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老年大学县医院分校诗词分会《秋高诗友爽•菊艳夕阳红》重阳节诗书画一体合辑。
时光流转,岁月沉香。郸城县老年大学县人民医院分校诗词分会,有这样一群可爱的诗友,他们人人心怀热忱,于国家重大节日和中华民俗节气里,用诗词记录时代脉搏,抒发家国情怀。
九九重阳将至,十九位诗友如灵动的画师,以秋末晶莹露水为墨,绘就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丰收盛景跃然纸上,秀丽山水诗意流淌。他们虽已步入暮年,却个个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于诗的天地里奋耕不辍,发挥余热。
每一首诗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字里行间,皆是他们灿烂夕阳人生的真实写照,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本次组诗,汇聚了诗友们的智慧与才情,是他们情感的寄托,也是他们精神的家园。让我们从诗韵中,感受他们的赤诚之心,领略岁月沉淀后的独特魅力。这正是:
九九诗章韵里藏,耆英泼墨绘秋光。
⭐️张新成
蛇年重阳节感怀(通韵)
晚辈倾心同敬老,友朋聚会话安康。
养生讲座多精彩,吟赋题诗诵锦章。
盛世和谐民共乐,延年益寿度时光。
点评: 这首《蛇年重阳节感怀(通韵)》以重阳佳节为背景,展现了当代老年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诗歌紧扣重阳节“敬老”、“安康”、“共乐”的主题,抒发了对晚年生活的满足感与对盛世和谐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积极,很好地反映了当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代风貌。若能在诗意锤炼和语言技巧上更进一步,将会更加出色。
重阳节感怀(通韵)
登高望远赏奇景,邀友吟诗著妙章。
喜看祖国宏业美,乐闻永苑瑞褔长。
神州万里前程锦,祈盼和谐赴小康。
点评:这首《重阳节感怀(通韵)》以重阳佳节为背景,抒发了对家国祥瑞、全球小康的美好祝愿。全诗展现了重阳节的传统元素与时代精神,语言流畅,情感乐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若能在意象的深度挖掘和语言的诗化锤炼上更进一步,作品会更具感染力。
重阳赏菊
翠叶凌然摇倩影,疏枝挺立傲寒霜。
身披金甲西风瘦,月伴雁群迢路长。
陶令添杯邀故友,诗翁沉醉诵秋光。
点评:诗人开篇即紧扣主题,围绕深秋特有的“天高云淡、东篱赏菊”等意象,去谋篇布局。紧接着用翠叶、倩影、疏枝、寒霜等进一步描写菊花的特质,尤其是尾联,陶令添杯,诗翁沉醉,更把诗人赏菊爱菊、学习菊花不畏严寒、傲霜绽放的品质推向了高潮,很好地抒发了个人的情感。总之,该诗主题鲜明,选材准确,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重阳节抒怀
往事如烟随逝水,浮生若梦近苍山。
欣逢盛世无愁绪,幸有家珍可尽欢。
莫道桑榆云色晚,霜枫菊蕊正垂丹。
点评:这首《重阳节抒怀》通过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的时令特色与人生感怀,整体格调从苍凉转向旷达,情感层次较为丰富。
全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传承了重阳诗词感时伤怀的传统,又注入了盛世安居的现代幸福感与豁达观,尾联的转折尤为精彩,展现了霜枫菊蕊共绚秋光的生命韧性。若能在情感过渡和细节刻画上稍加打磨,作品会更加出色。
重阳节采风感怀
乐赏采风洺水畔,归来泼墨赋诗章。
点评:诗歌紧扣重阳“采风”的主题,通过“乐聚”、“挥毫泼墨”等词,生动描绘了文人雅集、即兴创作的场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和诗书雅趣的热爱,情感欢快明朗。若能在意象的独特性和语言的锤炼上再下些功夫,注入更多个人化的观察和感受,作品会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重阳节赏菊有感
玉洁冰清诗友乐,凌寒傲骨笑严霜。
点评:这首《重阳节赏菊有感》,是一首以重阳赏菊为主题、抒发个人感怀的七言绝句。诗歌整体格调清雅,试图通过描绘菊花的特点来寄托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重阳节赏菊有感》基本把握了重阳赏菊的主题和菊花的核心精神,格律规范,语言流畅。若能在意象的新颖度、语言的锤炼以及意境的深度上再多加琢磨,会更具艺术感染力。
重阳节抒怀
高天雁书字,大地果生香。
骨老心犹壮,颜衰意尚强。
诗书添逸趣,追梦向朝阳。
点评:这首《重阳节抒怀》,展现了重阳节的秋日美景和长者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它成功地将传统节令元素与现代人昂扬的精神面貌相结合,画面生动,情感充沛,格调积极,充分展现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豁达情怀。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直白积极。若希望意境更上一层楼,可以尝试在抒情中融入一些更含蓄、深邃的哲思,使得情感的抒发更有层次和厚度。
重阳抒怀
万里云程惊海岳,千钧笔力展风骚。
乐居乡野亲情美,趣载毫端韵味韶。
莫道桑榆霞色晚,喜看盛世赤旗飘。
点评:这首《重阳抒怀》以重阳登高为切入点,抒发了对盛世晚年的赞美与豪情,意境开阔,格调积极。 这首诗情感充沛,格调高昂,很好地展现了当代老年人沐浴盛世、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将重阳节的个人感怀与对家国的赞美之情相结合,充满了正能量。若能在意象的独创性和语言的细腻度上进一步锤炼,作品会更加出色。
喜度重阳(通韵)
五谷丰收粮库满,六禽盈圈饭肴香。
太平盛世民欢乐,科技兴军国富强。
笑享生活情不禁,精神物阜两辉煌。
点评:这首《喜度重阳(通韵)》描绘了重阳时节的丰收景象与国泰民安,整体意境开阔,充满喜悦与自豪之情。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重阳节的喜庆氛围与新时代下的富足生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若能在意象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凝练度上进一步打磨,将会更加出色。
谨步孟浩然过故人庄雅韵
炊烟招客至,竹径入云斜。
执箸尝新甘,闻香品老鸭。
重阳应有约,还复就黄花。
点评:这首步韵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作品,整体上抓住了原诗田园闲适、友情真挚的神韵,在模仿中亦能体现自身特色。这是一首成功的步韵之作,既尊重原作的格律与神韵,又在意象选择上展现了新意。诗中“炊烟招客至,竹径入云斜”一联尤为出色。若能在语言的精準度和情感的深度上再稍加打磨,作品会更具感染力。
鹧鸪天•喜贺重阳节
吟诗高唱歌民富,泼墨挥毫颂国昌。
乒乓案,网球场,身轻体健意飞扬。
年过七秩何曾老?喜贺银龄献艺芳!
