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桕浑身是宝
李 庆 和
晨光初醒,我推开窗,远远望见几株乌桕静静站在小区的墙角。它们不算高大,也不怎么婀娜,却在秋风中捧出一树斑斓,像大地无意间泄露的诗句。乌桕就是这样,从不喧哗,却自有它的一番底气。
华夏大地自古就是乌桕生长的故乡,它的木质坚硬细密,木纹像水一样暗暗流动,以前可是木匠眼里的好材料。老辈人喜欢拿它做桌椅柜床,这些家具用上几十年都不松不垮,只在岁月打磨中泛出温润的光泽。如今虽然少见新做的桕木家具了,但在江南那些老房子里,只要你细心寻找,还能碰上一两件老物件,默默展示着那个时代的工艺和坚守。
乌桕这树喜欢暖和湿润,就跟着人的脚步、随着鸟的迁徙,慢慢向南迁居,一直到台湾、东南亚这些地方。它好像天生就懂得随遇而安,只要有一方水土,就能安静地扎根、长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叶子——春夏绿意盎然,到了秋天突然就变了颜色,红、黄、紫交错,好像霞光停在了树梢上。它虽然不是文人常写的“梅兰竹菊”,却用最朴实的方式,给平凡的大地添了一笔靓丽的风景线。
乌桕的种子更是藏着自然的巧思。外面包着一层微毒的白蜡,是果子在保护自己,却也成了鸟儿冬天里的食粮。经常能看到白头翁和喜鹊在枝头跳来跳去,啄食籽实,好像它们之间有着无言的约定。人们也从这里发现了奥秘:那层蜡能拿来做蜡烛、肥皂,是以前人类喜欢的清洁能源;籽油可以用来做漆,又清亮又耐久;根、皮、叶子都能入药,消肿解毒。我的好友于先生开的中药铺里,总是备着这一味药材。
人们赞美松柏四季常青,羡慕杨柳随风飘拂,而乌桕始终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它不在乎长相,不追求虚名,只是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每一分价值都奉献给人间。从家用到药用,从绿荫到秋色,从种子到木材——它从容而完整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二O二五年十月十二日于通州
作者简介:李庆和,男,山东临沂人,五O后,在兰州从军,参加援老抗美,后转业青海油田工作,现退休定居北京。

编者简介:艾兰,本名王凤,曾用名蓝雪花,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