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巜七十三,八十四漫议》
文/毛建平
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已去”这一说法。更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佐证了七十当作长寿的理论。
所以,七十三是暗合生命第一节点的自然规律,虽然科学还不能有效的证明这一点,但大数据能告诉我们,人过七十后人体机能会快速衰退,甚至于面临生命崩塌状态。这一阶段生命往往熬不过三年时间,从而有了七十三是生命大限节点的说法。
然而过了七十三,往往就能活到八十四,这一人寿第二节点,虽然这个过程有十二年的时长,但大数据揭示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熬过七十三顺达八十四,除了有好的生活习惯和注重保养,长寿基因的存在也是重要因素。能活到人寿第一节点,应该算长寿的,在无病无痛中寿终正寝是不该有遗憾了。孔圣人也活到虚岁七十三。孟子多活了一轮八十四。
综上所述,肉身凡胎的芸芸众生能活到人寿的二个生命节点作为大限之期,当有:幸甚至哉感叹的,寿命能与贤圣孔子,孟子比肩了,夫复何求?
笔者正处于古稀复二秋的生命节点,对于生命的自然规律,我能坦然而理性的接受,不管是生命如油尽灯枯,甚或是科学尽头是神学的新论,我都不会深究和在乎,我骄傲于存在某些领域的万里挑一,比如博弈,也或文创。我感恩上苍对我不薄,让我拥有自由独立品格和堪称精彩的人生。直面随时可能降临的大限,我不会黯然神伤,因为我自觉已做了不枉来世一遭的努力。
我不奢求离开这热闹而有趣的世界后有高僧一般的舍利结晶,但我知道我走后一定会留下思想的结晶,给世人以精神上的养份。
絮絮叨叨,有感而发了不少,但愿能给读者一些启示裨益,更是本人写下这篇小文的心曲和目的,不再敷陈就此打住吧。
(写于2025年9月21日晨)
《趣话柳下惠》
文/毛建平
是选趣话,还是选戏说为题,让我斟酌了许久,主要原因是本文有多处用了自己的想法和臆测,恐怕一不小心开罪了伪君子,遭来无妄喷怼!虽然知道对我伤害不大,但对我人格上会有侮辱,为尽量不发生此类纠结,所以在题目上费了点心事。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柳下惠(展禽)是个鲁国贵族,有封地(柳下)死后由国君赐谥号惠。其性耿介取直道而行事。一生为官三起三落,皆为正直无私,为百姓仗义执言,从而得罪权贵,被罢官三次。
大家耳熟能详的坐怀不乱典故便是其贬谪时期,在流浪途中发生的故事,话说那一日柳下惠错失了投宿时间,来到一郊外城门洞处,,当时天寒地冻,加之风雨相袭,正准备休息,忽见一妇女,正在寒风中抖颤着踽踽独行地向他走来,身上衣衫单薄面呈凄切状。来到柳下惠处悲声泣诉,身无盘缠无处投宿希望能借寸地以歇夜。言罢冻馁昏厥过去。柳下惠心动恻隐,也不管什幺男女授受不亲的所谓礼教,瓜田羁履,李下摘帽,反正无忌讳的拥妇人入怀,用自已的体温去暖妇人。他只想救人性命于危难,如此一夜俩人肌肤相亲,却无轻亵之意,没有心猿意马动摇根本。这是教统的慎独,克制和自律。此举广为后贤推崇。
我感叹大格局大境界之余,不合时宜的换角度臆测,是否因寒冷把荷尔蒙冰藏了,以致异性相吸的原始欲望和冲动在这一刻都消泯于无影。抑或妇人的样貌令其产生了审美疲劳?然而瞬间我为自己这一臆想而羞赧了,感到柳下惠的节操,是一种更深层面的高尚伟大。相信读者朋友能理解我这想法背后的顿悟。
难怪后贤将其尊为四贤中的“和圣”了,还跟鲍叔牙,管仲,伯夷,叔齐在特定精神领域上的比肩。
是中华文明道德操守上的精神领袖。
伯夷圣之清者,伊尹是圣之任者,柳下惠是圣之和者,孔子是圣之时者。成为标杆式人物。
爱国主义情怀,信誉至上,以信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据史资记载,齐国想要鲁国宝器“岑鼎”通过战争打败鲁国,逼鲁国献出国宝神器,当时鲁国国君欲以仿品献之,柳下惠极力反对,认为国宝应是精神上的诚信,信誉,不该是物质的一个鼎,最后国君采纳了意见,把真鼎给了齐国,齐国感佩于鲁国的信誉,此后再不为难鲁国。柳下惠用政治家的敏锐,道德上的修为,以信誉为原则,使鲁国避免了一场劫难。
柳下惠认定信誉,诚信是立身立国之根本,也是其行政处事的核心思想。
被贬黜三,不改其志,坚守道统操守,坚持原则,宁丢官也不丢心中追崇之直道。跟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毛建平,五四年出生(上海支内知青) 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惠山文学社现代诗点评师,萧乡文学获奖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