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婚礼”
——皮定均将军与张烽的婚姻
文/孙喜贵
皮定钧于1914年8月出生于安徽金寨县,曾任129师特务团团长、太行五分区司令员。其夫人张烽(原名张凤兰)于1923年4月出生在河北涉县一个贫民家庭,曾任涉县妇救会主任,1938年在家乡参加八路军,投身129师革命工作。1943年6月,二人在太行五分区林县(今林州)结为革命伴侣,他们在战火硝烟中的恋爱史充满传奇色彩,张烽戏称这场婚事为“哑巴婚礼”。
解放后,张烽历任兰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享受正师级待遇。
1940年,皮定钧与涉县县长郑晶华讨论工作时,见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前来汇报工作,当即一见钟情。待姑娘走后,他急忙打听情况,得知对方是县妇救会主任张烽,尚未婚配,便嘱托郑晶华做媒:“你把她介绍给我做老婆好不好?” 郑晶华转达心意时,却遭张烽强硬回绝:“你愿意去你去,我不去。他好看,你嫁给他吧”。郑晶华只能如实回复,皮定钧虽失望却坦言:“此事不能急于求成”,心里始终装着革命与张烽。
后来,刘伯承师长派徐子荣到五分区任政委,特意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帮皮定钧物色对象。徐子荣询问偏好时,皮定钧坚定表示:“我就要张烽”。徐子荣多次约谈张烽,起初她以“不嫁军人”“正在进修”为由推脱,后来松口称“需要考虑”。皮定钧见状,提议请与张烽家人相熟的晋冀豫边区妇救会干部常子华出面劝说。张烽的姐姐听后劝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事该解决了”。张烽见事情传开,不好意思之余给皮定钧写了封信:“你把事儿弄得满城人皆知,我是小官也罢,你那么大的官也不注意影响”。皮定钧见信喜出望外,二人自此书信往来渐密,张烽会细心纠正他信中的错别字,还附上关心的话语,两颗心渐渐靠近,这个“带刺儿的红玫瑰”终于放下了防备。
这场恋爱历经三年坎坷,刘伯承师长曾调侃:“皮定钧在战场上是有勇有谋的猛将,谈恋爱可不是一把好手”。1943年6月的婚礼在林县举行,场面极为简朴:没有鞭炮锣鼓,没有酒水,菜肴仅有炖肉和熬萝卜,主食是馒头,更没有“三拜”等仪式。主持人起初只说“请大家吃饭”,众人一头雾水,直到揭晓是祝贺皮定钧与张烽结婚,现场才响起掌声。有人提议新人互敬美酒,却发现无酒可用;又提议讲讲恋爱史,皮定钧和张烽异口同声道“没什么好谈的”,众人只好闷头吃完饭便各自离去。事后,张烽跟同志们开玩笑说:“我和他这是一场‘哑巴婚礼”。
作者简介:孙喜贵,涉县退休干部。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其文字常见平台、报刊。近日在河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苑源杯”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