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辉成
秋日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风景优美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1949年前后,按照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我党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其中1100余人身份暴露后被国民党当局公审杀害。这座纪念我党为解放台湾、光荣牺牲的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的广场一侧,有四座纪念碑,是专为纪念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四位烈士而立的。他们的英名,在七十多年后也终于褪去了冰冷——它们曾被历史的尘埃深深掩埋,被刻意的缄默悄悄遮蔽,如今却有了烟火般的温度,成了迟到却从未缺席的荣耀。他们用沉默的荣耀,唤醒了我们对历史的敬畏,也筑牢了我们守护家国的决心。
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一部聚焦隐蔽战线英雄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剧中以吴石将军为主线,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人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远赴台湾,在刀光剑影中行走,潜伏在敌方核心传递情报;即便牺牲时连姓名都不能公开,他们也甘愿以“沉默”书写属于信仰的荣耀。
这部国庆热播剧像一把温柔的刷子,拂去了历史的尘埃,让那些曾“消失”的人重新站在我们面前。它让我们看清他们用生命焐热的信仰,读懂那份最沉重也最璀璨的“迟到的荣耀”,更让我们记得:今天的安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所谓荣耀,是为祖国而战、为信仰而活,是即便粉身碎骨,也永远向着家的方向。
吴石将军以生命为笔,在隐蔽战线上书写下对国家的赤胆忠诚。作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1949年8月,他奉命从大陆赴台,为祖国统一大业传递关键情报。1950年3月1日,因叛徒蔡孝乾出卖,吴石不幸被捕。审讯室里,敌人用酷刑轮番折磨他。在三个多月的狱中时光里,特务用尽残酷手段,吴石的左眼因重伤彻底失明。即便如此,他仍凭着残存的力气,在狱中信纸背面写下长达两千言的遗书:字里行间既有对家国“凭将一掬丹心在”的赤诚坚守,也藏着对妻子“此身可许国,再难许家”的无尽愧疚。敌人又以家人相要挟,扬言要将他的妻儿驱逐出境,他却依旧平静如常,字字铿锵:“我吴石的家人,从不会因威胁而低头,更不会因利诱而忘本。” 1950年6月10日,台湾马场町刑场的阳光令人窒息。吴石穿着仅有的一件干净中山装,双手被粗绳反绑,肩膀却始终挺得笔直,脊梁如松般不曾弯折。行刑前,他缓缓转头望向大陆的方向。这位曾身兼国民党要职的将领,用最决绝的生命抉择,践行了对“中国人”身份最后的、最赤诚的坚守。
出生于浙江镇海书香门第的朱枫,如寒秋里的一棵红枫,以柔韧之躯扛起信仰重量。她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凭细致果敢成为隐蔽战线少见的“女交通员”。1949年11月,朱枫孤身从香港赴台担任吴石的联络交通员,以“商人眷属”为掩护,多次冒险接头,将绝密情报藏于发簪、锦缎中,经香港将台湾军事情报传回大陆。 1950年2月18日,朱枫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她曾吞金自戕明志,虽被抢救脱险,狱中面对利诱酷刑仍坚贞不屈,连敌方都承认其“党性坚强,不惜牺牲”。 1950年6月10日,45岁的朱枫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同样在黑暗里燃烧自己的,还有聂曦。这位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赴洋深造的青年,精通经济却弃高薪安稳生活,主动请缨投身隐蔽战线。1949年8月,他以吴石副官的身份赴台,成为情报传递链的关键纽带,多次冒着被监视的风险,秘密交接标注敌军布防的绝密信息。他被捕后,敌人先许以高官厚禄利诱,见他不为所动,又施酷刑打断他三根肋骨,他却始终咬紧牙关缄口不吐。临刑前,他轻轻整理衣襟,还拍了拍吴石的胳膊传递战友默契,淡然微笑面对死亡,连台湾媒体都不得不称其“形象英武、大义凛然”。1950年6月10日,33岁的聂曦与吴石同殉于马场町,以年轻生命为信仰燃尽最后光热。
和他们一同牺牲的,还有陈宝仓将军。这位国民党陆军中将,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抗日战役,屡立战功;因不满国民党的分裂行径,他秘密与我党建立联系,1949年赴台后,协助吴石传递军事情报。1950年3月,陈宝仓与吴石同期被捕,面对敌人审讯,他始终坚贞不屈。行刑当天,他与吴石并肩站在刑场上,笑着说:“次长,能和你一起为国家尽忠,此生无憾。”枪声响起时,他紧紧握着吴石的手,像是要以这种方式,完成对信仰最后的坚守。
这些英雄,都曾是“无名者”。吴石牺牲后,他的名字被国民党当局从所有档案中抹去,家人因“通共”的罪名,在台湾过着抬不起头的日子,连他的照片都只能藏在箱底最深处,生怕被人发现;朱枫的事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后,才从解密的档案里被逐步挖掘,慢慢走进大众视野;聂曦和陈宝仓的故事,更是散落在各地的史料馆里,只有寥寥几行文字,差点被时间彻底吞没——聂曦的后代直到多年后,才从解密档案或老战友口中,知晓祖父并非“失踪的商人”,而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如果不是这部电视剧,如果不是创作团队花了三年时间,跑遍两岸多地档案馆,从数百份解密文件里一点点拼凑出他们的故事,这些英雄或许会永远沉睡在历史的尘埃里,连“被遗忘”都无人知晓。可正是这样的“迟到”,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一个民族的荣耀,从来不是靠轰轰烈烈的战役堆砌,不是靠光鲜亮丽的勋章点缀,而是靠无数这样的“追光者”——他们或许有将军的军衔,或许只是普通的情报员,却都愿用信仰和生命,在黑暗里搭起一座桥,撑起新中国的来路。他们是隐蔽战线的“微光”,一点一点,却照亮了整个黎明;他们的荣耀,虽然迟到,却因这份“迟来”,更显珍贵,更能唤醒我们对历史的敬畏。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隐蔽战线从未消失,英雄的精神也从未过时。“碧血洒宝岛,丹心向北明”,正是这些英雄的生动写照——他们把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把心永远朝向了北方:那是故乡的方向,是祖国的方向,是五星红旗升起的方向。我们在电视上看大阅兵时,会为人民军队的威武而自豪;在天安门广场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会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可我们很少会想到,这盛世的背后,藏着多少像吴石、朱枫这样的英雄——他们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的曙光,没有享受到如今的太平盛世,没有机会坐在家里看一场国庆晚会,却用生命为我们铺就了通往光明的路。他们的荣耀,来得迟,却来得坚定;来得慢,却来得厚重。
他们的名字,或许曾被遗忘,或许曾被篡改,可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血脉,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就是他们迟到的荣耀:不是被刻在冰冷的石碑上,而是被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被刻在祖国每一寸安宁的土地上,被刻在“祖国统一”这四个沉甸甸的字里,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不会消散。
作者简介:王辉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山东省传统文化骨干教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北京中关村网络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情报员,“齐鲁壹点”个人号、都市头条、微信公众号“玫城文学”主编。文章发表于《语言文字报》《山东教育报》《齐鲁晚报》《山东教育》《时代文学》《中华文学》《青年文学家》《精短小说》《广东文学》《今古传奇》《海淀文艺》《三角洲》《速读》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