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玉奴定策 以正视听
龙潭镇,漕帮据点内一间收拾整洁的厢房。沈玉奴沐浴更衣,洗去一身狼狈,虽面容略显憔悴,但眼神已恢复往日的清明与坚定。她知道,从踏出沈府的那一刻起,她便再无退路。当务之急,是洗刷身上的污名,揭穿李瑾的阴谋。
陈望前来探望,见她神色如常,心下稍安。“你……还好吗?”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简单的问候。
沈玉奴抬眼看他,目光复杂,有感激,有决绝,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我没事。陈望,多谢你冒险相救。”她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如今外界谣言甚嚣尘上,皆言我沈玉奴背祖忘宗,勾结于你。若不能尽快澄清,你我皆将身败名裂,永无宁日。”
陈望点头:“我明白。李瑾此计歹毒,便是要让我们百口莫辩。你可有对策?”
沈玉奴沉吟道:“那封诬陷我的信,是唯一‘物证’。伪造得再像,终究是假。我自幼习字,笔锋转折自有习惯,与伪造之信必有细微差别。若能找到当世顶尖的书法鉴赏大家或刑名笔迹师傅,仔细勘验,或可找出破绽。此其一。”
“其二,”她继续分析,思路清晰,“信中所言我泄露的沈家下一季花色与定价,虽大致不差,但其中几处关键细节,乃是我与几位心腹织工在事发前两日方才最终敲定,并未记录在案,外人绝无可能知晓。而那伪造信中,对此几处的描述,却是沿用旧例,与最终定稿不符!这便是铁证!”
陈望眼中一亮:“如此说来,只要能请动权威大家验看笔迹,再找到那几位知晓内情的织工作证,便可逆转乾坤!”
“正是。”沈玉奴颔首,“然而,此事需快!李瑾与家父绝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验笔迹的大家,需德高望重,不畏权贵;作证的织工,需确保其家人安全,使其无后顾之忧。”
“笔迹大家,我可请赵香主设法,重金聘请致仕的刑部老侍郎出面,他素有清名,刚正不阿。”陈望立刻接口,“至于那几位织工及其家小,我立刻派人去接,安置于龙潭镇,由漕帮保护,万无一失!”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与默契。一场关乎名誉的反击战,就此定策。
第五十八章 釜底抽薪 证人无踪
计划既定,陈望立刻行动。他一方面请赵铁山动用关系,不惜重金,连夜派人前往苏州,延请那位以鉴定笔迹闻名、已致仕多年的刑部老侍郎。另一方面,他派出数批精干人手,由熟悉沈家织坊情况的原沈家管事带领,秘密返回江宁城,寻找沈玉奴提及的那几位核心织工。
然而,寻找织工的行动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碍。
第一批人手回报:那几位织工及其家眷,竟在沈玉奴被软禁的当夜,便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从各自家中消失了!邻里皆不知其去向,家中细软皆在,不似自行搬迁。
陈望与沈玉奴闻讯,心头皆是一沉。
“定是李瑾或家父抢先一步,将人控制起来了!”沈玉奴脸色发白,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没有了人证,仅靠笔迹鉴定,说服力将大打折扣。
“未必是控制,也可能是……灭口。”陈望声音低沉,眼中寒光闪烁。李瑾的狠毒,他早已领教。
正在此时,第二批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带回了一个更令人心惊的消息:沈府对外宣称,那几位织工因知晓大小姐“泄露机密”之内情,心生恐惧,已携家眷连夜逃离江宁,不知所踪。同时,沈家已向江宁府报案,缉拿“叛逃”的织工,并暗示此事与“劫走”大小姐的匪类有关。
恶人先告状!不仅藏起了关键证人,还将污水反泼回来!
形势瞬间变得对陈望和沈玉奴极为不利。
“好一个李瑾!好一个沈万山!”陈望怒极反笑,“这是要将我们逼入绝境!”
沈玉奴紧咬下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人证被藏,线索已断。为今之计,只能寄希望于笔迹鉴定,以及……从其他方面,寻找李瑾伪造信件的证据。他行事如此周密,必然留有痕迹!”
然而,时间不等人。外面的流言在沈家和李瑾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望孚商行的生意几乎陷入停滞,一些合作商号明确表示终止合作。漕帮也承受着来自官府的巨大压力,赵铁山虽强硬顶住,但帮内已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
危机,如同乌云般层层压来。
第五十九章 柳暗花明 旧仆忠义
就在陈望与沈玉奴苦于证人失踪,反击受阻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带来了转机。
来人竟是沈玉奴母亲当年的陪嫁丫鬟,如今的浆洗房管事,顾嬷嬷。她是看着沈玉奴长大的老人,对已故的主母和沈玉奴忠心耿耿。沈玉奴被软禁后,她也被调离了核心岗位,备受冷眼。
她是冒着极大的风险,通过云翠留下的一个极其隐秘的联系方式,几经周折,才悄悄来到龙潭镇的。
“大小姐!”顾嬷嬷见到沈玉奴,未语泪先流,跪倒在地,“老奴就知道您是冤枉的!那起子黑心肝的,如此糟践您!”
