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荣刊作者
唐增虎/丛延春/蒋琦/盛宗荣
陈野涧/张子周/杜永脉
本期编委
文学顾问:陈野涧/范国霞
文学总监:唐增虎
审核:熊波/丛延春
主编:刘堂平
01
邂逅诗词
等风,等雨,也等你
五律•夕阳红(押二冬韵)
唐增虎(山东)
其一:五律
落日染云彤,余晖洒碧峰。
归禽栖老树,晚棹漾疏筇。
笑忆青春事,闲吟岁月踪。
桑榆无限好,心暖感情浓 。
其二:五律•《夕阳红》
落日染云彤,余晖洒碧峰。
归禽栖老树,晚棹漾疏筇。
聚友烹新茗,携孙数远松。
桑榆无限好,心暖赛春浓。
其三:五律•夕阳红
落日染云彤,余晖洒碧峰。
归禽栖老树,晚棹漾疏筇。
聚友烹新茗,携孙戏暮蜂。
桑榆彰美好,无愧笑尘容。
占春芳•秋光(苏轼体.押第二部韵)
唐增虎(山东
荷盖老,芦花白,雁阵掠天光。
不似春英妖冶,自存冷韵清芳。
对景莫彷徨。
酿新醅、闲赏橙黄。
最怜霜染层林处,霞色飞扬。
燕归梁•霜降(柳永体.押第一部韵)
唐增虎(山东)
空庭飘英晓月封,柿坠条,蟹实笼。
晚烹新茗对丹枫,雾幽敛,意从容。
寒蛩收语昼鸣风,滴声缓,烛花红。
莫叹流年添鬓茸,倚槛立,候归鸿。
沁园春·打卡甘南三十景之九·世界上最奇幻的湿地秘境·阿万仓湿地
文/丛延春(辽宁)
九曲萦回,青峦碧水,原始草原。
这甘南秘境,空濛鲜活;黄河肾脏,丰茂幽宽。
羽鹤翩飞,格桑竞放,散落牛羊嬉乐园。
花成韵,美清溪万道,幻化千般。
明湖斗柄晶盘,
天荒接,苍穹映雪山,
感经幡猎猎,藏风醇厚;雁声脆脆,净土安然。
日出盈眸,云蒸炫彩,泽润芳洲秀浅滩。
生远梦,醉牧歌嘹亮,煨起桑烟。
题记:阿万仓湿地,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奇观,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镇。这里水草丰茂,是维系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动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地带。草原上牧草丰茂,牛羊成群,与远处的雪山、蜿蜒的黄河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展在大地上。草原上,星星点点的黑色帐篷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与成群的牦牛、羊群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田园牧歌图。夏季,草原上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的花朵点缀其中,
七律·秋走莲花湖(二首)
文/丛延春(辽宁)
一场秋雨一场凉,但见莲湖换景光。
枫染凤冠山透紫,雁鸣凡水稻铺黄。
闲庭昼静禽声朗,晨露未晞翁步锵。
何必伤心悲叶落,人生红绿若荷塘。
-
漫走莲湖九曲堤,心随阳日落桥西。
眼前芦荻经秋老,梦里浮生入雾迷。
不为功名求得失,何图利禄竞高低。
岁逢杖国开新步,仍学芙蕖不染泥!
