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读《刁陵阁传奇》之浅析
文/新村
审核/何星芸
主播/鸿雁
总编/李淑林

《刁陵阁传奇》是奇俊杰同志退休后,经过几年用心创作,撰写的散文和诗歌集成,共分
“刁陵阁传奇”和“永不消逝的村庄”两部分”,作者文笔隽秀,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真实的题材、大胆的联想把河南省扶沟县曹里乡刁陵村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故事描写得酣畅淋漓,一览无余,同时也收录了作者对同学、师生、乡亲等深深眷恋的现代诗歌,大力弘扬了乡土文化,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热爱党,不忘初心,与人为善,追求向上的鸿鹄之志和怀念母校感谢恩师学友深厚之情,拜读后,让人钦佩不已,受益多多。
《刁陵阁传奇》一书可读性、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刁陵岗地势高,有个长方形大平滩,实际也是一个瞭望台,台下四周的岗边打有2米高的城墙,城墙内的阔地栽有多种果树(也叫刁陵寨)一旦洪水暴发时,刁陵寨周围的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这里避难,其中刁陵庄修建的王庙,远远望去,香火燃烧,炊烟四起,好像空中楼阁,刁陵庄一带的人们都称它叫刁陵阁。(从书中便知;古时有位割草儿童调皮用铲子猛捣庄公庙神像的一只眼晴,结果回家四处求医无效,最终这个儿童一只眼晴失明)庄公神像显灵,彰显了神话色彩,自然妙趣横生吸引着读者眼球;二是刁陵金牛窝,常有歌谣:刁陵村有金牛,不在南头在北(碑)头的传说从古至今流传千里;三是齐小官之墓,生动描写刁陵村齐小官在明朝万历皇帝期间,为官清政廉洁,刚直不阿,被朝内大官诬陷被杀后,皇帝恍然大悟,为弥迷过失,及时给齐小官修墓,进行厚葬。
四是刁陵集往东4千米李村有一男孩与刁陵邻近村子赵家一位女孩,经媒婆说媒定亲多年,经过几次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五是刁陵自卫战生动形象表现出刁陵阁村民在寨主齐大毛带领下浴血与北洋军阀作战事例令人可歌可赞。
六是20世纪80年代初,刁陵街附近胡横儿村有位残疾人齐治安(传说是神医降身)为无数名患者看病一一全愈传为佳话。
七是牛棚里的故事(奇怪的小群鸡、土地爷的钱库、两个小乞丐)三个神话故事,富有神话色彩,作者把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描写得栩栩如生,一览无余。
八是刁陵阁巨变(刁陵阁几经受损,残垣断壁,原来政府修建的刁陵庙荡然无存,后经扶沟县政府命名重点历史文文物保护地方)
此书作者齐俊杰同志所写的现代诗,情真意切,意境高远,彰显个人创作风格。如;《崛起》
中华文明五千年,
春秋战国定中原。
豫东中原天地变,
还看今朝壮丽篇。
毛公开碎新天地,
习帅掌舵梦中圆。
华夏儿多壮志,
雄鹰展翅更灿烂。
此诗从华夏五千年历史起笔,联想到春秋战国祖国统一大业,进而又写到豫东大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中原儿女带来了福音,再回想毛主席亲手建立新中国,习主席继承毛主席遗志,继续为神州军民掌舵,一幅中华儿女,同心同德,携手并肩为实现祖国富强梦宏伟蓝图画面,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多好的一首现代诗,具有现实意义和超时代的理念!
又如:《庄公吟》
远石庄公巡刁陵,
环境优美遇惊恐。
其母惹事难容忍,
吾醒黄泉尽孝情。
后人立碑庄公颂,
晶体玉碑置幽灵。
民间故事昭后人,
千年文化应传承。
这首诗以庄公南巡为铺垫,写出庄公南巡看到“一只异雀缓慢降落栗园,翅羽碰到庄公帽檐,一只蝉正在唱歌,后面有只螳螂正欲捕蝉……”从而联想茂密树林隐藏杀机,于是速速离开此地,接着写到:“慈母惹事难容忍,吾醒黄泉尽孝情。”庄公母亲为亲儿子(庄公亲弟)纵容谋反叛乱,引起庄公极为不满,因此,“将母亲押送到百里外颖地荒草岗上,挖了一口10米深井,送上食物,将母亲送进井下,并发誓,不到黄泉,永不见面”。这样维妙维肖地揭示当时庄公大义灭亲,又对生母同情无奈矛盾心理描写真挚可见,让人读后留下敬仰和可赞的感受,也是其诗歌的闪光点。
最后两句“民间故事昭后人,千年文化应传承。”揭示主题,使诗歌升华,很显然作者告诉后人,庄公这种举动应大力发扬和令后人学习。故作者采用由物及人,由景触情,静中有动,两者相结合的手法把庄公以国家利益为重,大义灭亲,主张正义,又同情生母养育之恩表达得如闻其人,非常到位。
齐俊杰同志不仅是位好党员,好公仆,而在诗文书画方面卓有见素,几个著名书画家已为他的文选鼓励写诗并题名庆贺,可见他的这两部文选很有阅读和借鉴价值。他在“永不消失的村庄”第二部中已全面诠释他支援边疆,落户新疆乡村的一切践行以及满怀激情参与蕴县志编写工作,从而,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抒我情,来歌颂新疆牧民先进人物及农村牧业巨大变化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作者不仅文学功底扎实,更拥有一颗爱党、爱民、爱国的火热心肠,还是位多才多艺的有志同仁,祝愿这位文学好友在余生的路上,再接再励,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