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游平遥古城(外一首)
凭栏醉赏千秋色,岁月流芳岁月绵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76)
听雨斋诗社【2755期】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75)——听雨斋诗社【2744期】【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 游平遥古城(外一首)
文/高文俊
平遥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平遥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城内有传统民居3797处,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市楼等历代古建筑分布于城内中轴线两侧,明清时兴起的票号(银行),镖局,银库遍布各个街衢,是晋商开辟万里茶丝路的集散中心和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2025年9月17日,笔者冒雨游览了平遥古城,游毕赋诗一首,以记其事。
古邑嵯峨映碧天,青砖黛瓦韵如弦。
街衢旧迹留商梦,城堞残痕记战烟。
票号堂前思俊智,县衙阶上悟廉贤。
凭栏醉赏千秋色,岁月流芳岁月绵。
外一首
七律 游王家大院寄怀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南距平遥古城30公里,面积25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大10万平米,比祁县乔家大院大四倍,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最初是由太原王氏六十七代传人王实于元皇庆年间靠卖豆腐搬到灵石静升村,创立了静升王家,后其第十四世孙王谦和王谦受靠给清廷康熙贩卖军马军粮发财扩建了王家大院,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大院分成东西2个院落,中有桥梁连接,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王”字造型。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高家崖建筑群2个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王家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历经明清两朝300多年28代人才将豪宅修建完毕。大院主要以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为代表,东西对峙,一桥相连。大小院落既相互连缀,又独立成章,砖雕石雕木雕等珍禽异兽艺术品比比皆是,是王家三绝。王家大院珍藏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和慈禧太后西逃时睡过的一张组合式红木雕花“龙凤床”,被视为王家大院的镇宅之宝。因此民间有“皇家看故宫民间看王家,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归来不看院”之说。2025年9月18日,笔者在游完平遥古城后游览了梦牵魂绕的王家大院,即席赋诗一首,抒发作者对“耕读传家忠孝传家”的传统家风。
驱车千里访平遥,遥见王家气势骄。
三巷五堡连霄汉,一砖一瓦刻辛劳。
曾凭诚信通寰宇,更以诗书传寂寥。
莫道繁华今已矣,残垣犹自领风骚。
2025年9月18日于山西平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