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了然 译文:佛陀告诉须菩提:你想的是什么?我以前在燃灯佛那里,对修持佛法得了没有?”须菩提说:“佛陀,您在然灯佛那里修持没有得什么佛法。”佛陀说:“须菩提,你想的是什么?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六度万行来庄严佛土吗?”须菩提说:“没有,世尊。”佛陀问:“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庄严佛土,是虚幻的,名叫庄严。因此,须菩提,诸大菩萨摩诃菩,应当这样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住在物象上而生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的物象上而生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象而生无上正等正觉心。须菩根,比如有人,身体如佛界的须弥山那样高大,你的心里想什么?这样的身体高大吗?”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陀问:“为什么呢?佛说那是虚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
“须菩提,我再问你,菩萨用其功德来庄严佛土吗?”“没有,世尊。”“为什么呢?”“说是庄严佛土,就是不庄严,是叫做庄严。”“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修得清净心,不应当固持声、色、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想想,这身体高大不高大?”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的非身就是法身,没有边际,那才是大身。”
了然解悟:①然灯佛:即定光佛,释迦牟尼之前的佛,他印证释迦牟尼将成为佛,是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是过去佛,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
②须弥山王:须弥山即弥楼山、妙光山,佛教认为每一个世界中都有一座须弥山在当中。
③大身:文殊菩萨问佛,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具一切戒定慧,了清净法,故名大身。”指觉悟。
④“实无所得”:佛陀在燃灯佛处未获任何法,已破除对“得法”的执着。
⑤“庄严净土”:菩萨庄严佛土的本质是“非庄严”,不执着于形式,心净则国土净。
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修行应不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自然生起清净智慧。
⑦破执:连“庄严佛土”的念头也需放下,否则仍是法执。
⑧心性为本:净土不在外境,而在内心清净(“心空及第归”)。
⑨大身非身:如须弥山一样的“大身”是比喻,本质是超越形相的智慧。
修行“无所得”,需离一切相,方见庄严净土之真谛。
了然偈颂曰:
一念不生真净土,心空佛场及第归;
燃灯嘱我庄严境,镜台照过即大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