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韵市声:北京集市千年说唱场
——说唱艺术与风土人情系列之九
作者:傅维敏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遮满了天”,晨雾未散,什刹海畔的荷花市场已浮起人声。卖莲蓬的扁舟荡开碧波,岸上茶棚里飘出《探清水河》的众人合唱曲儿。这始于同治年间的消夏胜地,百年前便以曲艺杂烩闻名——白凤鸣的京韵大鼓如金玉裂帛,葛恒泉的联珠快书似珠落玉盘,更有焦德海的相声在柳荫下逗得满座哄堂。清风掠过水面,携着鼓板弦歌漫过整座皇城。
一、市井经纬,百戏摇篮
北京集市的肌理里织着千年烟火。自明代厂甸庙会初兴,至清代护国寺香会鼎盛,庙市勾栏始终是市井文艺的渊薮。光绪年间的《厂甸记》曾记:“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杂耍百戏在攒动的人头间翻腾——李九儿粘碗的绝技引得喝彩连连,仓儿的相声段子惹得笑声鼎沸,更有鸭蛋刘当众吞剑,惊起一片抽气声。
当1903年东安市场在八旗练兵场开张,这座“老北京娱乐购物殿堂”更将市声推至高潮。地下一层的“老北京一条街”至今犹在复刻当年盛景:豌豆黄与驴打滚的甜香裹着琴书艺人的吟唱,绣娘手中的金线在琉璃灯笼下闪烁,恍如穿越时空的曲艺长廊。
二、物华天宝,琳琅大观
穿行于当代市集,五色斑斓的物产画卷渐次铺展。沙河大集的果蔬鱼鲜还沾着晨露,按筐叫卖的活鱼在盆中泼剌跳跃;美食广场油锅沸腾,老师傅手中面杖翻飞,刚出炉的驴肉火烧烫得人直呵气。古董摊前白发老者举起烟斗端详纹路,少女却被草编蛐蛐笼勾住脚步——这乡野版的“购物中心”,让钢筋森林里的人们重拾触摸泥土的欣喜。
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更在新型市集迸发火星。王府井“深山集市”的霓虹灯下,蜀绣122道针法在丝绸上蜿蜒游走,郫县豆瓣的辛香里忽响起川剧混搭说唱的炸裂节拍。KINGBANG组合的《千年蜀绣》RAP如电流穿过古老绣架,非遗传承人布满皱纹的手与DJ打碟的手隔空相击。
三、弦歌未绝,新声破空
集市的说唱血脉从未断绝。昔年荷花市场的葛恒泉一段《挑滑车》,唱得茶客忘了斟茶;今日月亮河艺术市集的开放式舞台,民谣歌手刚放下吉他,戴渔夫帽的青年已抓起麦克风即兴freestyle。台下萌娃市集的小摊主们跟着节拍晃动发光的头饰,后备箱市集的车主用喇叭声即兴伴奏——七大类市集成了三百五十个摊位的露天Livehouse。
灯火阑珊,火树银花,通惠河畔的“好人好市”亮起星灯。公益展区里,助农合作社的杂粮与残障匠人的木雕在说唱节拍中陈列。有青年端着旧瓷碗领取环保折扣,碗底映着舞台炫光——此刻的韵律,既承袭了厂甸庙会“雅俗相济”的古训,更添了新时代“善意可视化”的巧思。
鼓楼飞檐的剪影下,最后一句京腔rap混着单弦牌子曲散入夜风。从护国寺庙会“翎子张”的吆喝,到集装箱市集里用韵脚争夺话语权的少年,帝都集市的声响宇宙,永远在裂变中新生。
【作者简介】
傅维敏,沈阳军区特征入伍,先后任军师级演出队演员、政治指导员、政治部文化干事、营教导员、政治文化教员等职,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先后任大连市中山区文化馆馆长、区文化局副局长、区政府调研员,中山区第12届人民代表,省先进文化馆长,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在党50年》纪念章,现已退休。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文学作品擅长社会评论,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多次发表作品。一生致力于群众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