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沙名胜八咏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橘子洲头
楚天阔处渚洲横,层林尽染接湘城。
百舸争流掀翠浪,千帆过尽沐霞明。
伟人雕像凝风骨,稚子嬉滩逐鹭轻。
莫道春华多秀色,霜枫此际最牵情。
岳麓书院
朱张讲坛倚云岑,千载弦歌润楚林。
黛瓦映池藏理学,青碑刻石见丹心。
风穿古柏传清韵,露凝幽庭沁雅襟。
纵使时光流似箭,讲堂依旧待知音。
天心阁
危楼耸峙俯长沙,雉堞逶迤映落霞。
古炮残垣铭岁月,风铃细语话繁华。
烟笼潇水浮轻霭,雨洗苔痕认故家。
极目楚天舒望眼,满城灯火入清嘉。
开福寺
古刹清幽枕碧流,梵音袅袅绕层楼。
千年银杏涵禅意,半亩莲池映佛头。
香篆轻萦三界净,经声漫度四时秋。
红尘扰扰皆抛却,一悟菩提忘俗忧。
杜甫江阁
危阁凌霄瞰澄波,湘江万里入眸赊。
云帆远影牵诗思,岸柳长条系客愁。
工部遗篇传楚甸,今人凭槛忆唐秋。
清风漫拂千年意,月满栏杆水满洲。
爱晚亭
岳麓深幽一亭秀,丹枫映水色如流。
泉声漱石寒侵骨,竹影摇窗翠满楼。
杜牧诗名传万古,游人雅兴醉霜序。
霜天到此心先畅,敢道秋光胜九州。
马王堆汉墓
古墓深藏楚地幽,千年遗韵见王侯。
锦衾尚锁当年韵,玉盏犹凝旧日霜。
简牍留文存史迹,陶俑列阵忆风流。
今朝一启尘封事,惊破长沙万古愁。
白沙古井
古井甘泉沁肺肠,千年不竭润潇湘。
石栏刻岁留残韵,玉甃涵波映晓光。
稚子汲泉携瓦缶,老翁烹茗坐松堂。
长沙水味今犹在,一掬清泠忆旧香。
2025年10月11日长沙
八咏长沙:在诗行里重识千年名胜
刘永平先生的《七律·长沙名胜八咏》,以严谨的七律格律为骨,以鲜活的景物与厚重的人文为魂,将橘子洲、岳麓书院等八处长沙地标串联成卷,既是对自然胜景的描摹,更是对城市文脉的深情叩问。
八首诗作各有侧重,却浑然一体。写自然景观者,如《橘子洲头》以“层林尽染”“百舸争流”绘就壮阔秋景,又用“伟人雕像”与“稚子嬉滩”的动静对照,让景致有了温度;《爱晚亭》则以“丹枫映水”“泉声漱石”勾勒清幽,借杜牧诗名点出“秋光胜九州”的独特韵味。
述人文古迹者,更见底蕴。《岳麓书院》以“朱张讲坛”“千载弦歌”道尽理学传承,“黛瓦藏理学,青碑见丹心”将无形的文化精神凝于有形的建筑;《杜甫江阁》凭“工部遗篇”“今人忆唐秋”搭建起古今对话,让江风里满是诗史的厚重。而《马王堆汉墓》写“锦衾锁韵”“简牍存史”,《白沙古井》记“稚子汲泉”“老翁烹茗”,则分别从历史遗存与市井烟火中,挖出了长沙的“古”与“活”。
全诗最妙的是“情”与“景”的交融——写景时不堆砌辞藻,而是融入人文记忆与生活气息;咏史时不刻意说教,而是借风、月、泉、枫传递情感。读这八首诗,如同跟着诗人的脚步遍历长沙,既能见山水之美,更能触碰到这座城市千年未散的文脉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