读寓言《击邻家之子》有感
盛宗荣(重庆)
强梁不材者,遭父乱笞下。
多事隔邻翁,抡鞭帮着打。
沁园春●退伍老战友双节聚会
文/蒋琦(西安)
风递清欢,雨送乡思,暖意满堂。正国庆同庆,情融酒盏;中秋共赏,笑漾芸窗。商县车来,长安友待,旧友相逢喜气彰。声难止,有军歌高唱,音绕轩廊。
当年铁血儿郎。纵解甲、豪情依旧扬。忆摸爬滚打,风霜未改;戍边守土,意气仍刚。今又擎杯,重提往事,醉里犹能话梓桑。歌声起,听秦腔几叠,余韵悠长。
02
邂逅散文诗
等风,等雨,也等你
太阳去哪了
文/陈野涧(陕西)
阴云趴在头顶
把光掖进灶膛的灰烬
金镰悬在梁下,稻穗般垂着渴
农人数着雨,指缝间
淌着秋分的河
雷声滚过时,日头蒸煮阴云
每朵都带着炊烟的涩
我站在田埂尽头
问雁,也问连枷声把晴空捶醒
沿着灌溉渠,漫过这沟坎坎
昼是空磨,夜是漏筛箩
光在蓑衣上剔透,稻茬缀满水晶
一站是半生
为等日头晒干谷仓的墒
云在逃,禾在等,檐在漏
抬眼望着,晒场上的云与禾的慌
等待是柄生锈的镰
在雨季里怀念晒场
秋的渡口,风车停转成日晷
始终站着那云,那禾,那垄天的茫
有没有人告诉你
文/陈野涧(陕西)
有没有人告诉你
故事的开头总是温柔
像那年巷口的月光
后来剧本潦草收场
我们变成旧照片
尘封于箱底,任时光蒙尘
我为什么总在深夜抽烟
诘问过千百次
风早已给出答案
只知道——
想起你时,呼吸会重
忘记你时,心跳会空
回忆时,眼眶会热
说出口的,未必是深情
沉默的,往往最沉重
思念之人藏酒不藏心
遗憾之事在魂不在影
有一种痛,醒着想你,梦里念你
有一种缘,来过一阵,惦念一生
心里缺了一块,才能走下去
圆满会让人沉溺
人生需要这些温柔的伤口
正是那绵长的疼痛
教我们读懂,活着
人一旦懂了,便学会低头
入目皆荒凉,回首都是你
天地空阔,与我何干
你再遥远,我仍眺望
承蒙你转身,赐我荒芜
敬无岁月可回头
且以孤独,尽余生
我来了,三登泰山
文/杜永脉(少陵堂)
第一章——父亲的背影
那山风,至今还刮在我的脸上。
一九八二年的夏天,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我十七岁,身子骨像根没抽开的麦秸,细溜,却没什么韧劲。父亲说,“带你去爬泰山。” 话不多,跟他的人一样,硬邦邦的,砸在地上能有个坑。我心里是有点怵的,泰山,那是课本里的字眼,是皇帝老爷们封禅的地方,远得很,也高得很。
我们是夜里开始爬的。那时的泰山,没现在这么亮堂,路灯昏黄,像渴睡人的眼。石阶被无数双脚磨得光溜溜的,在昏暗里泛着幽幽的青光。一开始,我劲头十足,窜在父亲前头,觉得这也没什么。可没过中天门,腿肚子就开始转筋,肺也像个破风箱,呼哧呼哧地响。肩膀上的帆布包,原本轻飘飘的,此刻也仿佛装进了整座山的重量,死死地把我往下拽。
我一屁股坐在石阶上,汗像雨水一样,顺着脊椎沟沟往下淌,浑身瘫软。“爸,我……,我爬不动了,咱就在这儿看看吧,也挺好。” 虽然倔强,但声音诚实带着哭腔,是累,也是委屈。
父亲停下来,转过身。他那时正当壮年,背脊挺得像山崖上的松。他没骂我,也没拉我,只是走回来,站在我上一级的台阶上,黑黢黢的身影,把我整个儿罩住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山风把他“劳动布”做的褂子下摆吹得一掀一掀。然后,他伸出手,那是一只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一把攥住了我的手腕。他的力气真大,我感觉自己的骨头都被他捏紧了。
“起来。” 他说,声音不高,却像石头一样硬,“小子,爬山就像学习,不想攀高峰的男人,一辈子不会有出息。”
就这一句话,像根针,扎进了我十七岁的心窝里。疼,但是激灵一下。我被他半拉半拽地拖了起来。剩下的路,我几乎不记得是怎么走的了。只记得父亲那宽厚的背影,在我前头,一步一步,稳稳当当。我像个木偶,眼睛就盯着他那双打着补丁的“解放鞋”,它抬起,落下,抬起,落下……,仿佛这世上没有它跨不过去的坎儿。累了,我就看着他的背,那背是一座移动的山,给了我一种懵懂的、依靠的力量。
