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覃积孔、龙武卫、李少青、裕笑、石雅莉(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专委会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
庚子孟秋望后二日,桂林天朗气清,金风送爽。值国庆中秋“双节”方过,人文之气未散,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专委会会长、外交部老干局原副局长李少青先生,乃故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公令嗣也,继今岁暮春于桂林画院举办“李铎、李少青父子书法展”后,再临兹土,欲深探岭南石刻之千年文脉。雅园书画院执行院长龙武卫暨裕笑、覃积孔诸贤相陪,遂启桂海碑林及博物馆和龙隐洞之访,寻幽探古,品藻金石。
桂海碑林赏宋碑之珍: 巳时三刻(上午九点四十五分,少青先生一行首抵桂海碑林。斯处素有“北峙西安碑林,南标桂海石刻”之誉,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环龙隐岩、龙隐洞周边,摩崖密布,自唐至民国,得石刻213品,而赵宋一代独占百111品,“宋碑看桂林”之谓,信不诬也。

先生随讲解员缓步其间,摩挲原碑,细辨苔痕,于国宝级石刻尤多属意。观《平蛮三将题名》碑,记狄武襄公平侬智高事,先生询其史迹,究镌刻之法,叹其事之壮烈,工之精审;睹北宋梅挚公《龙图梅公瘴说》,乃忆郭沫若先生“梅公瘴说警人心”之赞,谓其砭时弊、明吏治,虽历千年,其义仍昭;见石曼卿《饯叶道卿题名》,其真书兼具颜筋柳骨,笔力洞达,先生驻足良久,赞曰:“此等笔墨,自然雄逸,当为传世稀品。”
博物馆暨龙隐洞续文脉之探:
既罢碑林之赏,先生一行复至桂海碑林博物馆。馆中“山水有清音”传 拓阁内,藏《靖江府城图》拓本,此乃国中现存最古石刻地图之一,以写景之法绘城郭山川,尽显古之测绘智慧。先生展卷细观,连连叹曰:“此非独史料,更是艺苑杰作也!”
继而往龙隐洞,洞内岩岫嶙峋,摩崖殆遍,壁无完石,蔚为奇观。先生扶壁而行,逐字辨识石刻,于《元祐党籍》碑尤加关注。此碑乃国中仅存完本,记北宋元祐间司马光、苏轼诸贤三百九人党争之事,先生抚碑喟然:“此非石上之文,实乃刻于崖壁之史书也!”途次,遇米芾、黄庭坚诸名家题刻,或楷或草,或隶或篆,风骨各异,先生与同游者论书道:“此等真迹,集诸体于一堂,实乃学书者之活册页也。”

时至中午,考察既毕,少青先生与诸贤于龙隐洞石刻群前合影存念。先生回望满壁琳琅,慨然曰:“桂林石刻,融山水之秀与文脉之厚,所谓‘看山如读史’,当是斯境。此等瑰宝,当付之薪火,代代守护,使千年文脉永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