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 克 团 的 酒
作者/余成刚
一、八一酒厂的酒:军垦土地上的生命启蒙
我出生在新疆兵团军垦新城石河子八一酿酒厂,一个造酒的地方。家就在制酒车间旁边,离那酒气飘香的制酒车间不到一百米。命中注定,我今后的人生岁月是和酒分不开的。
小时候,我们常溜进车间捡酒糟里的包谷豆。老师傅们会用小勺接一点刚淌出的新酒,笑着递到我们嘴边。那一口辣劲从喉咙烧到心里,成了我对酒最鲜活的记忆。他们总念叨:"酒头太烈,酒尾太淡,中段最醇。"许多年后,我才咂摸出这话里藏着的竟是人生的道理——人生如酒,酒如人生,原来早就在这酒坊的蒸汽里,埋下了注脚。
当兵前那个暑假,我在车间做了临时工。光脚踩曲,双手糊窖,跟着老师傅们一起上锅蒸粮、出锅摊凉——就这样亲手摸到了粮食变成酒的整个过程。
家里那个珍藏八大名酒的柜子,是父亲的心爱之物。他常抚着那些酒瓶,给我们讲背后的故事。柜子仿佛一扇窗,让我看见了酒的另一番天地:酒有人好而味醇,懂酒的人惜酒,就像惜一段光阴、一份情谊。
二、小角楼的酒:新兵连里偷来的温暖
1991年,我循着"八一"的召唤进了军营。八一酒厂酿的酒是根,是启蒙,但真正够劲、最难忘的酒,是在部队喝到的。来到部队喝到的第一次酒,是在新兵连班里偷喝的。记得一位战友偷偷从营区外的商店,摸回来一瓶“小角楼”,宝贝似的藏在上铺的墙角后面。夜里,我们几个新兵蛋子轮流抿上一小口,那口酒,滋味早已模糊,但那份在极致艰苦中偷来的快乐和温暖,却清晰如昨。后来才懂,人有酒好情更真,寒夜里的半瓶酒,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能焐热人心。
三、啤酒的酒:连队里的"酒课"与会餐的甜
新兵下连后,对“酒”的第一课,是这样的:
晚点名时,老兵杜亮站在队列里,喝得已经站不稳了。他的眼睛都喝成了一条缝儿,腰弯得像个虾米。
连长一眼看到他,火冒三丈,当场厉声训斥。杜亮借着酒劲,嘴里还不服地嘟囔。这一下,连长彻底怒了,指着他吼道:“杜亮!你这副熊样要是在战场上,我立马就用双管猎枪崩了你!”
这句话听着,让我心里咯噔一下。那时的我还不懂,酒能暖人也能误事,就像人生有甜也有涩,这是比任何说教都深刻的“酒课”。在连队的第一次喝酒是“八一”会餐,是我在部队里头一回尝到能“光明正大”喝酒的滋味。那一天摆上桌的是啤酒。我们几个新兵,谁也不舍得大口喝,放在嘴边抿一小口。那口酒里是我入伍以来少有的简单的快乐,也让我初尝——自己年龄越大,对酒的理解越深,后来才明白,这份“甜”,是苦里熬出的真滋味。
四、甘州大曲的酒:水泵房里的青春较量与过命情
时间很快,我成了第二年兵。春节时,老兵杜亮知道我家是酒厂的,非要探探我的酒量。他叫上几个老乡,让我也约了几个新疆兵,夜里溜到水泵房。就着吃剩的方便面汤,配着冰凉的井水,喝着甘州大曲,较量就这样开始了。结果,我和新疆兵败下阵来,狼狈不堪。我抱着树举行"升旗仪式";步兵连的老乡在卫生员宿舍里将他的棉军帽里吐成了"果冻";通信连的战友更是昏睡了一整天。那晚我们喝的不是酒,是年轻的气盛。也喝出了过命的情谊。醉倒的狼狈终会过去,但那股子一起疯过、拼过的劲儿,却永远地留在了水泵房那个夜晚—那是比酒精更烈的情谊,是只有战友才懂的味儿。此刻方知,酒有人好而味醇,和对的人喝,哪怕是劣酒,也能酿出一生难忘的回味。
五、散装白酒的酒:裕固族老乡家的天真许诺
记忆里那次拉练驻训在裕固族老乡家里,老乡热情地拿出散装白酒。就着一盘土豆丝,我们喝得满面红光,醉话连篇地许诺要给老乡家拉电话线,装电话。那个年代里,这是酒酣耳热后最天真也最炽热的大话。酒入愁肠能化泪,酒入热肠能催生肝胆,人有酒好情更真,这份醉后的承诺,是兵与民最纯粹的心意相通。
六、伊力特的酒:大漠里的家乡滋味与离乡愁
那年战友父亲带着一箱伊力特开车来部队看他,维族司机开到沟口时,哨兵看见少数民族面孔,又瞅瞅"军事禁区禁止外国人入内"的牌子,直接把车拦在了警戒线外。战友小跑着去解释了半天才把人接进来。父亲走后,那箱原本要送给连队干部的伊力特,就成了我们偷闲时的念想。守着大漠孤烟,喝着家乡的酒,舌尖滚过熟悉的醇厚,喉间咽下的是只有离家的兵才懂的乡愁。那时总盼着日子快些过,却不知人生如酒,酒如人生,年轻时嫌日子慢,老了才懂,乡愁这杯酒,越陈越烈。
七、董公酒的酒:十八岁生日的寒酸与滚烫情