到达南天门时,天还是墨黑墨黑的,虽然是夏天,但那风依然像刀子,刮得人脸颊生疼。玉皇顶上,挤满了裹着粗布棉大衣的人,一个个冻得哆哆嗦嗦,却又眼巴巴地望着东边那片墨色的天幕。
忽然间,人群里起了一阵骚动。只见那天边,裂开了一道极细极细的金线,像匠人用最巧的手,在巨大的“灯草绒”黑缎子上划了一下。那金线慢慢地洇开,变宽,颜色也越来越丰富,橙的、红的、紫的……,一层一层,渲染开来,像打翻了仙人的调色盘。云海在脚下翻腾,被这光一照,成了瑰丽的锦缎。
我屏着呼吸,心咚咚地跳,快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就在那一刹那,太阳,那个红得透亮、却又不刺眼的精灵,猛地一跳,从云层里跃了出来!万道金光瞬间泼洒下来,整个天地都为之一亮。群山臣服,云海欢呼。我呆呆地站着,浑身的热血都在奔涌。那一刻,我忘了疲惫,忘了寒冷,只觉得胸膛里被一种宏大、庄严的东西填满了。我偷偷看了一眼父亲,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那深邃的眼睛里,映着满天的霞光。
我忽然明白了,父亲拉我上来看的,不光是这太阳,他是要让我看看,这山有多高,这世界有多大。人站在这山顶上,真是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可心里若能装下这片天地,人,又能变得无比高大。那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却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散文:《九九话重阳》
唐增虎(山东)
双节的余温还未散尽,九九重阳便携着清浅的菊香踏来,这日,也是属于天下老者的“老年节”。于那些告老还乡的人而言,忙了一辈子的脚步终于慢下来,总算轮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常听人说“最美不过夕阳红”,这话落在他们耳中,总比旁人多了几分沉甸甸的感悟——那夕阳的暖,是流年里风雨沉淀的光,是蹉跎岁月里磨出的温润。
50后、60后,这是群从风浪里走过来的人。什么苦没尝过?什么难没扛过?他们的青春,伴着祖国从一穷二白的泥泞里起步,见过粮票的紧缺,尝过饥寒的滋味,却凭着一股子“咬牙也要往前冲”的韧劲儿,把艰苦当成勋章,把朴素视作荣光。在党的旗帜下,他们是建设的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在田埂上弯腰种粮,在车间里挥汗炼钢,在岗位上鞠躬尽瘁,把“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刻进了骨子里。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育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的担子压在肩上,却从未压垮他们的脊梁——因为心里装着家,更装着国,那份家国情怀,是刻在血脉里的赤诚。
他们是见证者,更是缔造者。亲眼看着土坯房变成高楼,泥泞路铺成坦途,亲眼看着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步跨越里,都藏着他们的汗水与坚守。如今虽已退居幕后,眼角爬了皱纹,脊背添了佝偻,可那颗心仍系着家国:看新闻时会为祖国的成就热泪盈眶,聊起发展时会忍不住念叨几句建议,哪怕只是在社区里栽棵树、帮邻里搭把手,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添一分暖。
“吃水不忘挖井人,走路怀念铺路人。”这代人,是国之栋梁,更是民族的瑰宝。他们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更无愧于自己走过的每一段岁月。如今重阳又至,不必说太多华丽的话,只需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为这代最可爱的人,为这抹最温暖的“夕阳红”,真心点个赞,道声喝彩。