点评:这首《鹧鸪天·喜贺重阳节》以重阳佳节为背景,抒发了对老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昌盛的赞美,情感积极向上,充满了节日欢愉和豪迈之气。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充满正能量的节日贺词,反映了当代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对祖国的深情祝福。若能在意象选择和语言锤炼上更进一步,作品会更具艺术感染力。
重阳有感
后昆孝顺心欢乐,党政关怀体健康。
年老力争发余热,余生不忘献微光。
志坚何惧桑榆晚,再续暮时锦绣章。
点评:作者开篇即用暖心明快的语言词汇,如天高气爽,五谷飘香,社会和谐等作铺垫,迎来了老人节即九九重阳节。紧接着书写了儿孙孝顺、党政关怀这些老年人最为关心的话题,从深层面歌颂了党的英明领导和对和蔼社会的赞赏。后两联突然一转,要振作精神,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续写夕阳锦绣篇章。总之,该诗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思想深刻。不足之处,有个别地方过于直白,有提升的空间。
重阳登高即景
涧底忽惊枫染赤,云边俄见雁题遒。
松声过壑千重浪,菊魄浮卮万斛秋。
漫把晚香簪雪鬓,心舟载月下沧洲。
点评:作者紧紧围绕重阳登高这一主题,选用“涧底、枫赤,云边、雁题,松声、菊魄”等意象,既有近景又有远景,既有视觉又有味觉,把登高所见层层展开递进,主题鲜明,层次清楚,对仗工稳,用词准确,尾联尤显诗词工夫,把退休以后的闲情逸趣,老有所为如画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堪称佳作。
赞老年大学县医院分校全体诗友
推平敲仄诗词赋,泼墨挥毫国画呈。
歌舞戏曲优美赏,村头广场会神听。
银龄八秩福无限,手挽夕阳奋力耕。
点评:该诗是借九九重阳老人节之际,赞美县人民医院诗词分会一群退休老人学诗赋诗、习书作画、文艺演出等活动和所取得的成绩。感情真挚,语句通顺,合乎平仄,用韵准确。不足之处,有些词句过于直白,需进一步凝练、打磨。
重阳节感怀
日落余辉晚霞美,欢歌酌酒谊情长。
评语:该诗抓住重阳节赏菊这一重要活动,去谋篇布局。首句便开门见山,点明重阳节如约而至,承句用一个喜看万民赏菊香,便把万民同乐的和平盛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转句用晚霞美暗示我们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对酒欢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不足之处,三四句与一二句衔接不够。
重阳节有感
喜逢盛世心舒畅,生活小康欢乐悠。
点评:该诗抓住重阳节这一敬老爱老这一主题,讴歌了和平盛世的孝道文化,以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从一个侧面去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党的英明领导。总之,该诗思想性强,语句通顺,用词讲究。不足之处,转结稍显突然。
⭐️张洪亮
重阳节感怀
缕缕秋霜添五福,绵绵夜火会重阳。
好词雅韵书诗笔,亭阁洺河岸柳觞。
老友采风争笑语,当须醉倒在城乡。
点评:该诗描述的是九九重阳节采风的所见所感。意象准确,中两联对仗工稳,语言流畅,用词恰当,尤其尾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堪称佳句。
榴滿春秋
籽粒晶莹含笑意,阖家团聚共婵娟。
点评:该诗是一篇歌颂石榴的佳作。通过桂影落窗,榴树垂红,石榴籽如玛瑙般晶莹透亮,中秋之夜,全家人吃着月饼,品尝着石榴,赏着明月,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同时,给读者留下了许许多多想象的空间。
重阳秋荷
纵然世路多纷扰,犹抱冰心守素纯。
点评:重阳节,按照时令,已是暮秋时节,此时,露已凝珠,天渐寒冷。纵观池中的秋荷,叶子渐已枯黄,但池下的莲藕绝不失“入污泥而不染”纯真的本性。诗作除歌颂莲荷高尚的品质外,在转句中突然以荷喻人,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