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5319 小镇的秋 作者║窦娟(辽宁)主播║箫雅

小镇的秋
作者║窦娟(辽宁)
主播║箫雅

秋天来了,先是果子在树间慢慢的透出红色,接着是芦苇荡开始变黄,穗子开始摇曳,在阳光下闪着银白色的光。之后是树叶开始变黄,偶尔有一点红色间杂其中,慢慢的,一点一点,没有瞬间的热烈,也没有突然的萧杀,一切都是在慢慢的,好像是一场人生的旅行,慢慢地丰富起来,有点广州人“煲汤”的味道。
我喜欢宝地温泉小镇的秋天,没有本溪绚烂夺目的红枫遍野,也没有小时候我长白山老家那种层峦尽染的斑斓,静静地,没有一丝的喧嚣跋扈,润“色”细无声的来到你的身旁。突然,有一天,站在楼上,俯视三丰文化山、宝地禅林,俯视那条伸向远方的慢跑道,才猛地发现,秋天来了,宝地温泉小镇的秋天来了!
走下楼来,沿着有点落叶的红色塑胶跑道,两旁蒙古栎的宽大叶片透出了赭黄色,阳光透过,暖暖的黄色,一只灰褐色的松鼠拖着大大的尾巴在树间跳跃,两只骨溜溜黑眼睛毫无畏惧的看着你,轻灵的大尾巴“失重”地在空中漂浮着,煞是好看。
小镇里有2000多棵山楂树,红红的山楂挂满枝头,特别好看。好多60年代前后的有为男士看到这满院子的山楂树,都会驻足,会情不自禁的追忆年轻时代看过的那本《山楂树之恋》,都会缅怀一下心中的“静秋”。当年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小说”--《山楂树之恋》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白月光。朴素的山楂树,见证了女主人公静秋和“老三”的一场令人心悸的爱情故事。两个年轻人穿越一个时代的禁锢,在生命中勘探爱的矿藏,在最难抵达的心灵幽深处,碰撞出光芒闪烁着爱的钻石。这爱随着“老三”的生命陨落而转瞬即逝,但它足以照亮那个时代的黑暗。今天,爱变得越来越容易,人们示爱的程序和方式越来越繁复,爱离我们越来越远,爱便成为生命的累赘。
沿着红色的塑胶慢跑道,慢慢的走到了养心湖畔,迎面看到了小镇的业主-一通辽的一对老夫妻,今年74岁,每天他们都相携着在园区里散步,不徐不疾。大叔一看就是个厚道的男士,总是走在阿姨的外侧,略超前半步,阿姨特别开朗,每次见面都远远的打招呼,脸上的笑容如母亲般和煦。他们是4年前从通辽来到小镇的,那个时候阿姨因为年轻时“产后风”后遗症,是坐着轮椅、慕名宝地温泉神奇功效而来的。不负所望,2年不到,阿姨多年的顽疾痊愈了,现在一点都看不出当年的“影子”,腿脚很是麻利,而且因为温泉的美容滋养效果,两个人比刚来时年轻了!他们有五个孩子,现在他们这个大家庭在小镇共有六套住房,周末节假他们就过来陪老人,是小镇资历比较老的一个大家庭。
养心湖里的芦苇都变黄了,大大穗子在秋风中摇曳,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水中,偶尔一朵大大的白云投进湖心。湖中一群大白鹅悠闲的游着,突然想起中国著名格律诗人、阜新市人大副主任王聪颖先生在今年党代会入住小镇期间,有感而发的一首七言绝句:“尚未成群结对游,唯缘水冷识寒秋。白鹅问暖知何处,昨夜眠于小竹舟”。秋天尚暖,荡只小舟,泛于湖上,不知不觉中天水人合一,灵台一片宁静处,抬眼已是满天星。《陋室铭》讲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身,有龙则灵。宝地温泉小镇的养心湖不在大,有境足矣,不似西湖,胜似西湖!

【作者简介】
窦娟,1973年2月出生,吉杯白山人。热爱生活,将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全部浸透在小镇的建设与培育上,同时也热爱文学,喜欢在文字里探寻内心世界美好。
现任辽宁省阜新市天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辽宁宝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阳师范大学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师 。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
【诗与大地·驼铃】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诗评】
【诗与大地·红枫】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