诗歌:《秋游》
唐增虎(山东)
风把南北的地图铺展——
北地枫红燃作信笺,雁阵驮着霜降,
在晨雾里写一行“五谷丰登”的诗行;
南塘残荷擎着夜色,桂香漫过瓦当,
石榴笑着咧开嘴,接住昼暖的光。
阳光斜跨秦岭,给北坡系上枫红的绸带,
羊汤的热气裹着秦腔,漫过晒秋的晒台;
给南园缀满菊艳的星子,桂花糖粘了衣角,
乌篷船摇碎荷影,把夜凉摇成温柔的潮。
我捡北地的枫叶片,像拾起老农烟袋里的丰收,
金黄的玉米串成灯笼,龙腾虎跃着晒透秋阳;
拾南乡的桂花瓣,揉进情人鬓边的浪漫,
乌篷船里的吴侬软语,和着欢歌淌过石巷。
远处的山在煮云——
北地的山煮着丹霞,炊烟是最实的绳,拴住晒秋的谷仓;
南地的山煮着烟雨,渔火是最亮的星,映着残荷的窗。
雁南飞时,枫红与菊艳碰响了中华的秋,
天耀着这方繁荣的土,风里都是昌盛的香。
醉秋
作者/张子周
风吹着落叶,
开启了秋的前奏。
云载着往事,
在天边缓缓地漂游。
枫红柳黄,
曲径通幽。
不必为落花感叹,
不必为琐事忧愁。
大自然是神奇的酿造师,
把秋天酿成了一坛美酒。
我醉在这不凉不热的午后,
我醉在这桂花飘香的金秋。
经过春的懵懂,
经过夏的火热。
在不经意间,
已经走进迷人的秋。
岁月路口蓦然回首,
人生也要跟上秋的节奏。
成熟是把年轻时的张狂,
沉淀成与世无争的憨厚。
流年似水,
霜染白头。
心中只要有暖阳,
安然自在享受晚秋。
好柔的风啊,
好美的秋。
我只想化作一朵白云,
尽情享受飘在蓝天的自由……
03
本期作品评语
这些作品涵盖诗词、散文诗、散文等多种体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不同作者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唐增虎的《五律·夕阳红》三首,同景异情,皆以“落日染云彤,余晖洒碧峰”开篇,勾勒夕阳晚照的壮阔。其一“笑忆青春事,闲吟岁月踪”,在回望中品岁月醇厚;其二“聚友烹新茗,携孙数远松”,以友朋、祖孙之乐显晚年温情;其三“聚友烹新茗,携孙戏暮蜂”,添“戏暮蜂”之趣,更见生机,末句“无愧笑尘容”尽显豁达。《占春芳·秋光》“不似春英妖冶,自存冷韵清芳”,赞秋之独特风骨,“酿新醅、闲赏橙黄”见秋日闲情。《燕归梁·霜降》“晚烹新茗对丹枫”“倚槛立,候归鸿”,于霜降之景中寄寓悠然与期盼。其散文《九九话重阳》聚焦50后、60后老者,回顾他们的奋斗历程与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满是敬意;诗歌《秋游》南北秋景并置,枫红、雁阵、残荷、桂香等意象交织,绘出一幅鲜活的秋日画卷,末句“风里都是昌盛的香”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丛延春的《沁园春·阿万仓湿地》“九曲萦回,青峦碧水”“羽鹤翩飞,格桑竞放”,尽显湿地原始之美与生机,“感经幡猎猎,藏风醇厚”融入人文气息,让自然之景更添底蕴。《七律·秋走莲花湖》二首,其一“何必伤心悲叶落,人生红绿若荷塘”,以荷塘喻人生,豁达通透;其二“岁逢杖国开新步,仍学芙蕖不染泥”,表老当益壮、洁身自好之志。
盛宗荣《读寓言〈击邻家之子〉有感》,短短二十字,勾勒出强梁者与多事者的形象,暗含讽刺,引人深思。蒋琦《沁园春·退伍老战友双节聚会》“当年铁血儿郎。纵解甲、豪情依旧扬”,忆军旅生涯,抒战友深情,“军歌高唱”“秦腔几叠”尽显豪迈。
陈野涧的散文诗《太阳去哪了》,以“阴云”“渴农人”“雨”等意象,写农人对阳光的期盼,“等待是柄生锈的镰”道出守望的执着与艰辛。《有没有人告诉你》则是深情的告白,“想起你时,呼吸会重/忘记你时,心跳会空”,将思念的细腻与深沉刻画得入木三分。
杜永脉的《我来了,三登泰山》第一章,以1982年与父亲登泰山的经历为线,“爬山就像学习,不想攀高峰的男人,一辈子不会有出息”,父亲的话语与身影,成为“我”成长的力量,日出之景的壮阔与父子情交织,感人至深。
