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山记——天祝草原上的烟火与晨光
作者:高金秀

当车轮碾过最后一段盘山公路,天祝县松山镇的轮廓终于在视野里铺展——不是想象中草原的一望无际,而是被祁连山余脉轻轻托起的丘陵草甸,像大地亲手缝制的绿绒毯,缀着星星点点的羊群与屋舍,风里都裹着酥油与青草混合的暖香。

第一次踏上松山的土地,是个晨光刚漫过卯来山顶的清晨。站在高处望去,青绿的草坡从脚边一直铺到天际,每一道起伏都藏着温柔的弧度。蜿蜒的公路是白的,像谁随手丢在绿毯上的哈达,绕着丘陵转了几个弯,便牵出几户蓝顶的人家。屋前的木栅栏上挂着方块状的奶豆腐,乳白的表面还沾着细碎草屑,几只鸡在栅栏边踱步,偶尔低头啄食草籽,翅膀扑棱的声响,竟让这片辽阔多了几分细碎的生动。

顺着公路往下走,很快遇见了赶羊的牧民。他穿着藏青色老棉袄,领口沾着些奶渍,腰间系着褪色的红腰带,手里的羊鞭轻轻搭在臂弯,只偶尔甩一下,脆响不高,却能让散漫的羊群乖乖归队。洁白的羊儿散在黄绿相间的草地上,低头啃草时,尾巴轻轻晃动,像一朵朵会移动的棉絮。我站在路边看,他倒先笑了,眼角堆起细纹,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问:“第一次来松山?”我说“是”,他便指着远处的山:“那座是卯来山,过几天雨多了,草能长到膝盖高,那时的羊啃着鲜草,毛都亮堂哩。”

待到傍晚,才懂松山的落日有多动人。余晖把天空染成了金红,草甸也跟着换了色,青绿浸成暖黄,连羊群的毛都镀上一层金边。公路上少了车,只有几头牦牛慢悠悠地走,尾巴甩来甩去赶苍蝇,蹄子踩过草叶,留下浅浅的印子。不远处的村落里,炊烟开始升起,淡蓝色的烟柱在风里轻轻歪着,慢慢与天边的晚霞融在一起。我坐在草坡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进卯来山的轮廓里,直到最后一缕光消失,才听见村落里传来牧民归家的吆喝声,混着狗吠,在暮色里晕开。

最难忘的是暮色渐深时的牛群。几头棕色的牦牛走在草坡上,步伐沉稳,犄角在昏光里泛着暗哑的光。赶牛的姑娘辫梢系着粉色绳,绳尾随脚步晃荡,手里牵着的小牛犊总往她脚边蹭,她便弯腰摸一摸牛犊的耳朵,指尖划过毛茸茸的耳尖,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风掠过牛背,吹动了姑娘的衣角,也吹动了草叶,沙沙的声响里,竟分不清是风在说话,还是草原在回应。

离开松山的那天,我又站在清晨来过的高处。风依旧吹着,草依旧晃着,羊群和牛群还在草甸上移动。忽然明白,松山的美,从不是惊艳的壮阔,而是藏在每一个细碎的瞬间里:是牧民腰间的红腰带,是羊群尾巴的晃动,是炊烟与晚霞的相融,是姑娘摸向牛犊的手。这些细碎的、带着烟火气的画面,像一颗颗温润的珠子,被风串起,成了我心里关于天祝松山,最柔软也最清晰的记忆。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