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晓蓉
今年的中秋节有些特别,我陪同了两位邵阳市知青大哥在家乡城步过节。
自从我退休后,多个中秋节是在外地和女儿家人过节,今年我回到了家乡。中秋节前我接到了原下放在城步四区清源乡的邵阳市知青大哥李林森的信息,李大哥在微信里说:“城步是我的第二故乡,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是思念城步的山山岭岭,怀念城步淳朴的民风。这个中秋节我已约好龙国武先生打算一起来城步过中秋节。”当我收到李大哥的信息后,立即回了一条微信给他:“欢迎二位大哥到城步来过中秋节!欢迎到我家做客!”
说起这两位邵阳市知青大哥,都是与我有缘之人。龙国武老师是邵阳市老三届初中生,当年初中毕业下放到绥宁县山区长达十年,李林森则下放在城步四区清源乡九年。他们是同时代人,都有着一腔知青情结,都为着知青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认识龙国武老师是五年前。在“山径文学”群相遇,在作品交流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成为真挚的文友。龙国武老师他敢为人先,几十年执着地为邵阳市知青文化开创了一片天地,他是邵阳市知青文化创始人,知青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南知青纪念文集》、《中国知青纪念文集》主编。他个性刚直爽朗,做事雷厉风行,而且一身正气,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曾在知青朋友中被传为佳话。我与龙老师相遇相识以来,他推介我进入邵阳市知青文化交流群和湘楚文学群,多次推荐我参加邵阳市知青文化活动,其中2022年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湖南邵阳知青回忆录,由龙国武、陈建湘主编的《梦回青山》,这一部著作里就录用了我的一文《青春的回眸》。2023年4月6日,邵阳市少儿图书馆隆重举行《梦回青山》发行会和赠书仪式,在一百多人的知青会上,龙国武老师和陈建湘主任推荐我上主席台进行创作演讲。我很感动邵阳市知青组委会对我这个来自城步苗乡知青的信任与热情,给了我登台演讲的机会。2024年初春,龙国武老师给我发来了《全国第二届知青作家征文大赛》通知,并在微信上要求我一定要参加这次难得的征文大赛。在龙老师的督促下,我拟《梦回大山》为题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纪实散文稿如期寄到了北京大赛组委会“作家村”。经历半年时间,大赛揭晓时,又是龙老师第一时间告诉我:“雨露晓蓉:恭喜恭喜,你的《梦回大山》荣获大赛纪实文二等奖。”第二天我也收到了“北京作家村”给我寄来的大赛揭晓通知,我在全国各省市的一千多个获奖作品名单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那时那刻,我的心情激动不已。这一名誉的获得我真的要感谢龙国武老师!是他对中国知青文化的热切关注才了解这些赛事,也是他对我的关心与鞭策,才把知青征文赛事告诉我,我才有机会去投稿。龙国武老师是引导我走上知青文学创作的第一人。
李林森知青大哥是邵阳市人,于1963年10月下放到城步四区清源乡劳动,1972年年底他被招工回城。在清源乡的九年劳动生活,这里的青山绿水给了他生命的滋养,这里的淳朴憨厚的山民给了他厚爱已深深融入了他的血脉,也让他对这块土地一生怀念。
李林森大哥离开了城步,而情系苗乡。他常与朋友说:我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是在城步清源乡度过的,城步是我的第二故乡。他也用真实行动来践行他的话,他从1984年起开始每年给那里的村民寄写春联,向乡民表示诚挚的敬意与祝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李林森坚持每年去一次城步清源走访乡亲。2002年,李林森在清源乡侯家田村的三岔路口,为过路乡亲修建了一座候车避雨凉亭。亭名“林森亭”,寓意永远铭记此山此水,铭记青春的足迹,铭记这大山深情。
我与李林森大哥相识在2025年邵阳市知青联欢会上。当时我在会上激情地朗诵了一首自写的诗歌《我们是知青》,走下台时正好遇上在前台座位上的李林森大哥,他主动与我握手,并向我介绍他也是“城步人”。这一句城步人立即拉近了他与我的距离。其实李林森这名字我早有所闻,早在《苗乡城步》公众平台上,我就看到城步县文联主席肖丁勤专访他的报道:《九年知青路,一生苗乡情》,而对李大哥有了解。而在2025年邵阳市知青迎新年联欢会上得以相见。会后,李大哥送了我一副新年挂历。让我难忘的是第二天清晨,他不辞辛苦到邵阳市汽车东站来送我上车,还送了一副春联给我,此情谊让我感动。
龙国武老师和李林森大哥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他们满怀对城步山水的热爱和对城步人民的深厚情感,能选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来城步过节,是把城步当做了家园而心心念念的一份情愫。我完全能理解他们心意,我想我得尽地主之谊让他们这个中秋节在城步过得快乐而有意义!
