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湖与毡房的暖
闫兆敏
走过海南的椰风踏浪,攀过华山的险峻、泰山的巍峨,也看过五台山的禅意与壶口瀑布的奔腾,桂林山水曾是我心中难以逾越的景致。直到这趟新疆之行,才惊觉天地间竟有如此能与桂林比肩的风光——它不止有山水的灵秀,更藏着岁月沉淀的厚度,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独特的故事。

作者在喀纳斯湖留影
昨夜宿在布尔津县,清晨八点多醒来,阳光已透过窗棂,带着北疆特有的澄澈。出门寻到那座人称“网红桥”的建筑,模样有几分伦敦桥的影子,却缀着哈萨克族特有的纹饰,硬朗中透着灵动。桥边胡辣汤店的河南南阳老板一句“老乡来了”,乡音里满是亲切,一碗热馄饨下肚,旅途疲惫被熨帖得无影无踪。路过“马肠子”摊位时,哈萨克族主食包尔萨克那金黄诱人的模样,让我这个老饕又驻足品尝了一番。
吃过早餐,我们向着喀纳斯湖出发。车窗外,阿勒泰山巅的皑皑白雪如银冠般璀璨,近处山峦层层叠叠,青黄草木交织成浓墨重彩的画卷,惹得我频频想停车拍照,却被同行的小张笑着劝住:“到了喀纳斯湖,有你拍不够的。”
终于抵达喀纳斯湖,才懂小张所言非虚。那湖水是世间少有的温润琥珀色,阳光洒落时,碎金般的波光在水面跳跃,似有无数星辰坠入湖中。水流湍急处,浪花裹挟着力量拍打岩石,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听闻这湖水一路汇入布尔津河,最终奔向遥远的北冰洋,更觉这汪碧水满是远方的诗意。我们望着这清澈湖水,不禁畅想:若是能引这水到吐鲁番,那片火热土地定会添几分灵动。
离开喀纳斯湖,卧龙湾与月亮湾的清秀又为这份惊艳添了温柔。流水绕着浅滩,将两岸草木映得愈发鲜活,像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在阿尔泰土地上绘就的丹青。
之后我们前往白哈巴村,车窗外风渐凉,山峦愈发苍劲。走到边境线旁,铁丝网沿着山脊延伸,不远处军营里的五星红旗猎猎作响,岗亭士兵身姿挺拔,阳光落在肩章上折射出耀眼光芒。那一刻才懂,正是他们的值守,让我们能安心踏遍这片土地。
原本计划去禾木村,却因走错路闯进布尔津县的生态牧场。十几顶蒙古包散在草原上,像白色珍珠,牛羊慢悠悠啃着草,时光都慢了下来。哈萨克族大嫂笑着说,这是政府扶贫项目,蒙古包交给牧民经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我们选了顶能住十来人的蒙古包,三百多块钱还管饭。不多时,炖羊肉的香气飘满毡房,肥瘦相间的肉炖得酥烂,一口下去满是鲜香;烤羊肉串滋滋冒油,撒上孜然辣椒面,是最地道的北疆烟火气。倒杯当地的酒小口抿下,暖意从喉咙滑到心底。
晚风拂过毡帘,带着青草香。抬头是缀满繁星的夜空,耳边是牧民隐约的歌声。这趟西行,喀纳斯湖的琥珀波光、草原上的安稳烟火,都成了记忆里最珍贵的印记。原来新疆的好,不止在风光,更在这土地上的温暖与力量,在祖国强大守护下的岁月静好。
编辑/王梦森
投稿邮箱/107078375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