沈玉奴连忙扶起她:“嬷嬷快起,您怎么来了?府中现在情况如何?”
顾嬷嬷抹着眼泪,压低声音道:“大小姐,老奴来是有要紧事禀报!您说的那几位织工,并没有离开江宁!老奴偷偷听到二房的人嚼舌根,说……说他们都被关在城西骡马市后面,李公子的一处私宅地窖里!有人日夜看守着!”
陈望与沈玉奴对视一眼,眼中皆爆出精光!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嬷嬷,此话当真?您可知那私宅具体位置?”陈望急问。
“老奴听得真真的!那宅子门口有棵歪脖子大槐树,很好认!”顾嬷嬷肯定道,“大小姐,您一定要救出他们,揭穿那些坏种的阴谋啊!”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了确切地点,便有希望救出人证!
“嬷嬷,大恩不言谢!您快回去,千万小心,莫要被人察觉。”沈玉奴感激地握住顾嬷嬷的手。
送走顾嬷嬷,陈望立刻找来赵铁山商议。救人如救火,必须尽快行动,迟则生变!
第六十章 夜探私宅 虎口拔牙
城西骡马市后面,鱼龙混杂,多是外来客商和底层苦力聚集之地。李瑾将人藏于此地,确是心思狡诈,便于隐蔽。
是夜,月隐星稀。陈望亲自带队,挑选了八名漕帮中最擅长潜行、身手最好的好手,皆着夜行衣,携带着迷香、撬锁工具等物,如同鬼魅般潜入了这片区域。
很快,他们便找到了顾嬷嬷描述的那棵歪脖子大槐树,以及树后那座看似普通、却院墙高耸、门户紧闭的宅院。
院外有两名看似闲汉的暗哨,院内隐约有灯火和人声。陈望打了个手势,两名漕帮好手悄无声息地摸上前,用沾了迷药的布巾从后捂住暗哨口鼻,迅速将其拖入阴影中。
接着,陈望亲自上前,用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了后院门的铜锁。一行人鱼贯而入,落地无声。
宅院不大,只有前后两进。前院有厢房,亮着灯,里面有四五条汉子正在喝酒赌钱,应是看守。后院则一片漆黑,地窖入口很可能就在那里。
陈望留下四人埋伏在前院周围,自己带着另外四人,借着阴影掩护,潜向后院。
果然,在后院柴房旁边,发现了一个被铁锁锁住的、隐蔽的地窖入口!入口旁,还有一个汉子抱着刀,靠在墙上打盹。
陈望示意一人上前,如法炮制,将那看守迷晕。然后他用力撬开地窖门上的大铁锁。
地窖内阴暗潮湿,散发着霉味。借着微弱的光线,可以看到七八个衣衫褴褛、面带惊恐的男女老幼蜷缩在角落,正是失踪的那几位织工和他们的家眷!
“我们是沈大小姐派来救你们的!别出声,跟我们走!”陈望压低声音道。
那些织工先是一愣,待看清来人身手不凡,不似歹人,又听到“沈大小姐”之名,眼中顿时燃起希望的光芒,连忙点头。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前院突然传来一声厉喝:“什么人!”
紧接着便是兵刃交击之声!
被发现了!
第六十一章 血战突围 义仆殒命
前院的漕帮弟兄与惊醒的看守发生了激烈冲突!呼喝声、打斗声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
“快走!”陈望当机立断,让两名手下护着织工及其家眷从后门先行撤离,自己则带着另外两人断后!
他们刚冲出后院,便见前院的那四名弟兄且战且退,已被七八名凶悍的看守缠住,对方显然都是练家子,出手狠辣!
“一个也别放走!”看守头目狞笑着,挥刀猛攻。
陈望眼神一冷,拔出匕首,加入战团!他身形如风,匕首如同毒蛇吐信,专攻对方要害,瞬间便放倒两人!漕帮弟兄见援兵到来,精神大振,奋力反击。
然而,这里的打斗声已经惊动了邻近的住户和可能存在的其他暗哨。远处传来了巡夜官差的呼喝声和脚步声!
“官兵快来了!速战速决!”陈望低吼。
众人奋力搏杀,终于将剩余的看守尽数解决。但一名漕帮弟兄也受了重伤,行动不便。
“带着他,快撤!”陈望命令道,自己则主动留在最后掩护。
一行人护着织工和伤员,迅速从后门逃离,钻进错综复杂的小巷。陈望断后,且战且走,利用巷道的狭窄和黑暗,不断阻滞追兵。
眼看就要冲出这片区域,与接应的人马汇合,斜刺里突然射来一支冷箭!目标直指被护在中间的、那位知晓最关键细节的老织工!
