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做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善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味。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了然译文:佛陀问:“须菩提,你想说什么?修得初果须陀洹的人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已修成须陀洹果位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佛陀。为什么呢?因为修得须陀洹果位叫做初入如来道,实际上并无所入,他不被色、声、香、味、触、法虚幻中的事所惑,这是叫做须陀洹的名字,没有须陀洹的实体。”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想说什么?修到二果须斯陀含果位的人能有这样的想法:我已修到斯陀含果位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佛陀。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还须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才能成就,实际上并无往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的名字。
佛陀再次问:“ 须菩提,你想说什么? 修到阿那含果位的人能这样的想法吗:我已修到阿那含果位的无来境界吗?须菩提说:不能,佛陀。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想说什么?阿罗汉能这样想:自己已经修行到不再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须菩提说:“不能这样想。佛陀,这是为什么呢?”佛陀说“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佛法是永恒不变的,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佛陀又说:如果阿罗汉有这种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的想法,那他就是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菩提问:“佛陀:您曾说我已修到阿罗汉境界,这是人超越欲望的最高阿罗汉境界。佛陀:我不这样想,我是超越欲望的阿罗汉。佛陀,我如果有已修到超越欲望的阿罗汉境界的想法,佛陀!你就不会说我是达到超越欲望境界的阿罗汉。我只是那个名叫做须菩提善欢修行的人,实际上什么也没修,是只有超越欲望境界修行人的名义而已。”
了然解悟:佛分大小乘,小乘名声闻,又独觉,独觉亦緣觉。小乘分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洹,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见惑有五:“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成禁取见”。 思惑有五:贪、瞧、痛、慢、疑。修行在于离一切相、住无所住。佛陀所问:初果须陀洹(入流)、二果斯陀含(一往来)、三果阿那含(不来)、四果阿罗汉能否作想“我得果”?须菩提答“不也”,果是“无所得”的空性显现。如执著“我得道”,即执著住相。真正的修行(如布施、持戒)应“不执着”。成就不居功,助人勿念“我助人”,真正的度化是“度无量人而无一人可度”。一切修行、成就皆是方便,唯有破除执念、方契入“无相无不相”的究竟智慧。
了然颂曰:
佛陀说我太聪明,放下见思总是轻;
无诤三味平常事,释却衣盂大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