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涉足梦寐后的桂林(外一篇)
文|曾新友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短短七个字,诱导我多少次心驰神往、梦寐所盼。今年初秋终于了却了这桩心愿。只是限于时间未敢“天马行空”,却已经走进了广西桂林“中国符号”的象山风景区和兴坪古镇以及两位总统留下脚印的大河背渔村。
刚从桂林回 先说“象山”事
桂林市区的楼房最高不超过七层,让日月塔等很多好风景“冒”了出来。我们沿着绿荫遮蔽的小路从东门进到免收门票的象山风景区时就听导游说,从这植被茂密的地方先要开启“爱情岛”的浪漫之旅。
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爱情岛”便是年轻人相约谈情、培育幸福的理想天地。如今,“牵手”“拥抱”“接吻”三组铜像,以艺术的方式释放着爱的语言。甚至还有白发夫妇,仍在“牵手”雕塑前重现当年的浪漫,笑意中藏不住几十年相依的甘甜。循着与景致和文字相协调的地方欣赏,甚至看到了一些卿卿我我的笑脸。
三个小岛连成的爱情岛上,穿着红色婚纱来拍结婚照的青年男女传递出来的喜气吸引了回头客。如今,爱情岛有“风情东南亚,象山水月情”为主题的歌舞表演延续着浪漫的节奏。
爱情岛让约会的有情人相约在秋季说起了春天的故事。从岛上望去,周边的象山、穿山、塔山连成了美丽的“三山景色”。离岛最近的就是大家从报刊或电视等直观的影像上看到过的过目不忘的象山。
十一万八千八百平方米的象山风景区,以象山为标志。整体看象山就是活灵活现的一只大象。虽说只高出水面五十五米、长一百零八米,却由三亿六千万年前的石灰岩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不同景观。包括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云峰寺。特别招人大饱眼福的莫过于“象鼻吸水”。1995年被定为桂林城徽标志,是游客最欣赏的“中国符号”。石象鼻探入水中,与其“前腿”构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大约150平方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十五的月亮浮出水面,故名“水月洞”。宋代蓟北处士以这“水”与“月”写了一首值得玩味的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这洞壁面积虽小,却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22幅唐、宋石刻。
象山的景带着象山的和风,撩得人潮涌动,这场景很醉人心神。更醉人的,或许还有深藏于山腹之中、可窖藏两千吨的千年酒窖的酒——“桂林三花酒”。这酒窖早在北宋时期,就已是“官府酒窖”。
2005年,象山风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首的大自然奇迹。亦跻身全国十佳赏月地,实至名归。
大河背村:“20元”实景拍摄地 两位总统留下过足迹
一到桂林市辖区的兴坪镇,最令我迫不及待的,便是亲眼一见大河背渔村——那1999年版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真实取景地。
我们驱车进入这座拥有一千七百六十年历史的兴坪古镇,随即徒步穿过青石板路与大桥,行至漓江畔。眼前许多游客手持20元纸币,比对远方山水拍照——原来这一切,正是那经典画面的现实“原型”。
这里与象山风景区一样不收门票,所有通道都是出入口。虽然游人如织却无需排队。喀斯特丘陵地貌以石的峻峭、树的苍翠,丰富了兴坪镇独特的美感。
藏在深山早已经声名远播的大河背渔村,是1922年孙中山大总统和1998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分别留下了足迹的地方。1963年,叶剑英元帅称赞道:“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
放眼望去,漓江蜿蜒,青山叠嶂,翠竹垂柳掩映江边。几叶竹筏划水而过,数只鸬鹚捕鱼而忙。山与水弄影。天在水中沉,山在云上浮。——这是十足的精品画廊。我觉得自己可以写一首诗来描述:“水天套色画初秋,任性刷成绿彩绸。远处清波筏涌动,捞些美景上渔舟。”
惊喜的是在象山的漓江和在兴坪的漓江都有鸬鹚对我表达美意——向我伸张翅膀,让我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和拍下了生动的画面!
