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慎春(山东枣庄)
虽然从皖南池州的九华山旅游胜地归来已经有些时间,但是,关于人体生命科学的谜团却一直萦绕在心头。生命,这一充满了无限活力的现象,是多么神圣。然而,又是那样神秘莫测。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奥秘至今尚待揭开。难怪,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和国外学者彼得圣吉的谈话中,提到了“三元成胎”的话题,对此,感到十分好奇。
在被称作“莲华佛国”九华山五天的旅游时间里,下榻的寺院名叫立庵,离神奇的“肉身殿”很近,在这里有缘了解到“首尊比丘尼肉身仁义师太”的故事。
仁义师太,俗名姜素敏,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军医,在参加抗美援朝近三年的时间里负过伤。1995年11月28日晚七时圆寂,经过三年零二个月的入缸坐化后,续写出肉身不腐的生命传奇。
姜素敏女士,是一位意志坚强的老人,191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成年后嫁入吉林通化。幼时,家境富裕,按照时俗,很小双脚就被裹成“三寸金莲”。七八岁时,开蒙读私塾,兼学琴棋书画,父母想把她培养成淑女型的富家小姐。可小素敏却经常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庙里听和尚念经,还从家里取些粮食接济庙里。几年下来,她竟能熟练地背诵《心经》和《大悲咒》。十七八岁时潛心学医,主攻中医针灸。因情感出现问题,1940年秋到山西五台山,在显通寺落发出家,取法号“仁义”。
姜素敏出家后潜心修持,农禅并重。1942年入沈阳中医学院,研习医学四年。1951年,她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随军奔赴条件极其艰苦的朝鲜战场。在战场上,她是身背红十字药箱的随军医生,为了抢救伤员,她住地洞,卧冰雪,冒着枪林弹雨,迈着从小裹伤的小脚,不分昼夜地在前线与后方之间穿梭。有一次,她在前线抢救伤员时,一颗子弹飞来,打穿了她的左手腕。她忍住疼痛,用纱布简单地包扎一下伤口,又投入到抢救伤员,解救伤兵痛苦的特殊战斗。在朝鲜近三年的时间里,姜素敏九死一生,挥汗流血,全身心地保家卫国,她以她的血肉之躯告诉人民,她念佛,但更热爱祖国,是一个讲慈悲重修持的比丘尼,更是知恩图报责任心极强的好公民。
姜素敏念佛一生,行医一生,念佛求解脱,行医解脱人。在她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是带着一副特殊的医疗器材一一石拐磨。这付石拐磨,重近两百斤,是她碾制中草药的重要工具。当她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购买各种中草药,然后用石磨碾成粉,配制各种药丸,以自己的心力,给病患者送去福荫。
1953年底姜素敏回国,被安排到通化市206医院工作。1954年被派往沈阳大南关联营中医院针灸科。1958年被派往环城卫生院。1963年下放到二边江乡三边江村。1976年,她回通化市自办诊所。1982年再赴五台山,在塔院寺受具足大戎、同年重修南山寺。1983年姜素敏朝礼九华山,先后住甘露寺,菩提阁等庙,最后住在通慧禅林。此后,她不顾年事已高,背上她的石拐磨,又外出行医。赴邯郸,奔石家庄,走浑源,上五台山,广结众生缘。在九华山期间,她施医送药,诲人不倦。1995年4月,她从五台山返回九华山的通慧禅林。同年11月28日晚七时圆寂,享年85岁。其弟子打开存放三年零两个月的坐缸,见姜素敏师太端坐缸里,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肌肉尚有弹性,入缸十指相向的手势已有变化,右手稍抬高,作捻针状,这正是她几十年来为病人扎针时的姿态。
姜素敏暨仁义师太涅槃成为肉身菩萨,已成为改革开放后发生在九华山的一个传奇,不由得在脑海中引起深深反思,我们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不讲什么因果,也不信什么轮回。但是,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还是知之甚少。所谓佛教,《佛教大百科》中明确指出:其实就是一种教育体系。与儒家倡导的“修身,养性,持家,治理国家”的理念,没有什么根本分歧。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乃至解放全人类。则是信仰不同,然而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回归到探索生命本原问题的实质上来。
2025年10月5日写于峄城
作者简介:
王慎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始学历高中,自修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曾任民办教师,后提任镇党委专职通讯报道员八年,后参加工作在煤炭部基建工程三处,调回原籍任电视台记者,曾有诗歌,报告之学,通讯,电视专题等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