张子周《醉秋》“大自然是神奇的酿造师,把秋天酿成了一坛美酒”,以诗喻秋,“成熟是把年轻时的张狂,沉淀成与世无争的憨厚”,于秋景中悟人生真谛,闲适淡然。
整体而言,这些作品或咏景抒情,或忆旧感怀,或感悟人生,语言质朴而情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文字的力量。
墨韵芳洲文学社
上下滑动查看
墨韵芳洲文学社公众号
墨韵芳洲文学社
墨韵芳洲文学社始终秉持传承文学经典、弘扬人文精神的使命。我们深入探寻古今中外的文学宝藏,通过诵读品味经典韵味、开展研讨交流思想、积极创作展现才华等多样形式,让人文精神得以延续传承,让文学的力量如潺潺溪流,润泽每一颗热爱文字的心灵。
如今,墨韵芳洲文学社向社会各界敞开征稿大门,热烈欢迎格律诗、现代诗,各类诗歌作品踊跃投稿。我们期待每一篇稿件都充满积极健康的力量,远离政治敏感内容,以纯粹的文学之美打动人心。在此特别强调,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拥有完整版权,但在未经墨韵芳洲文学社同意的情况下,作品不得转载至其他平台。文学社有权在社内组织的各类活动、精心编印的社刊以及官方线上线下渠道展示推广大家的佳作,力求让每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都能被更多人认识,让每一份优秀的文学创作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
墨韵芳洲文学社
墨韻芳洲文學社團隊員
顧問:陳野澗 範國霞 陰濟軍 連兩堂 陳 雁 唐增虎 叢延春 廖萬友
榮譽社長:範國霞 陰濟軍 唐増虎
社長:劉堂平
副社長:陳野澗 唐增虎
文學總監:陳野澗 廖萬友
宣傳部長:王宣球
主播:葛俐 方靜
作品編輯總監:劉堂平 鄒建興
收稿總監審核:叢延春 熊波
律詩收稿審核:連丙堂
現代詩歌收稿審核:熊波
執行主編: 劉堂平
文學群總管:陳野澗
墨韻芳洲文學社全體委員:陳野澗 熊波範國霞 陰濟軍 連丙堂 叢延春劉堂平 王宣球 陳 雁 廖萬友 鄒建興柯於仁 汪海濱 胡友平 (排名不分先後)
墨韻芳洲文學社合作方:
《大河奔流文學社》,《洗韻留香詩社》《當代作家》
墨韻芳洲文學社 2025年8月
公众号“墨韵芳洲文学社”投稿须知
一、作品内容
来稿内容,体裁不限,散文、诗歌、古体诗,随笔、论文、游记、作品等,可有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
二、版权要求
1、所有投稿作品“墨韵芳洲文学社”及其相关合作机构,享有使用权。
2、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首发,不得作假,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稿件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切忌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4、稿件需附上作者简介和1-2张照片;
5、部分图片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三、关于稿酬 :
每首作品的赞赏总金额的30%作为稿费发放给作者,30%发放给朗诵者,20%发放给编辑,20%作为贫困地区慈善赞助,(赞赏额度累积到一定比例我们将捐赠给最需要的贫困学子)每首作品打赏金额低于或等于10元不进行分配,此金额留用平台运营之用,高于10元以上按稿费分配标准执行。
四、投稿方式:
投稿微信:A136-com
投稿邮箱:amd_2002@qq.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