赏罢水上景,再游古街巷。我们余兴未尽地踱回兴坪古镇那条千米长的青石板街。在唐宋戏台外、在明清建筑下店铺林立。桂林米粉、桂花糕、螺蛳粉、豆腐乳、辣椒酱……应有尽有。古镇的商业气息中,飘散着桂林的味道——香甜、鲜美,也飘着一段又一段等待被讲述的故事。
北固山:风云激荡与千古诗情
江苏省镇江之北、长江之畔的北固山巍然矗立。这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册摊开的史诗,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风云际会,每一缕江风都裹挟着千古回响。拾级而上,沿着那条蜿蜒的“东吴古道”,一幅幅黄幡墨字的条幅迤逦相接——“北固山甘露寺刘备招亲”。抬眼望,恍若时光隧道入口的幡旗,将人径直引向那段刀光剑影、智谋纵横的三国岁月。
思绪溯流而上。那时,蜀主刘备借据荆州,就像赖账的生意人借了别人一大笔资金久拖不还。东吴都督周瑜心生奇谋——以国妹孙尚香为饵,假作联姻,诱使刘备渡江入东吴成亲,趁机幽禁他逼还荆州。岂料,卧龙诸葛亮将计就计,借力打力,竟将这“美人局”化作一段真姻缘,成就了孙刘联姻的佳话,也为后世留下“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诙谐叹息,更化作京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龙凤呈祥》。然而,联姻的之下也暗涌着荆州的滔天巨浪。山道旁,那块沉默的“试剑石”,便是两位枭雄心潮澎湃的见证。相传孙权、刘备同游此山,各怀霸业宏图,暗祷于天,挥剑斫石问卜天命。剑光落处,巨石应声而裂,似有天意助其成就一方霸业。如今,“试剑石”旁双雄持剑的雕像巍然屹立,那凝固的瞬间,依然迸发着穿透历史的雄浑气魄。
历史的马蹄声仿佛仍在山谷回荡——这便是“驻马坡”(又叫“溜马涧”)。传说孙权、刘备曾于此涧策马飞驰,扬鞭竞逐,几番上下,终勒马坡顶,相视大笑。笑声里,是英雄相惜的豪情,抑或暗自较量着锋芒?只余山风掠过,似在低语那早已消散的蹄音。
拾级登顶,眼前这“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的多景楼凌空欲飞。凭栏远眺,画卷壮阔。相传此楼便是孙尚香出嫁前的梳妆之所。它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立。北宋书圣米芾在此留下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稀世墨宝。其字如人,风骨凛然,“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新中国开国元帅陈毅曾驻足多景楼,面对浩荡江流,慨然叹曰:“何必再看丹青?此处便是长江万里画卷!”
毗邻而立的北固楼,其历史渊源堪称深厚,仅晚于黄鹤楼百余年修建。楼内的墙上,横贯着毛泽东主席挥毫书就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正门之上,“北固楼”巨匾也是毛主席手迹,雄浑遒劲,气吞山河。
正是辛弃疾那一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感叹,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幷留有沈括、苏轼、陆游、曾巩、米芾等人的足迹。在此登高望远,或抒胸中豪情,或叹兴亡更迭,留下篇篇锦绣文章,字字珠玑。登临多景楼,极目骋怀:天幕低垂,笼盖吴楚苍茫;大江如练,横陈天地之间;青峰叠嶂,宛如天然画屏。俯瞰之下,周边群山浮沉于碧波浩渺之中,气象万千。诚如宋代名士曾肇所言:“诗情无限景无穷!”
六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当年登临北固,览此壮丽河山,胸中激荡难平,挥毫疾书“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这不仅是帝王对山河的由衷礼赞,更如一枚璀璨的勋章永远镶嵌在北固山,昭示着其无可撼动的磅礴气魄。
北固山巅,北固亭畔,辛弃疾一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响彻云霄。此词不仅为怀古,而且是英雄血泪之呐喊!他的以如椽巨笔纵情讴歌古代豪杰,字字句句燃烧着横戈跃马、光复故土的炽热渴望,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然而,雄图难展、壮志未酬。词间又浸透了对朝廷苟安的愤懑与报国无门的悲怆。全篇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化用典故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三问三答,层叠呼应,气势如虹;即景生情,风格雄健明快,境界阔大辽远,情调慷慨激昂,如黄钟大吕,激荡着每一个后来者的心魂。
【作者简介】:
曾新友:广东岭南诗社副社长、清远诗社社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任《清远诗歌》总编辑。系“2021年度全国十佳诗人”。在《诗刊》《文艺报》《中华辞赋》《诗选刊》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上发表近两千首诗歌。出版四部个人诗集。有作品被译成韩文、英文等在国外发表。
2016年以来,已经牵头成功举办了包括“清远首届国际诗歌笔会”在内的12次“诗歌笔会”。建立了6个创作基地。主编16部诗歌集和诗歌评论集,并均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