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诗评:
量子与诗性的双重奏
——评雪非《穿越》中的爱情哲思
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如何将科学概念与人文情感有机融合,始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河南诗人雪非的《穿越》以量子纠缠为核心意象,将现代物理学的深邃与古典诗词的意境巧妙勾连,在跨越时空的爱情叙事中,构建起一个兼具科学理性与诗性浪漫的审美空间。这首创作于2025年10月10日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前沿科学的敏锐感知,更彰显了其对爱情本质的哲学思考。
从标题“穿越”来看,诗人赋予了这一词语双重意蕴。表层上,它指向量子纠缠中粒子超越空间距离的瞬时关联;深层上,则隐喻着爱情中灵魂跨越时空阻隔的精神契合。诗歌开篇“穿越日月星辰,跨越万里山河”以宏大的宇宙视野切入,将爱情置于浩瀚的时空背景下,随即用“一朵花,在两个时空同时绽放”的意象,将量子叠加态转化为具象的诗性表达。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概念移植,而是通过“花”这一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搭建起科学与文学的沟通桥梁——花的绽放既是自然现象,又象征着爱情的萌发,而“两个时空同时”则精准点出量子纠缠的核心特征,实现了科学概念的诗性转译。
在诗歌的第二小节,诗人转向具体的场景叙事:“梦里的相逢是预言的序章/仙游桥畔牵手,叠溪河边赏月/共赏平湖落日,同听海浪诉说”。这里的“仙游桥”“叠溪河”“平湖”“海滩”等意象,既呼应了诗人此前创作中对自然景观的偏爱,又赋予其新的象征意义。如果说开篇的宇宙场景是宏观视角的铺陈,那么这组场景则是微观情感的聚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场景并非现实中的同步体验,而是通过“梦里的相逢”与量子纠缠的“非局域性”形成互文——即使身处不同时空,灵魂的相遇也早已在预言中注定,正如量子纠缠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其状态始终相互关联。这种处理方式,将古典诗词中“异地相思”的主题提升到了宇宙论的高度。
诗歌的第三、四小节深入探讨了爱情与量子纠缠的内在同构性。“命运的函数里,初遇便坍缩成确定”一句,巧妙借用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坍缩”概念——在观测前,粒子处于叠加态,而观测行为会使其坍缩为确定状态。诗人将“初遇”比作观测行为,意味着爱情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命运函数中必然的坍缩结果。“我是你的镜像,你是我的投影”则进一步阐释了量子纠缠的对称性,同时暗合了古典哲学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爱情观。而“每一次心跳,都是彼此的声波”“你的叹息是我的潮汐,你的微笑是我的晴朗”等诗句,则将抽象的量子关联转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使科学概念充满了人文温度。
在第五小节中,诗人通过“挣脱时间刻度,打破空间樊笼”的呐喊,彰显了爱情对时空限制的超越。“一个念头像量子隧穿,瞬间抵达彼此心间”将量子隧穿效应与人类的意念沟通相结合,既展现了科学的神奇,又凸显了爱情中心灵感应的玄妙。“流言若风,吹不散梦里的辽阔星河”则以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这种量子化的爱情具有超越世俗干扰的力量——正如宇宙星河不会因风吹而消散,真正的爱情也不会因流言而动摇。这种表达既延续了古典诗词中“坚贞不屈”的爱情主题,又通过“星河”等宇宙意象,赋予其更为宏大的象征意义。
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将主题升华至哲学层面:“超越维度的边界,诗意出满天星辰/我存在于你的观测,你融入我的魂魄/宇宙最浪漫的谜题,是无需触碰也能感知温热”。这里的“维度”“观测”等词语直接源自量子力学,而“诗意出满天星辰”则将科学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诗性的创造行为——爱情不仅是宇宙间的物理现象,更是诗意的生成过程。“无需触碰也能感知温热”既点明了量子纠缠的非接触性,又道出了精神爱情的本质:真正的契合无需肉体的靠近,只需灵魂的共鸣。最后,“即使星轨分叉,也共享同一道因果/远离,却在对方的波函数里停泊/分开,却永远无法分割”以宇宙论的视角收束全诗,将爱情的永恒性与量子纠缠的不可分割性融为一体,实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感的终极统一。