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泽畔的那些巨鹿事件
文/刘孟领
汪洋千顷势何雄,
九水同归一泽中。
波静天光分上下,
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
鸟雀擎飞向晚风。
明月兼阴杨柳岸,
渔舟人唱藕花丛。
这首元代李京描述的顺德府12景之一的《大陆澄波》,高度概括了大陆泽古代别有洞天的美好景致。
位于太行山冲积扇与黄河故道的交接洼地上的大陆泽,又名巨鹿泽,广阿泽。是我国河北平原西部的湖泊,为中国古代九薮(湿地)之一,是漳河北部、汦河南部诸水所汇。水面辽阔,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30公里,跨今邢台市隆尧、巨鹿、任泽、平乡、南和、宁晋。四千多年前,大禹曾引导黄河水经过大陆泽北流入海。春秋时期的中期,黄河东移后,它成为冀南地区众河流的汇聚之地。明朝、清朝时,历史上的的大陆泽,形成大陆泽和宁晋泊两片水面。清朝时的大陆泽,南北长30余里、东西宽13里。清朝后期,大陆泽已不存在。时过境迁,1963年,大洪水后又开始积水,如今除任泽区国家湿地大公园碧波荡漾外,大部洼地已垦为农田。
地处大陆泽东岸的钜鹿,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鼓子创造舟、黄帝战蚩尤等大事件,令人铭记,传为佳话。
鼓 子 创 造 舟
《说文解字》载:“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世本》一书称:“黄帝臣共鼓货,狄刳木为舟。”这是说,皇帝的大臣与姓鼓的人,有以货换货的贸易往来,所以狄族人用刀斧工具,刳木为舟,以便运送货物。我们知道,4600年前,黄帝时期,狄族人曾经刳木为舟,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船,用来捕鱼、运送货物,开展贸易往来。
发明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船的狄人,就是巨鹿先祖鼓子氏。《前汉五行志》:“春秋鼓国,白狄别种。”这个白狄族,在钜鹿建了鼓子国,或称鼓国。这个鼓国是鼓子氏所建。鼓子氏的狄人所在地,就是巨鹿县现在的堤村一带。这个堤村的名称,是民国时由“狄”改为“堤”的。因堤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下辖村落很多,其中以堤村命名的有前堤村、堤村集、王堤村、塔堤村、杨堤村。以前全用狄。这是春秋时期狄族人所建村落的遗迹。后来狄族人被汉化,于是狄族消失,但狄村名称保留至民国,后来变成堤村了。
巨鹿县文化馆原馆长潘忠禄先生告诉我们,现在巨鹿县魏征公园里矗立的十根石头柱子,其中就有“鼓子造舟”的故事。他说,古时的刳木为舟,由于工具简单,不可能像现在造的木舟,更不可能像电气焊造的小铁船,而是把较粗大的木头一面刮平,这样就可以在平面上站人行舟和载货。这就是“刳木为舟”了。后来,狄人渐渐又将平面挖出凹槽,像船的样子,漂浮力更强大,舟更平稳,可装更多的货物。古时在只有简单工具的情况下,能想到刳木为舟就不简单了!这就是巨鹿的先祖发明创造“船”的历史过程。
这样,古人捕鱼,由岸边到泽中心,由坐筏子到乘坐木船,更方便,收效更大了。当然,发明船的并非一家。《尔雅 . 释水》称:“天子造舟。”《吕氏春秋》说:“虞姁作舟。”《山海经》载:“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虽都是发明,然巨鹿鼓子氏发明的船是第一条,历史资料证实是可肯定的。潘馆长理直气壮地说。
黄 帝 战 蚩 尤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3卷第175页至181页大量篇幅说明,蚩尤生活在今巨鹿一带。
古巨鹿一带,就是今天邢台市的东八县(包括巨鹿、广宗、平乡、威县、南和、清河、新河、临西)。人文中的三祖(炎帝、黄帝和蚩尤)中的一祖蚩尤,家就在巨鹿!他占据了水乡泽国的天时地利及人和。他武功强盛,粗暴剽悍,顽强不屈,英勇自卫,依大陆泽,又懂水性,也习于水战。他是一位身体非常高大的刚性铁汉,人称“黑大汉”。
黄帝部落因气候干旱,从陕西东迁至河北南部邢台地区,并在轩辕冈定居,开始农耕。因黄帝讲究德性修养,受到百姓拥护。
