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战歌树丰碑
作者/ 姚文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这首铿锵有力的歌词,穿越七十五载风雨,依然在岁月长河中回荡。《志愿军战歌》,这首诞生于抗美援朝战场的歌曲,不仅是一段历史的旋律印记,更是一代中国人用热血与忠诚铸就的精神丰碑。
它的诞生,源于最朴素的报国热忱。1950 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至鸭绿江边,新中国面临着唇亡齿寒的危局。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告别祖国,告别亲人,扛起钢枪,义无反顾地踏上出征之路。指导员麻扶摇在行军途中把战士在誓师大会上的誓言,汇编成出征诗,经作曲家周巍峙谱曲后,成为传遍全军的战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的直白呐喊;没有复杂的旋律,只有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的激昂节奏,却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捍卫家园、抵御强敌的共同心声。
这首战歌,是战场上的冲锋号角。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在枪林弹雨的上甘岭,在每一个浴血奋战的阵地,《志愿军战歌》的旋律总能穿透硝烟,给予战士们无穷的力量。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战士们身着单薄衣物,啃着冻硬的土豆,吞着冰雪拌的炒面,却高唱着战歌向敌人发起冲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让 “打败美帝野心狼” 的誓言化作震撼天地的壮举。战歌里,有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的英雄气概,有 “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的民族精神,支撑着志愿军将士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如今,战火早已远去,但《志愿军战歌》的精神力量从未消散。它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镌刻在民族的记忆深处,提醒着我们:和平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民族的尊严与安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守护。每当这首歌曲响起,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那种家国至上的情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的战士唱着《志愿军战歌》,走向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的战场。新的时代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各行各业中奋勇拼搏 —— 在科技攻关的前沿,在脱贫攻坚的农村,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在守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征程上,“雄赳赳,气昂昂” 的精神内核,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志愿军战歌》,不止是一首歌。它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照亮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它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让我们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这首不朽的战歌,将永远伴随着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荣光与梦想。
2025.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