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深处,一次未被观测的违章行为,正同时处于发生与未发生的叠加状态——直到事故波函数塌缩的那一刻。
“薛定谔的猫”这个量子力学中著名的思想实验,正从假想的匣子走进真实的矿井。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研究,证实量子行为不再局限于微观世界。
而在科学界这一突破之前,中国安全专家郭春平早已在其专著《抗违章技术理论与应用》中提出:违章行为具有“量子特征”,并开创性地构建了抗违章技术体系。
5G/4G/wifi6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
01 量子视角:重新定义违章行为
在传统安全管理中,违章被视为一种可明确界定的是非状态。但郭春平突破性地提出,违章行为实际上存在一种“双重状态”——显态与隐态。
基于30多个国家的专利研究和国际标准实践,郭春平发现:当安全员在场时,作业人员倾向于遵守规范,违章行为处于“显态”的不存在状态;而一旦失去监督,违章行为便可能转为“隐态”,成为潜在的作业现实。
这种“观察者效应”与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促使郭春平团队研发了“违章行为识别AI技术系统”和“抗违章传感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的“观测”,消除监督盲区。
02 技术破局:从理论到国际标准的创新实践
郭春平的抗违章技术理论不仅停留在学术层面,更转化为具体的66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15种产品获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防爆合格证”认证。
他提炼的抗违章技术要求被国际标准IEC60079-0、国家标准GB3836.1以及《煤矿安全规程》采纳。作为第一起草人,他首创了12部《矿用开关两防锁》行业标准,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这些创新技术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经原山西煤监局认定,郭春平的抗违章技术至少避免了20余人死亡,真正实现了“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的安全理念。
5G/4G/wifi6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
03 系统防控:构建“免疫型”安全体系
郭春平提出的抗违章技术理论,标志着安全管理从“依赖人的合规性”转向“构建可靠系统”的重大演进。
通过创办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他将“骏马拉小车”理论付诸实践,将企业打造成“抗违章保护技术”领域的单项冠军。公司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数十个科技项目,实现了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
这种系统化的防控思路,正如郭春平在其独著《抗违章技术理论与应用》中阐述的:要通过技术手段让设备具备“抗违章性”,在根本上预防违章作业可能造成的事故。
正如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向世界展示的,量子现象不仅存在于微观世界,也出现在肉眼可见的宏观系统中。而郭春平提出的“违章量子特征”理论及抗违章技术体系,为安全管理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通过30多个国家的专利布局、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具体产品的研发应用,郭春平构建了完整的抗违章技术生态,真正实现了从“监督处罚”到“免疫系统”的范式转移。
《抗违章技术理论与应用》(郭春平著 王国法院士序)
【郭春平简介】郭春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安全专家,电气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担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工商联执委,第十一、十二届山西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商会副会长、山西省总商会荣誉会长。作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智库专家和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物,他创办的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抗违章保护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
郭春平获得81项专利权,其中6项在30多个国家获得专利权,拥有49项商标权及著作权。其独著的《抗违章技术理论与应用》被牛津大学及国家图书馆等27家图书馆收藏,创立的抗违章理论体系为安全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