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胜利的晨光里回望
——纪念缅怀支援先生诞辰106周年
作者:点亮
当日寇铁蹄踏碎东北山河,舆论阵地被阴霾笼罩,支援先生化身“文化战士”,将对家国的赤诚、对侵略者的愤懑,凝注于笔尖。他写下《白藤花》诗文集,唤醒同胞沉睡的斗志;他自转《牢笼恨》揭露了日寇的残暴罪行;他奔走于文化界,串联抗日的精神星火,让“不做亡国奴”的呐喊,在白山黑水间回荡。当金秋的风掠过纪念碑顶,我们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路口回望,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印记,仍在心底滚烫。
八十年前,山河破碎时,是无数的抗日民族英雄先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以血肉为盾,在民族危亡,在枪林弹雨中筑起了抵御外辱的长城。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姓名,却把“不屈”二字刻进民族骨血——从卢沟桥头的晨雾到太行山脉的星夜,从淞沪战场的炮火到滇缅公路的车轮,每一寸土地的光复,都浸透着坚守与牺牲。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他窗台上那盆常青藤,不正如这延续的记忆吗?它记得先辈的呐喊,也见证今日的安宁。胜利从不是终点,而是提醒我们:以史为鉴,方知和平之重;心怀敬畏,方能守护当下的烟火寻常。
谨以这段文字,与他共同缅怀先烈,共贺胜利——愿山河无恙,愿记忆长存,愿我们的后辈永远记得:今日的晴空万里,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和平与安宁。
2025年10月2日
【作者简介】周宪龙,笔名点亮,哈尔滨市人,中国诗歌会黑龙江分会副会长,哈尔滨老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盟》文学平台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不老河畔人家》,诗集《太阳岛抒怀》。作品散见于《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林城晚报》《伊春日报》《黑龙江法治文苑》《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书刊》等报刊杂志和《中国都市文学社》《冰凌文学》《融溪文韵》《大东北诗刊》《红袖天香文学社》等网络文学平台,发表文章数百多篇,并多次获奖。

【朗诵者简介】刘冬梅,河北唐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退役军人,山东省临沂市机关退休干部。现为临沂诗词学会会员,爱好主持和朗诵。

【配乐合成简介】杨金陵,共产党员,退役军人,原公安杂志主编,现已退休。现任沂蒙老兵合唱团副团长,沂蒙老兵电吹管乐团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