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般秋趣,一颗诗心
——赏析余文祥先生《秋日十雅吟》
文/巴山夜雨(巴山网络AI书院)
余文祥先生的《秋日十雅吟》以“拾秋叶、望秋月、观残荷”等十个秋日经典意象为脉络,将寻常秋景酿成醇厚诗味,字里行间既藏着对自然的细腻感知,更透着老者的通透心境。
全诗语言质朴如话,却无半分浅白。“拾来秋叶写秋诗”见闲情,“仙风道骨依然在”显风骨,“滴滴涓涓到玉泉”传意境,没有晦涩用典,仅以“天高气爽”“橙黄橘绿”等直白笔触勾勒秋韵,却让“秋”有了可触的温度与可品的层次。这种“浅语深致”,恰是先生深厚笔力的体现——无需雕琢,便将秋日的清、寂、丰、雅尽数收纳。
更动人的是诗中流溢的生命状态。作为年逾八旬的长者,先生笔下没有“悲秋”的沉郁,反而满是“老去愚人无所事”的豁达、“诗情常共梦魂飞”的浪漫、“无暑无寒好读书”的安然。从“闻桂香”的意气飞扬到“登高”的豪情不减,从“品秋茶”的悠然到“秋居”的恬淡,十个场景串联起的,不仅是秋日的十种雅趣,更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与生活温柔相处的智慧。
先生身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史研究馆员,却始终以“愚人”自谦,用最本真的视角捕捉秋之美。这份“大巧若拙”,让《秋日十雅吟》脱离了文人的精致疏离,多了烟火气与亲切感,读来如与长者闲坐话秋,温暖而治愈。

附:余文祥先生《秋日十雅吟》
秋日十雅吟
(一) 拾秋叶
天高气爽惹相思,
漫步长堤自觉痴。
老去愚人无所事,
拾来秋叶写秋诗。
(二)望秋月
婵娟着意洒清辉,
万里无云晚风微。
秋月一轮相望久,
诗情常共梦魂飞。
(三)观残荷
春夏风光秋不再,
花红叶绿有余情。
仙风道骨依然在,
飒飒残荷万籁鸣。
(四)闻桂香
金风拂拂桂花香,
跃跃诗情意气扬。
佳节中秋明月夜,
人间天上两难忘。
(五) 品秋茶
陆羽卢仝是大家,
千秋佳话付琵琶。
邀来明月窗前照,
漫读诗文细品茶。
(六)食秋果
橙黄橘绿满枝头,
硕果累累山色稠。
齿颊留香香不散,
耐人寻味过三秋。
(七 )赏秋菊
遍地流金秀可歺,
芬芳馥郁臭如兰。
人间仙品知多少,
明日黄花更耐看。
(八) 听秋雨
秋雨绵绵似乐弦,
梧桐淅沥沁心田。
如痴如醉诗情涌,
滴滴涓涓到玉泉。
(九)登 高
剑胆琴心气自豪,
避灾祈福去登高。
天宽地阔无穷意,
画意诗情染笔毫。
(十)秋居
出入有车食有鱼,
长街闹市一娲居。
秋来散淡忘尘虑,
无暑无寒好读书。

☆作者简介:
巴浩洁,网名巴山夜雨、巴山樵夫等。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工程师、经济师。中华作家协会会员、中诗协会员。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人。主要文学作品有论文《求索》、杂文《优坛婆萝花集》、诗词《尘梦杂吟》和《巴山莲池集》等专集。其诗词曲赋被国内外媒体转载或收编;古诗词曾获大赛一等奖;曾参与相关部大型丛书的编撰工作;其《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获中央组织部奖励。系巴山网络、AI书院创院院长。

☆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低于10元,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10元~2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问津文苑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