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的少年
文/申金如
从涉县城沿清漳河顺流而下,到达大转弯处的河谷左侧,两座山对峙着,一座山像雄狮,另一座山像大象,峡谷之间宽约五六十米,像石门。
走进去十里处,蛰伏于山坡上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山村的四周都是山,抬头看山,出门爬坡。然而山村是美丽的,无人机拍下的鸟瞰图犹如一幅立体的西洋画。
村边高处有一栋戏楼,四面盖了瓦房,围成大院,是孩子们念书的课堂,房舍前面不大的麦场,是孩子们活动的操场。麦场没有围墙,收获季节,麦场又成了社员们堆放粮草的打谷场。
麦场南边有一棵老木了树,树上有个鸟窝。四月间,便有小鸟从巢里不断飞出寻觅。
木了树是鸟的天堂,麦场是孩子们的乐园。下课了,孩子们就在树荫下玩儿,叽叽喳喳,与树上的鸟儿一样欢快。
一个英俊少年没有参加伙伴们捉迷藏的游戏,看着树上的鸟儿出神,心里想着,鸟儿能飞高,飞远,我能飞出山沟吗?
几年过后,少年的愿望实现了,背着书包到山沟外面去念书。临行,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去吧!鸟儿长大了总要飞向远方,但要记住,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少年走了,走得越来越远……少年长大了,长成了青年,壮年……可老师头发白了,老了,摇不动上课的铃铛。
在县城,少年时时想起临行时乡亲们和老师的期盼。一阵清风送来了大山的呼唤:回来吧!山沟是你的故乡,家乡需要你。已不再少年的他,义无返顾地回到了山沟,回到了他的家乡,教室的门口,又响起了上课的铃声……
中间戴帽子的是作者
作者简介:申金如,资深退休教师。对祝由学说颇有研究,涉县非遗项目传承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