十八岁生日那天,我用一个月津贴——33元,买了猪头肉和几瓶2.8元/瓶的“董公”酒。两位师部老乡徒步十公里赶来。那瓶董公酒入口辛辣,烧着喉咙往下走,可咽下去的却是滚烫的情义。我们像梁山好汉般大碗喝酒。那是我最寒酸,却最温暖的成人礼——酒是苦的,情谊是辣的,而十八岁的青春,在那一刻有了重量。如今再想,自己年龄越大,对酒的理解越深,酒的好坏从不在价格,而在与谁共饮、在何种心境——就像人生的价值,从不在名利,而在真情。
八、皇台与雷台的酒:送行宴上的小聪明与岁月醇
记忆最深的是那场为我最“怕”的李建印参谋长送行酒。他调任46团团长,营里设宴饯行,营长让我去买五瓶皇台酒。
站在服务社柜台前,我心里盘算:皇台酒55元/瓶,雷台酒才13元/瓶。想起老兵说过"喝到第四瓶儿就尝不出味儿了",我心一横,买了四瓶皇台和一瓶雷台,剩下的钱悄悄买了几包烟——算是给自己“小聪明”的奖励。
宴席上我紧盯着参谋长的酒杯。酒喝完果然没被察觉。席间参谋长倒了一茶杯酒让我干了,那是对我一次犯纪律的提醒。这一刻我品尝出是首长对我独特的宽容—偷梁换柱的酒里盛着我们的情义,在和已成为军区党委常委的参谋长后来相聚时,我们喝着他家乡的西凤酒,我才彻底懂得:把酒越喝越好,社会发展变化越大,可真正的情谊,就像陈酒,从不会被岁月冲淡,反而会在时光里愈发清晰。
九、廉价白酒的酒:加油站里的离别涩与战友心
离别酒是在加油站值班室喝的。还是最便宜的酒,我们挤在狭小的房间里,说着这些年摸爬滚打的往事。杯碰得很轻,话也说得很沉——都知道不久就要各奔东西。
正说到动情处,窗帘"哗"地被人拉开。宋三元团长的脸在窗口出现,我们僵在原地,有一次我们在司令部值班室偷偷喝酒被李参谋长发现迎来的可是雷霆暴雨。
而宋团长却只是说了句:"也不喝点好的"随即离去,我们愣了半天,突然都笑了。那晚的酒喝出了最复杂的滋味。有离别的涩,还有回忆的苦。可正是这些涩与苦,才让后来的重逢显得格外甜——人生如酒,酒如人生,没有苦涩的铺垫,哪来回甘的悠长。
十、茅台酒的酒:重逢时的岁月香与青春甜
重逢的酒。2015年我回老部队。看望我的新兵营长后成为我们坦克47团团长的何一录老领导,那天在酒泉鼓楼旁的酒店。他拿出了珍藏的茅台酒,看着那杯重逢的茅台,开瓶时酱香便萦绕满室。何团长亲自斟酒,酒花微漾,就像我们心底翻涌的旧日时光。
酒入口极醇,绵厚如山,咽下后喉间回甘悠长。我们聊四十七团的整编,谈新兵营的趣事,每一口酒都仿佛在岁月里浸泡过——喝下去的是茅台,涌上心头的是二十几前的青春。当团长说起我们当年新兵打靶脱靶的糗事,笑声中那酒竟品出些香甜。原来珍藏多年的不仅是美酒,更是我们走过的军旅年华。此刻深切体会到,把酒越喝越好,是日子的红火,更是心境的沉淀;人有酒好情更真,重逢的酒里,装的是半生的牵挂。
十一、墓碑前的酒:半生里的沉重别与永铭训
2019年,我们老兵们在陕西咸阳聚首,专程来到刘冰指导员墓前。这位转业后倒在公安岗位上的老指导员,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痛。老战士们逐一将酒洒在墓碑前,清亮的液体渗入黄土,就像他当年的教诲早已融入我们血脉。没有哭声,只有无言的凝视——这杯酒,是我们用半生时光酿成的、最沉重的告别。他再也不用喊集合了,而我们,终于学会了用沉默敬礼。
这杯碑前的清酒,让我彻底懂了:自己年龄越大,对酒的理解越深,酒能庆生也能悼亡,能暖身也能明心,它早就是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八一酒厂的新酒到墓碑前的清酒,酒是穿起岁月的线。当兵那三年的酒最是刻骨:小角楼的暖、甘州大曲的疯、伊力特的愁,每一杯都盛着战友的情与军人的魂;后来的茅台与碑前酒,不过是对那段发烫军旅时光的回望与致敬。酒终会淡,可藏在酒里的人、事、魂,一辈子都醒着。
就像大诗人李白写给我第二故乡酒泉的诗:“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如今再品这话,只觉字字真切——把酒越喝越好,社会发展变化越大,日子如酒般愈发醇厚;自己年龄越大,对酒的理解越深,终于参透杯中之物里的人生真意:说到底,人生如酒,酒如人生,酒因懂它的人而显醇香,人因真挚的情而更显鲜活,这便是“酒有人好而味醇,人有酒好情更真”的终极注解。
作者简介
余成刚,新疆石河子市人。1975年出生1991年入伍,任坦克第12师47团坦克一营文书。退伍后历任乌苏啤酒公司新疆区负责人,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机场营销运营总监,现任北京逸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