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风入松】
路转溪桥忽见
——翠柳
梦魂思恋又经年,人杳灞桥边。
别时树上黄莺啭:“有情耶、莫怨苍玄,
休要嗔生妒怨,梦萦苦煞难眠”。
雪消云散又经年,肠绪似愁煎。
忽闻树上黄莺唤:“好哥哥、勿再心牵,
不见春风已绚,花开锦簇当年”。
赏析:
一、凤头:开篇如金钩垂钓
"梦魂思恋又经年"以"魂"字破题,直击相思本质,与"又经年"形成时空张力,瞬间将读者拽入绵延数载的离愁深渊。
"人杳灞桥边"以"杳"字定调,既点明灞桥折柳的古典离别场景,又以"人杳"二字暗藏"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惘,如画师以淡墨勾勒出空寂背景。此二句以情驭景,以简驭繁,恰似金钩抛入深潭,激起涟漪无数。
二、猪肚:中段似锦缎铺陈
1. 黄莺双奏
两阕均以黄莺啼鸣为情感枢纽,形成"劝慰-再劝"的递进结构。首阕黄莺劝"莫怨苍玄",直指命运无常之叹;次阕黄莺唤"勿再心牵",转而以"春风已绚"的自然更迭消解执念。两次劝解如双线并进,通过"有情耶""好哥哥"的称谓变化,暗合从泛泛之劝到私语温存的情感升温。
2. 愁绪三叠
时空叠印:"又经年"重复出现,形成岁月回环的效果,强化"年年岁岁花相似"的物是人非感。
感官叠合:"梦萦苦煞难眠"(触觉)、"肠绪似愁煎"(味觉)、"花开锦簇"(视觉)三重感官交织,将抽象愁绪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
问答叠韵:黄莺之问("有情耶")与作者之答(隐含于"休要嗔"的劝诫中)构成隐性对话,形成曲中特有的"独白中的对白"艺术。
三、豹尾:收束若惊鸿一瞥
末句"花开锦簇当年"以四字浓缩全篇情感:
1. 视觉反差:前文"雪消云散"的冷寂与"锦簇"的绚烂形成强烈对比,暗喻离别之痛终将转化为生命之美。
2. 时空跳跃:"当年"二字将现实愁绪拉回往昔记忆,又通过"已绚"暗示当下与未来的和解,形成闭环式的情感结构。
3. 留白艺术:不直言"花开今时",而用"当年"引发联想,符合元曲"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传统。
四、结构完美
此曲以"情"为经,以"景"为纬,编织出一张疏密有致的情感之网:
凤头以钩悬情,猪肚以锦载思,豹尾以影留韵,三者浑然一体,既遵循古典曲牌"起承转合"的范式,又通过黄莺意象的重复与变异,突破了传统离别题材的窠臼。
全篇无一处赘笔,每一字皆如灞桥柳丝,看似轻柔却暗藏千钧之力,最终在"花开"二字中达成"哀而不伤"的审美境界,堪称散曲小令中"小中见大"的典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