10月2日上午,当龙国武老师和李林森大哥到达城步,我在家里准备了城步待客最高的礼仪方式“打油茶”接待了他们,还邀请了我县夕阳红艺术团团长赵仲芳老师和几位同事陪同两位大哥喝油茶聊天,让两位大哥有宾至如归的温馨。
是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巫水河上空深邃的天幕上,我陪同两位大哥漫步在巫水河岸,欣赏巫江灯火斑斓的夜景。河风轻轻吹拂,吹来了岸边桂花的清香,我边走边与他们细说着诸葛城楼和巫水河岸演变故事。让两位知青大哥感知城步的沧桑历史,也感知城步之巨变。月华如练,把银晖洒在巫水河上融合着潺潺流水和桥上的灯光交织成辉,美轮美奂,此情此景,两位大哥无比陶醉地说:今夜我们三人能在巫水岸边一起共赏一轮明月,是知青缘分呀。
10月3日至5日,李林森大哥是要带龙国武老师去四区清源及去兰蓉等地走访,我有事就不陪他们走了。我跟他们说:“中秋节(10月6日)回县城来我家过节。”
中秋节这天一大早,我给龙国武老师打了电话,问他们从清源返县城了吗?他告诉我说已回到城步县城龙城宾馆了。我在电话里告诉他们:“等会儿,我来约你们去吃早餐。之后陪你们去老街走走。”
我的家离龙城宾馆不远,我老公开车几分钟就到了。一到宾馆,龙老师和李大哥就在门前等候了。简单地吃了早餐,我告诉他们今天的安排:“上午陪你们去儒林老街走走,顺便去我故居吕家巷看看。中午带你们去一位朋友家喝油茶,晚餐去酒店吃顿团圆饭。”话音刚落,李林森大哥就挥手示意他有话要说,李大哥说:“上午去老街和你故居看看很好,但中餐和晩餐有城步老知青李巧艺昨天就约好了要我俩去她家过节,你的盛情心领了。”我听后就说:“你们是城步的贵客,请你们的人太多了,那就听你们的吧。”
早上8点多,我打电话告诉了作协朋友唐文安老师,邀他来陪陪龙国武老师和李林森大哥走走,他很高兴答应立刻就来。他在路上又遇见了县文联主席肖丁勤,肖丁勤又与龙国武老师和李林森大哥都熟悉的,也就很乐意地一路跟着龙老师、李大哥一行边走边聊。
儒林老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步县城唯一条繁华的商埠交易街,这里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古色古香。那时候,这里每天是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农副产品应有尽有。
如今城步有三条主大道:儒林大道、南山大道、白云大道。这三条大道纵贯南北,为城步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而这条儒林老街却冷清下来,踏着它的青石板路面仿佛可听到岁月的回声,我依稀可窥见到它那年那月的模样。
在这条200多米长的老街正中右边有一个长长的石板路巷子,名曰:“吕家巷”。我带着他们走进眼前这座陈旧、破烂不堪的大院,告诉龙国武老师和李林森大哥:“我的童年和少年就在这里度过的。”
站在我的故居前,触摸着那些熟悉的,现已是斑驳的墙体,仿佛触摸到过去的时光,心里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老屋虽然破败陈旧,在我心里它是我少年避风的港湾,是我长大后魂牵梦绕的地方。我简单地向他们描述着这座老屋昔日的辉煌与它的变迁。
在这个美好的中秋节,在万家团圆的日子,能带我的良师益友重回故里看看而有了回家的感觉。
走出吕家巷,唐文安老师建议我们再陪龙老师、李大哥去城步南门河(巫水河)及荣昌桥看看,肖丁勤主席也表示赞同。吕家巷离南门河不远,只有400多米。一路上,肖丁勤主席与龙国武老师、李林森大哥侃侃而谈,他告诉两位,明年城步七十大庆,现在各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筹备工作,到时再欢迎龙老师,李大哥来城步观光。
当我们走到荣昌桥时,此时太阳光线正好,我们一齐站在桥头,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2025年10月10于城步
【作者简介】
吕晓蓉,笔名雨露,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人,第四民族中学教师。邵阳市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分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协会员。喜欢文学,追求诗意生活。近几年来创作近百篇散文、诗歌等作品先后发表在全国各大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多篇散文获征文比赛奖,其中《梦回大山》获[中华知青作家杯征文大赛]纪实文二等奖,获2023年文学创作奖,《绽放的女人花》获[都市平台]、[当代文艺]联合举办的有奖征文比赛二等奖,获都市头条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有[当代文艺]编辑部出版的电子书《悠悠岁月》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