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赋:从星汉灿烂到人间奇迹
曹赟/河南
古有天河,横贯霄汉,在华夏先民的仰望中,它是滔滔银汉,是牛郎织女的鹊桥,是《诗经》里“维天有汉,监亦有光”的浩瀚诗意。这条天上的河流,以其永恒的光辉,启迪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孕育了浪漫瑰奇的文明想象。而今日神州,一条更为壮阔的“人间天河”正磅礴奔流——它不再是神话的虚影,而是由伟人智慧擘画、亿万人民汗水开凿,温润四方、福泽苍生的时代奇迹。这条天河,既是南水北调等重塑山河的实体工程,更是那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绵延不绝的奋斗精神与为民情怀。
这条“人间天河”的源头,深植于中华文明治水的古老智慧与近代以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愿。从大禹治水的疏浚智慧,到李冰父子都江堰的“道法自然”,水之利钝始终关系国运兴衰。郭守敬引白浮泉汇通惠河以济漕运,亦为后世留下“引水济世”的宝贵遗产。及至近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首次构想“引江济河”的蓝图,其愿景如星火闪烁,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真正将梦想照进现实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展的伟大实践。南水北调工程,其规模之巨、技术之难、惠及之广,堪称“人间天河”最生动的注脚。这并非天赐,而是凭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穿越崇山峻岭、跨越千沟万壑,用钢铁意志与科技利刃雕刻出的生命水道。
这条“人间天河”的清冽之水,今日正无声地温润着亿万人民的心田,成为当代中国幸福安宁的坚实基石。它使北方干渴的土地得以滋养,让曾经水资源短缺的城市重焕生机。据统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超过数百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一亿。这流淌的,不仅是H₂O分子,更是发展的机遇、生态的希望与生活的安定。放眼更广阔的层面,从西气东输的能源动脉,到贯通全国的铁路网、互联网信息高速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支撑国家命脉的“天河系统”。这些基础设施如同大地的毛细血管,将发展的养分均匀输送,缩小地域差距,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与韧性,为“人民的幸福和安宁”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天河”之“天”,更在于其彰显的“天道酬勤”与“天下为公”的崇高境界。它非凭虚御风而来,而是无数建设者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的成果,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最佳诠释。从工程师的精确计算到工人的挥汗如雨,从移民的无私奉献到沿途人民的悉心守护,这条天河凝聚的是集体的智慧、人民的力量。它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正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老训诫,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这条天河,流淌的是水,彰显的是制度优势所凝聚的磅礴力量与价值追求。
仰望星空,银河璀璨,引发无限遐思;俯瞰大地,“人间天河”壮丽,更令人心潮澎湃。这条由理想、智慧、汗水与担当共同开凿的天河,是流动的史诗,是时代的丰碑。它滋养着现实的繁花似锦,也昭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当清冽的江水北上,当发展的活力随“天河”网络奔涌不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工程的奇迹,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这条天河,必将与天上的银河交相辉映,永远流淌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温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奔向更加广阔和光明的未来。
2025.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