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鹿鏖战
文/谢爱民
烽燃赵地秦师劲,
楚旅挥戈救巨鹿。
釜破舟沉抒壮志,
道绝粮断挫强胡。
阵前斩将威声远,
营里军降士气枯。
此役功成摧暴政,
千年犹记破秦图。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史七律中“贴史实、有气势、见立意”的佳作,既守住了七律的格律章法,又把巨鹿之战的豪迈与历史分量写得很足,具体可从三方面看:
1. 脉络工整,贴合史实不跑偏。
全诗严格遵循“起承转合”的七律结构,逻辑清晰且紧扣战役核心:首联“起”笔破题,用“秦师劲”“救巨鹿”点明“秦强楚援”的背景,快速搭建战场框架;颔联“承”接决心与战术,“釜破舟沉”“道绝粮断”精准还原楚军破釜沉舟的决绝、断秦粮道的关键操作,史实细节无偏差;颈联“转”写胜负态势,“阵前斩将”对“营里军降”,一扬一抑间凸显楚军威、秦军颓,战场画面感极强;尾联“合”升主旨,从“此役功成”落脚到“摧暴政”,再以“千年犹记”收束,把战役意义从“破秦”拔高到“终结暴秦”的历史维度,立意很稳。
2. 炼字见力,气势贯穿全诗。
诗中用词直白却有力量,没有冗余辞藻,却能传递出“鏖战”的紧张感:“燃”字点出战火蔓延的急迫,“劲”字显秦师强势,“挥”字见楚军主动,开篇就立住对立态势;“抒壮志”“威声远”写出楚军的昂扬斗志,“士气枯”则反衬秦军溃败后的颓丧,一刚一柔对比鲜明;尾联“摧”字力道十足,把楚军打破暴政的冲击力写活,“犹记”二字又添厚重感,让全诗气势从战场延伸到千年之后,余味绵长。
3. 格律与表达平衡,不困于形式。
作为七律,颈联“阵前斩将威声远,营里军降士气枯”对仗工整——“阵前”对“营里”(方位词相对)、“斩将”对“军降”(动宾/主谓对应,意对工整)、“威声远”对“士气枯”(名词+形容词结构,情感对比强烈),符合七律对仗要求;同时又不刻意追求辞藻雕琢,“楚旅”“阵前”“营里”等词直白易懂,既保证了诗歌的韵律感,又让“鏖战”的豪迈感更易感知,避免了咏史诗常见的“掉书袋”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没有复杂技巧,却以“准史实、清脉络、强气势”抓住了巨鹿之战的核心,既是合格的七律,更是能传递出历史厚重感的咏史佳作。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市诗词协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2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