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穿越》作于“2025-10-10于西湖茗苑”。西湖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意象空间,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爱情叙事(如白蛇传的传说),而“茗苑”的雅致环境则为诗歌增添了几分禅意与哲思。诗人选择在此地创作,或许正是有意将古典文学的底蕴与现代科学的精神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探索爱情诗歌的新表达。
在艺术手法上,《穿越》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意象的跨界融合,将量子纠缠、波函数坍缩等科学概念与花、星辰、潮汐等自然意象相结合,实现了科学与文学的互文;二是韵律的和谐统一,诗歌采用隔行押韵的方式。 如“河”“放”“歌”“章”“月”“说”等韵脚的运用,既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适应了现代诗歌的自由节奏;三是视角的时空转换,从宇宙的宏观视角到心灵的微观体验,再到哲学的终极思考,视角的不断切换使诗歌的意境层层递进,展现出开阔的审美视野。
当然,诗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部分科学概念的运用(如“量子隧穿”“波函数”)虽然增强了诗歌的现代感,但对于不熟悉量子力学的读者来说,可能会造成理解障碍;此外,部分诗句的表达(如“诗意出满天星辰”)略显生硬,未能完全实现科学概念与诗性语言的无缝衔接。但总体而言,这些瑕疵并不影响《穿越》作为一首优秀爱情诗的价值——它成功地将现代科学的前沿概念转化为诗性的表达,为当代爱情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不断深化,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回应这种认知变化,成为许多诗人面临的课题。雪非的《穿越》无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答案:它没有将科学视为文学的对立面,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资源,通过诗性的转化,使科学概念焕发出人文的光彩。这种尝试不仅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更深化了对爱情本质的思考——在量子与诗性的双重奏中,爱情不再仅仅是人类的情感体验,更是宇宙间最浪漫的物理现象,是科学与人文共同追寻的终极真理。
综上所述,雪非的《穿越》是一首兼具科学理性与诗性浪漫的优秀诗作。它以量子纠缠为核心意象,将现代物理学的深邃与古典诗词的意境巧妙融合,在跨越时空的爱情叙事中,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和爱情本质的双重思考。这首诗歌不仅为当代爱情诗歌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彰显了文学与科学对话的可能性,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读的佳作。
附:
穿越
雪非(河南)
穿越日月星辰,跨越万里山河
一朵花,在两个时空同时绽放
两个灵魂,在碰撞中共振出同一段情歌
梦里的相逢是预言的序章
仙游桥畔牵手,叠溪河边赏月
共赏平湖落日,同听海浪诉说
命运的函数里,初遇便坍缩成确定
从此,我是你的镜像,你是我的投影
每一次心跳,都是彼此的声波
在光年之外,爱情以纠缠态生长
你的叹息是我的潮汐,你的微笑是我的晴朗
痛苦着你的痛苦,快乐着你的快乐
挣脱时间刻度,打破空间樊笼
一个念头像量子隧穿,瞬间抵达彼此心间
流言若风,吹不散梦里的辽阔星河
超越维度的边界,诗意出满天星辰
我存在于你的观测,你融入我的魂魄
宇宙最浪漫的谜题,是无需触碰也能感知温热
即使星轨分叉,也共享同一道因果
远离,却在对方的波函数里停泊
分开,却永远无法分割
2025-10-10于西湖茗苑
作者简介:
欧阳新献(雪非),作家、诗人、书法家,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已出版诗集六卷,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三千首(篇),获全国诗歌大赛大奖数十次。《鹤鸣文学》执行主编,《北方诗歌》《拉塔湖文学》诗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