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孔雀东南飞
作者:武稳祥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的巅峰之作。其故事取材于 东汉建安年间(或献帝年间)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真实的婚姻悲剧,以焦仲卿(庐江府小吏)与刘兰芝夫妇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礼教下的爱情悲剧与反抗精神。
话说东汉未期建安年间,庐江郡(今安徽怀宁)的庐江府小吏 一 焦仲卿,娶了一位年仅17岁、贤惠善良 貌美如花、才貌双全的妻子 一 刘兰芝。二人结婚之后 情投意合,互敬互爱 伉俪情深。刘兰芝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勤劳能干,惹人又称赞又羡慕。
但是,她婆婆(焦母)却对这个百里挑一的儿媳 甚不满意,动辄找岔,百般刁难,屡屡挑剔。难怪人常形容这类人是:“头发长 见识短”。后来,焦母把儿媳的再三忍让、还当为了她软弱可欺。于是 她更变本加利,强逼他儿子和媳妇离婚:休妻。
焦仲卿本来就是一个生性懦弱的读书人,自幼接受的儒家的正统思想。他为挽留兰芝,曾向母亲跪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却遭母亲“槌床大怒”。他也明知贤妻 本无过错,但是对待母命 从来都不敢违抗。他们恩爱夫妻 尽管恋恋不舍,但迫于封建家长制的压力,他只得暂时先把兰芝送回娘家。二人对天山誓海盟互相约定:忠贞不渝、永不相负。洒泪而别,期待后来。
兰芝回到娘家仅十余日,县令、太守先后派人前来求婚。兰芝因与仲卿已有先约,婉言拒绝。但兄长却以“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为由,蛮横逼迫她应允太守家的婚事。
焦仲卿闻讯赶到刘家,见到刘兰芝被迫允婚,痛苦地质问:“贺卿得高迁”。刘兰芝悲愤地道出 被兄逼迫之实情,两人约定 “黄泉下相见”。就在兰芝出嫁的当日,兰芝含泪投河自尽;焦仲卿得知之后,仰天长叹,愤愤不平,含恨吊死在庭院的树上。
焦刘二人死后,两家人商量后 将其合葬。后来有人专门为此事写了长篇五言叙事诗歌,并在结尾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两人化为孔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寄托了广大人民对恋爱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孔雀东南飞》不仅是一曲凄美的爱情悲歌,更是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家长专制的深刻控诉。它塑造了刘兰芝外柔内刚、勇于反抗的形象,也刻画了焦仲卿在孝道与爱情间的挣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婚姻悲剧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