为适应自己的称帝胃口,黄帝顺遂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黄帝和蚩尤在大陆泽东岸的巨鹿一带,展开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显赫大战。两帝历经火战、水战、山战、疾风战,搏击毒战、魔战、夜战、幽冥战,最后大决战,这九战十五旬后,黄帝也没获得胜利,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重重,日夜盼望有贤哲辅助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黄帝梦见风后和力牧,命风后为相,命力牧为将,率兵开始大举进攻蚩尤。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致使兵力辨不清方向。此时,西王母派玄女前来教蚩尤三宫秘略五帝权谋之本。同时蚩尤在冀州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上女子止雨,大战蚩尤。蚩尤顽强抵抗。后来,战争转到冀北涿鹿一带,黄帝胜利了!
战争尽管给中华大地带来破坏和痛苦,但在这场冲突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俗相互碰撞,催生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的诞生,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发展,让我们更珍惜和平,更珍惜团结,更珍惜和谐。
水 吞 宋 古 城
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农历八月初四,地处大陆泽东岸的钜鹿古城,因黄河决口,突如其来的洪水裹挟着上游的太行山泥沙顺着漳河故道,助推大陆泽的积水,将宋城一夜吞没,除三明寺塔还露出一截外,整个城市说没就没了。那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咆哮而至,正在家中吃饭的居民还围在桌旁,根本来不及躲避,巨鹿古城就像一个时间胶囊,把当时的生活场景封存了起来,整个城市就这么神秘消失了。巨鹿古城,因此成了中国的“庞贝古城”。时隔810年,即民国七年(1918年)巨鹿人民抗旱时,挖井挖出了巨鹿宋代遗址。一时间,巨鹿古城大量陶瓷等文物出土,形成了国际性“巨鹿淘”抢购潮、研究热,国内外的文物贩子、收藏家,纷纷前来收购出土文物。
巨鹿古城文物,最有价值的当属“印刷木雕”。印刷木雕现存只有三块,有两块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另一块在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在雕版上方做的题记——“此板出巨鹿,是北宋时刻。”《中国印刷》文中说,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最繁荣的时期,宋版书籍精美也享誉中外,但作为印刷工具的宋代雕版,却凤毛麟十分少见,每一次出土都是印刷史上的重大发现。
出土的算盘珠,是中国珠算盘成熟于唐宋的最好证据。以前都说我国珠算盘成于元代,这次得到改写“成于唐宋”。这颗直径2.11厘米的算盘圆珠,现藏于国家博物馆。随后,国立博物馆派遣裘善元等前来对巨鹿宋城进行考古发掘,重点发掘了三明寺附近遗址,发现两处宋代宅院。他将发掘情况整理成书《钜鹿宋代故城发掘记略》,并将发掘的出土文物,存放在国立博物馆,使埋藏在地下810年的古城得到还原。
为保护和利用好巨鹿宋城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2016年以来,巨鹿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在上级领导下,下大力收集整理巨鹿宋城相关资料,千方百计让这省级重点文物活起来。
大陆泽畔的巨鹿境内,曾发生的那些惊动华夏的历史事件,值得挖掘及研究,以求助力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
正所谓——
{大}千世界底蕴厚,
{陆}离光怪文化悠。
{泽}被后世创天下,
{畔}岸沼泽景致秀。
{巨}匠刳木创首舟,
{鹿}鸣呦呦黄战尤。
{事}韵风流宋故城,
{件}头励人撼九洲。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