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 初情
作者:尹玉峰(北京)
初情泛波舞女,荡柔波万顷。乍相遇、豆蔻梢头,怯怯偷数心影。浴场外、红巾半敛,霞飞雪颈羞难定。任风铃摇碎,一湾月华初醒。
素手分茶,星眸注夜,把痴缠说听。却道是、蝉翼情笺,怕沾茶余笑柄。梦同裁、梨云堕枕,忍笑问、可疼青杏?最销魂,潮汐轻移,足痕交并。
忽惊林鸟,骤冷莓苔,竟催离别永。泪作药、疗相思苦,目送舞女,浪打空礁,雾迷荒径。少年意气,都焚灰烬,掌心犹烙她名姓。到而今、海气腥咸凝。重来故地,唯余老迈邮差,白发笑指残镜。
浮萍易散,缺月难圆,剩不堪扫兴。纵觅得、当年妆影,也是他人,物是人非,心神难定。青丝镜里,温存都改,唯余伊豆千叠浪,向黄昏、犹奏无题咏。可怜青涩青春,懵懂初情,烬余香冷。
故事原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词作诗解-
旎诗:两个懵懵懂懂的后生
作者:尹玉峰 (北京)
两个懵懵懂懂的后生,一份懵懵
懂懂的爱情,两个人的相互关心
爱慕,在梦里远比梦醒时
还妙真!两个人同做一个
妙真的梦,但都忍着,恐怕说岀口
烫伤了对方;那炽热,只有用眼泪
缓解忧伤。少女的眼睛里
时刻流露出的令人怜悯的
眼神,让少男的初情,泛波在伊豆
岛屿,他对她没有山盟海誓,却是
醉了脸霞红印枕;她对他
少言寡语,却是玉容堪比
镜花真!水中的月影悄然醒,泛涟漪
深问情,萦绕少男少女,春梦伴天明
那个为少年端茶时羞涩的
听故事时天真专注的少女
浴场上,童心未泯的
清纯,蚀骨在少年人
青涩的葱茏岁月;温暖,却愈发
遥远,让他更加渴望,邂逅重逢
但是曾经沉默的爱情多么
美好:她顶着一顶红围巾
右手缓缓将围巾的一角,委婉
地掀起来;优美,蓦地浮现他
心中!离别时只有用眼泪
化疗离别的不适,用忧伤
的眼眸解释分别的痛楚;这场凄美
的阔别,甜蜜的愉快感,油然而生
【旎诗的由来】旎诗由尹玉峰《海棠花未眠》夺势定位:“在人类最困惑的时间节点/世界己昏然/海棠花未眠/冉冉升腾的爱意静观人间/几多冷暖?寸心至死如丹/弹拨一曲弦颤千古的绝响/朝露落下若溅玉,眼泪凝了也耀眼/迎向人间千万朵,挂在枝头细裁香/烟烟缕缕,染得一眉清光漫过嚣世/愿景沐阳光,但见蝶舞温婉绕海棠……"
这种具有古典的现代美、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现代旎诗,感叹着诗国黄昏的感叹,旖旎着诗国黎明的旖旎,达到一种闳约深美的艺术境界;运用美丽如闪电、摄魂夺魄的诗境语言营造诗境、意绪、愿景、求索、挣扎,任想象力统治世界,直捣心智。
旎诗英语翻译为:A poem of beauty(一首诗的美),日语翻译为:美しいし詩(美丽到令人窒息的诗)。当汉语旎组词为旖旎时,多了一层清洁干净、纯真雅致、幸福温馨、动人心魄的意思。历代诗词名家都喜欢择用。(唐)李白 《愁阳春赋》荡漾惚恍,何垂杨旖旎之愁人。(清)孙枝蔚《清明日泛舟城北》新烟何旖旎,黄鸟鸣春深。"旎"字从方人从尼。“尼”意为亲和、亲近,转义为缠绕、缠人。“人”和“尼”联合起来表示“旗帜缠人”。

“守正创新,生生不息!”
——出自尹玉峰《诗脉》
”诗"为魂,承千年文心;
"脉"为形,贯古今气血。
尹玉峰《诗脉》理念:诗是血泪里渗出的盐、风干后的心跳。真正的诗歌生命力,终将会像二月二龙抬头时"新莺早早叫枝头"般的自然涌现,而不是用脚投票山寨荣誉虚假光环下的人工授粉。真正的诗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们留下一个节日,真正的诗性从未被浮世贩卖的粽叶包裹。唯有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中,诗歌才能永远不负诗国,不负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