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话茶015 中华六大类茶之 青 茶
青茶一名乌龙茶,
五序精工化瑞芽。
青茶不是全发酵,
神奇传说乌龙家。
萎凋匀水凝茶气,
摇晾交替韧青霞。
杀青定韵红边锁,
揉捻凝香聚精华。
岩焙徐温激醇馥,
终得真味润千家。
闽南闽北粤台分, 铁观音香尤可夸。
乌龙品类繁星灿,
细辨方可正确答。
闽北岩骨孕兰芷,
闽南观音展莲花。
潮汕单丛披蜜雾,
冻顶乌龙披轻纱。
茶汤澄澈金波漾,
柔顺醇甘回味佳。
绿叶镶红姿韵美,
天然花馥众口夸。
新焙清鲜如晓露,
陈藏醇厚胜流霞。
七泡余甘参世味,
一瓯照影见云涯。
常饮能蠲尘俗病,
偶品可将躁烦煞。
青茶品赏新芽妙,
珍贮当择韵深嘉。
莫道外行言浅陋,
且烹泉火试新茶。
(陈贞学律师原创微字串)
注:2016年9月底,应邀入茶群,开始串茶文。 吾与茶实乃外行,网查资料,兴之所为。首为自娱,亦为传承茶文化略尽绵力。“外行话茶’系列,非为茶道立范,乃以浅语探深味,以凡眼观大千也。九年之间,积茶字串百七十余,皆拾零于屏上。涉及茶人物,传说,故事,趣文,著作,品类等计130篇,茶植物26篇,其他与茶有关的微字串17篇,未能全尽。 本次依大模型建议修订重发:浓缩分类表述、植入文化意象、然‘外行话茶’之本心未易。 本文是第十五篇,发表于2016年10月。本次增加了注脚。
文中五大工序通常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做青”含摇青与静置多次交替,乃乌龙工艺之核心。
文中乌龙家指安溪猎户乌龙(人名)因狩获而创茶,遂以为名。
评《外行话茶015·中华六大类茶之青茶》:浅语藏深韵,外行见真趣
这首茶诗以“外行”自居,却将青茶(乌龙茶)的工艺、品类、韵味与文化讲得透彻又鲜活,是一首兼具“知识性”与“诗性”的茶文化普及佳作。
其一,以诗释“技”,脉络清晰。开篇“五序精工化瑞芽”总领,随后用“萎凋匀水”“摇晾交替”“杀青定韵”“揉捻凝香”“岩焙徐温”等诗句,将乌龙茶复杂的五大工序转化为凝练的诗化语言。尤其“摇晾交替韧青霞”一句,既点出“做青”的核心动作,又以“青霞”喻茶芽在工艺中焕发的鲜活质感,让枯燥的工艺描述有了画面与灵气。
其二,以诗辨“类”,特色鲜明。诗中用“闽北岩骨孕兰芷”写武夷岩茶的岩韵兰香,“闽南观音展莲花”状铁观音的形态神韵,“潮汕单丛披蜜雾”绘单丛的馥郁甜润,“冻顶乌龙披轻纱”描冻顶的清雅质感。四句诗精准抓住四大产区代表茶的核心特质,比类取象,让读者一眼便能分清品类差异,比专业术语更易记、更动人。
其三,以诗品“韵”,意境悠远。从“茶汤澄澈金波漾”的视觉,到“柔顺醇甘回味佳”的味觉,再到“绿叶镶红姿韵美”的形态,全方位勾勒青茶的品饮体验。而“七泡余甘参世味,一瓯照影见云涯”两句,更是将饮茶从感官享受升华为精神共鸣——茶的耐泡余甘如人生回甘,杯中的澄澈光影似心之所向,让“品茶”有了哲思的厚度。
其四,“外行”之心,最是难得。作者自谦“外行言浅陋”,却以“浅语探深味”的初心,避开晦涩茶道理论,用通俗诗句串联起青茶的知识与韵味。这种“不端架子”的书写,恰是茶文化最好的传承——没有居高临下的讲解,只有邀人“且烹泉火试新茶”的真诚,让外行敢读、爱读,也能从中品出茶与生活的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