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月中秋圆
--写在河南能源与中国平煤神马战略重组之际
全 兴
9月28日,离国庆长假就剩2天,距中秋佳节也就8天时间。河南能源与中国平煤神马的战略重组横空出世,如一石,惊起千层浪,似秋风,吹皱中原煤田的一池秋水。
尽管此前风传已久,犹抱琵琶半遮面,可这两家的“再婚”连理还是惊人无数。
议者有之,疑者有之,叹之有之,怅者有之。
我也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身处其中,置身事外;欲言又止,欲罢不能。跟当年的孙悟空似的,自以为是,蓦然回首,仍在如来佛的手中。惊回首,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仍在煤海中,折腾大半生,仍是老家河南人。
此时,不禁想起了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反观自己,心非未灰之木,身非不系之舟,既没有象他那样人生豁达,可我此时此刻也没有他那时那刻的那样悲观。
若问自己大半生薄收,倒也大同小异:平煤永煤平煤。
若论贴切表达,还是苏轼的《观潮》,再合适不过了。从“庐山烟雨浙江潮”到“庐山烟雨浙江潮”,我何尝不是如此,从一入平煤深似海,到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想识。很远又很近,可这远近之间一晃却是35年之久。
心欢之余会惆怅,惆怅之后自心欢。
35年前的1989年,我回老家实习,在平顶山宝丰站中转,那时能进平顶山矿务局是很难很难的,我在站台上妄想,毕业能分到矿务局该多好。
心想事成,一年后,毕业分配到矿务局,因为当时的风波事件,那几年的毕业生进局机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一律下基层。好在分到一矿。那时候,能进一矿是最好的结果。
那年,分配到一矿的有60多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我们那一批的60多人,也成了进矿人数最多的一次。
尽管我最终进了基层的机关,20年后,当我离开时,忽然发现我属于最后的那几个人。
在一个矿工作了20年,也是与矿井和人生最辉煌的二十年,期间,也经历了最难熬的那那几年,月工资井下300元,辅助200元,地面100元,成了一生中最难忘的追忆。
在煤炭形势渐渐好转时,看到当时的60多人,看到他们一个个远走高飞,我突发奇想:外国的世界很精彩,我也不能光在一个地方呆。
入职平煤一矿20年后,带着不舍,加盟永煤。
2008年,在平煤见证了中国平煤神马的新生,2013年,在永煤见证了河南煤化到河南能源的蝶变。
本想,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不成想2025年,又见证了平煤神马和河南能源催生出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夜之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重归故里情难抑,旧景依稀入梦来。”可现实却物是人非;“昔日离去今复还,故地重游心依然。”可现实是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重返旧地寻旧梦,岁月匆匆已无痕。”可现实是岁月不饶人,无痕却有恨;“故地重来如隔世,往事如烟梦难寻。”可现实是旧梦,非旧梦,故旧梦;“重回旧地情依旧,岁月流转意难休。”可现实是清零很难,归零很难,意难休更难平。
尽管这些“再婚”宴,我很难品尝了喜酒,但还是送上祝福。希望白头偕老,再生贵子的祝福就算了。
值此,忽然间想起了梁启超老先生在徐志摩和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其中最经典的一句送给你们: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仔细想来,这次鸳鸯新对,对我来说,与其说是梦,倒不如说是像钟表,是回到了原点,却已不是昨日。这个中秋注定是别样的月圆,即便月圆,月也不是当年的明月了,倒是苏东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词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心”最贴切。
填词一首以贺之
惜奴娇•战略重组随感
还拾新欢,旧爱添心乱。
似曾那、情人重返。
月下花前,薛涛纸、心思展。
执恋。对镜叹、红颜已倦。
根老花新,岁岁是、怨难免。
奈何叶、去留惆惋。
最痛清风,摇花叶、惶香断。
若断。扫落叶、飞花怎赞。
注:词林正韵,晁补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