句"密叶隐琼蕾"
"密叶"与"琼蕾"构成藏露之美,"琼"字以玉喻花,呼应吕声之诗中"高枝已折郄生手"的珍视之情。叶与花的掩映关系,暗合楚娘诗"丹桂迎风蓓蕾开"的动态画面 。
尾句"香风醉美人"
以通感手法将嗅觉(香风)与视觉(美人)交
融,"醉"字双关,既写花香醉人,又暗含赏花者陶然忘机之态。此句与杨万里"如何着得许多香"的诘问形成互文2,却更显婉约。
全诗四句皆含"桂花"本体,却通过天露、秋月、琼蕾、香风等意象的多维烘托,避免直白咏物之弊。时空从清晨到月夜,感官从视觉到嗅觉,结构严谨而意境空灵,得宋人咏物诗"不即不离"之妙。
这首七绝《咏桂花》用词精炼典雅,意境清幽深远,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与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出桂花高洁、清雅、醉人的独特风韵。以下从用词与意境两方面具体赏析:
一、用词赏析
1.动词的灵动性
·"接"(接天露):以动态打破静态,赋予桂花向上生长的生命力,暗含"仙种"超凡脱俗的意蕴。
·"忆”(秋月忆阳春):拟人化用词,将桂花与季节的情感关联,赋予其温婉的怀想之态。●"隐"(密叶隐琼蕾):含蓄点出桂花"藏而不露"的特质,与"琼蕾"的珍贵形成反差美。
·"醉”(香风醉美人):通感化用词,将嗅觉(香风)与视觉(美人)交融,强化花香的感染力。
2.名词的意象组合
·"天露":既写实景,又暗合神话中"月宫桂树"的仙气,与"秋月"呼应。
·"琼蕾":以玉喻花,突出桂花的晶莹剔透与"密叶"的朴素形成质感对比。
·"香风":抽象花香具象化,与"美人"的意象结合,营造出朦胧的审美距离。
3.形容词的凝练
●"密":强化叶的繁茂,反衬花的珍贵。
●"醉":双关花香与赏花者的陶醉,收束全诗情感。
二、意境赏析
1.时空交织的层次感
·首句从空间(接天)到时间(天露),描绘清晨桂花的清润;
·次句转入时间(秋月忆阳春),以季节对比凸显桂花的孤高;
·后两句聚焦微观(密叶、琼蕾)与感官 (香风),由远及近,由静至动,形成立体画面。
2.虚实相生的象征性
·实写桂花形态(密叶、琼蕾),虚写其神韵(接天、忆阳春),暗含"花中仙客"的品格。●"美人"意象既实指赏花者,又虚化为桂花本
身的拟人化象征,与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
3.清雅与秾丽的平衡
·前两句以"天露""秋月"的冷色调奠定清雅基调;
·后两句以"琼蕾""美人"的暖色点缀,避免单调,形成"冷艳"的独特意境。
总结
全诗用词精准凝练,动词激活静态意象,名词构建仙凡交融的审美空间;意境上通过时空跳转、虚实结合,将桂花置于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维度,既得宋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妙,又含唐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韵,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