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茶籽:藏在山野间的辛苦与甘甜
文||冰清玉洁
我们组里人向来勤快,早几天便有乡亲扛着背篓上山捡茶籽了。搁从前,这活儿是有讲究的——得等“寒露”过了,村干部会在进山的关卡处守上几天,定好开山的日子,全村人才浩浩荡荡往山上涌。
那一天的山最是热闹,东家婶子的笑声、西家大叔的吆喝,连山下公鸡的打鸣声、狗叫声都能飘上来,混着茶果坠进竹篓的“嗒嗒”声,风里都裹着茶籽独有的清润香气。可现在没了这些规矩,村里人想哪天去便哪天去。“寒露”前十多天,山头上就已有了零星人影,连山头的边界也淡了,想去哪个坡,脚一抬便往哪个坡走。

一、茶籽里的旧时光与新同行
昨天丈夫说要一起去捡茶籽,我一口应下。这话像颗石子儿,在心里溅起回忆的水花——小时候每到捡茶籽的时节,母亲总在破晓前就把我喊醒,往我兜里塞两个温热的烤红薯,或者打口干的凉署,背着比我还高的竹篓,牵着我的手往山里走。中午大人继续在山里捡,小孩子回家做饭再送去。直到天黑前才把茶籽挑回。
如今我也成了同行的人,清晨吃过早饭,匆匆往背篓里塞了胶丝袋和凉白开,便跟着丈夫出了门。昨天的太阳格外热烈,明明是山间,却比山下35度的气温还熬人。天空蓝得像块洗透的粗布,连一丝风都透不进来,阳光从茶树的枝叶间漏下来,在脸上洒下斑驳的碎影。
没一会儿,汗水就把衣衫浸湿,茶树上掉的细枝、灰尘钻进衣领,沾在汗津津的脸上,痒得人直想挠。捡茶籽这活儿,倒像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弯腰、拾果、起身、入篓,一套动作重复上百次,末了只落得满身尘土、腰杆发酸。
二、年轻人不懂的山野苦
捡茶籽这份苦,如今的90后、00后孩子是不愿吃的。他们没见过茶籽从青溜溜转成褐莹莹的模样,更不懂为何要在荒山里遭这份罪。
捡茶籽本就是实打实的苦力活:既要耐着性子在茶树下细细搜寻,连落在草窠里的小颗茶果都不能放过;又得有体力扛着沉甸甸的背篓下山,山高路陡,脚下的碎石子总让人打趔趄,摔跤、被荆棘划破手是常有的事。
荒山野岭里杂草疯长,几座坟茔隐在草木间,风一吹过,枝叶“沙沙”响,胆小些的人难免心里发毛。更别说那些乱窜的小虫子,尤其是黄蜂——那东西有毒,十多年前丈夫就被叮过一次,头顶上肿起好几个包,人一下就昏迷不醒,幸亏孩子爷爷及时发现,喊人把他背下山。婆婆急得眼泪直掉,连忙用黄泥加童尿调匀了敷在肿处,又赶紧叫了医生来输液,才算慢慢恢复。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心头发紧。
三、茶籽:大山里的宝贝
可这茶籽,偏偏是山里最好的宝贝。它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成熟种子,分油茶籽和茶叶籽两种,榨出的油清亮亮的,透着股自然的香。
母亲以前总说,茶籽油是“能喝的润肤膏”,不仅炒菜香,冬天抹在手上还能防皲裂。后来我才知道,这油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它有抗氧化能力,能降血压、降血脂、抑制动脉硬化,营养价值能和橄榄油媲美,甚至更胜一筹,因此也被称作“东方橄榄油”。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茶籽油都是宝贝。古时候,人们把它当作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佳品;到了当代,国际粮农组织将它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美国研究院也评价中国茶籽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研究还说,茶籽油里含天然茶多酚,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抗衰老、保护皮肤,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消化与内分泌功能。
每次家里榨出新油,母亲总会装一小瓶送给亲戚邻居,笑着说:“这是山里的福气,得大家分着尝。”不过这天然茶油金贵,一斤能卖八九十块钱,乡下人家大多舍不得自己吃,要么卖给城里来的有钱人,要么留着逢年过节当礼品送。我们家也一样,每年捡的茶籽榨了油,只留少许,等到过年炸丸子、炖腊肉时才舍得用——那油一进锅,香味能飘满整个院子,是别处寻不到的年味。
四、“寒露籽”与霜光籽”的较量
现在也有人在田间种植茶树,只是种出来的茶籽叫“霜光籽”,茶球长得大,产量也高,却没了天然茶籽的灵气。它得等“霜降”过后才捡,榨出的油颜色浅些,香味也淡,远没有“寒露籽”榨的油醇厚,营养价值也差了一截。
想来也是,大山里自然生长的茶籽,吸了一整年的日月精华,又经了寒露的霜气,那香味和营养,本就是人工种植的茶籽比不了的。我们现在捡的这些茶籽,就是实打实的“寒露籽”——没人管,没打过农药,顺着山势野蛮生长,好些茶树被荆棘缠裹着,枝桠都伸到路中间来,上山时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这山,也只有每年“寒露”前后捡茶籽时,才会迎来乡亲们的脚步,踩出一条条临时的小径。倒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五、高温里的坚守:2000千茶球的约定
今年中秋前后,我们衡阳这段时间全是高温天气,每天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大多乡亲都在忙着种油菜。丈夫却不怕太阳,不惧辛劳,每天天蒙蒙亮就出发,随身携带一壶加了糖的冷开水、两个月饼,再挎上一个背篓和一个编织袋,便匆匆往山里去。
中午一点左右,才扛着满满一袋茶籽下山,回家时一身汗水、满脸灰尘,整个人冒着热气,衣服能拧出水来。这样的日子,他已连续坚持了12天。他说,还要捡几天要捡2000斤茶球为止,争取榨出两榨茶油。再去干其他事儿。
捡茶籽确实是最辛苦的活,吃不得苦、没力气的人根本是吃不消的。山高路峭,野草杂树疯长,茶树也一年年老化,结的茶球稀稀疏疏。一天捡一袋算你有耐心肯坚持。山上连条正经路都没有,也难怪,如今上山捡茶籽的人越来越少了。
六、茶籽香里的日子甜
可丈夫总说,这茶籽是大山的情分,弯腰捡的是辛苦,攒下的却是踏实。原来他还编过一首打油诗:茶果神仙籽,不捡自然死。我在山上等,不来我不管”。确实,茶籽寒露后时间久了不捡也就掉地上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茶籽捡后不久又接连开花。预示明年的丰盛。看着他每天扛着一袋茶籽回家,阳光落在他汗津津的脸上,他却笑得满足。
我知道,等这些茶籽榨成油,过年时炸丸子的香、炖腊肉的醇,会把这大半个月的辛苦,都酿成日子里最实在的甜。这甜,是山里人的坚守,也是岁月留给勤劳的馈赠——就像那棵棵老茶树,年年岁岁,都在等着肯弯腰的人,去拾起它藏在枝叶间的好。
写于2025年10月4日,整理于12日

作者兼(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喜欢文字和舞蹈。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中华头条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