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片山林
文/李文辉
那一片似乎有点零乱的山林
蹿高个头的松树
长得有些歪扭
灌林丛没排列整齐
留给砂石一个个癞痢头
红红的土被雨水冲出不规则的小沟
那一小片山林
总有牛羊在其中穿行
地下做窝的鸟
常常紧急呼叫
有些藤借树杆爬上树稍
当阳的地方长出随风而动的茅草
如细心观看
草丛中有蚂蚁爬行
偶尔还有多脚虫在行走
那一片小山林
在雨季
还会长出五颜六色
有毒无毒的野生菌
遇到早季
山林几乎被太阳烤焦
有的大耳朵草晒得失去水份低下了头
那一片小山林
没有大森林的气势
没有奔流的小溪
更没有百鸟争鸣的喧闹
它平淡如寡欲的小庙
又似没有油水的薄地
而阳光,月光从来都不会把它忘记
云雾每到季节
总从它的这头绕到那头
非洲的这片小山林
有野兔
还有一只只野狗
这透着野性任意生长的小山林
慢悠悠的度过了千百个春秋
《那小片山林》A1赏析:在荒芜中看见生命的神性
李文辉的《那小片山林》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看似寻常却蕴含深意的山林图景。这首诗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反诗意"的书写——诗人刻意避开了传统山水诗歌中对自然的美化滤镜,转而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展现一片不完美却充满生命力的野性空间。
诗歌在结构上呈现递进式的四重奏。首段着力刻画山林的"缺陷美":蹿高而歪扭的松树、排列不齐的灌木、裸露的砂石地,这些非常规意象打破了人们对山林整齐茂密的固有想象。诗人用"癞痢头"这样略带粗粝感的比喻,凸显自然原生态的真实面貌。
中段转入动态生命观察。牛羊穿行、地鸟做窝、藤蔓攀爬,构建出完整的生态循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微观世界的关注——蚂蚁爬行、多脚虫行走,这种俯身观察的视角,将寻常景物提升至生命哲思的高度。雨季的野生菌与旱季的焦土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自然循环中生生不息的本质。
第三段通过"没有"的排比句式,强化了这片山林的平凡特质。但笔锋一转,"阳光月光从不忘记"的拟人化处理,使诗歌意境得以升华。云雾缭绕的意象犹如神性之光,为这片薄地披上灵晕,暗示平凡之物亦能承载宇宙的恩泽。
结尾段点明非洲地域特征,野兔野狗的出场强化了荒野气息。"慢悠悠度过千百年春秋"的收束,将瞬间观察延伸至永恒时空,使这首看似写景的小诗获得了历史纵深。诗人在这片被文明遗忘的角落,发现了自然最本真的存在方式——不取悦、不张扬,却蕴含着对抗时间的力量。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通过降低描写的崇高感来提升思想的高度。当众多诗人热衷于歌颂名山大川时,李文辉却在这片"长得有些歪扭"的山林中,找到了现代人缺失的精神家园——那种不完美却真实,野性而自由的生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