“小心!”一直紧紧跟在老织工身边的顾嬷嬷,竟不知何时也跟了上来,见状想也不想,猛地扑上前,用身体挡住了那支箭!
箭矢深深插入她的后背!
“嬷嬷!”沈玉奴安排在接应队伍中的云翠失声痛哭。
老织工吓得瘫软在地。
陈望目眦欲裂,回身连续掷出几枚飞镖,逼退追兵,厉声道:“带他们走!快!”
众人含泪拖着老织工和伤员,奋力冲出了包围圈。陈望则背起奄奄一息的顾嬷嬷,且战且退,最终也侥幸脱身。
然而,回到龙潭镇据点时,顾嬷嬷已因失血过多,气若游丝。她看着赶来的沈玉奴,艰难地扯出一个笑容,断断续续道:“小姐……老奴……不能再伺候您了……保重……”言罢,溘然长逝。
沈玉奴抱着顾嬷嬷尚有余温的身体,泪如雨下,悲痛欲绝。这位忠仆,用生命为她换来了最关键的人证!
第六十二章 铁证如山 公堂对峙
顾嬷嬷的死,更加坚定了陈望和沈玉奴揭穿阴谋的决心。如今,关键人证(老织工)已在手,笔迹鉴定专家(致仕刑部老侍郎)也被重金请到了龙潭镇。
老侍郎仔细比对了那封诬陷信与沈玉奴往日的手书,最终出具了一份详尽的鉴定文书,明确指出信中数处笔锋、转折、力道与沈玉奴真迹存在明显差异,系高手模仿伪造,并附上了清晰的对比图例。
与此同时,那位惊魂未定的老织工,也在沈玉奴的安抚和陈望的保证下,鼓起勇气,愿意上公堂作证,指出信中关于沈家新花色的几处关键错误,证明信是伪造。
人证、物证、专家鉴定,三者俱全,铁证如山!
陈望与沈玉奴商议后,决定不再私下解决,而是要堂堂正正,将这桩丑闻公之于众!他们联名向江宁府递上了状纸,状告布政使司公子李瑾伪造书信、构陷良家女子、囚禁胁迫人证!并将所有证据副本,广为散播,送至江宁各级衙门、各大商号、乃至南京都察院!
此举如同在江宁投下了一颗惊雷!
原本甚嚣尘上的谣言,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瞬间反转!舆论哗然,人人皆唾骂李瑾卑鄙无耻,同情沈玉奴遭遇,甚至对不辨是非、软禁亲女的沈万山也颇有微词。
江宁府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受理此案,开堂审理。
公堂之上,沈玉奴虽一身素缟(为顾嬷嬷戴孝),却脊梁挺直,言辞清晰,将李瑾如何构陷、父亲如何不察、自己如何被救、人证如何被囚等情,一一陈述,悲愤而不失条理。老织工当堂指证,老侍郎出示鉴定文书,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李瑾被传唤到堂,面对铁证,起初还想狡赖,但在沈玉奴悲愤的控诉和如山铁证面前,终究理屈词穷,面色惨白,冷汗直流。他虽未被当场收监(因其父权势),但名声已彻底扫地,形同社会性死亡。
这一场公堂对峙,沈玉奴与陈望大获全胜!不仅彻底洗刷了污名,更将李瑾的丑恶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第六十三章 沈父悔悟 隔阂难消
公堂之上的结果,以及随之而来的汹涌舆论,如同重锤般击打在沈万山心头。当所有的证据摆在面前,他才幡然醒悟,自己竟被李瑾玩弄于股掌之中,冤枉了亲生女儿,逼得她险些身败名裂,甚至间接害死了忠仆顾嬷嬷!
巨大的悔恨与羞愧淹没了他。他想起女儿往日为家族殚精竭虑,想起她改革时遇到的阻力,想起她被软禁时绝望的眼神……老泪纵横。
他派人前往龙潭镇,想接沈玉奴回府,重修父女之情。
然而,使者带回了沈玉奴冷冰冰的回复:“父亲当日不信女儿,今日又何必来请?顾嬷嬷因我而死,此恨难消。沈家门槛太高,玉奴高攀不起。日后,玉奴是生是死,是荣是辱,皆与沈家无关。望父亲保重。”
沈万山听到回话,如遭雷击,踉跄后退,跌坐在太师椅上,瞬间仿佛苍老了十岁。他知道,女儿心中芥蒂已深,父女之情,恐难再回到从前了。
沈家经此一事,声誉再次遭受重创,内部矛盾也更加尖锐。沈万山心力交瘁,暂时将家族事务交由几位族老共同打理,自己则称病不出。
第六十四章 新的序章 携手并肩
龙潭镇,望孚商行后院。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波折,终于云开月明。
沈玉奴为顾嬷嬷设立了灵位,日夜焚香祭奠。陈望默默陪在她身边,给予无声的支持。
“陈望,”沈玉奴望着顾嬷嬷的牌位,轻声道,“嬷嬷走了,沈家……我也回不去了。”
陈望看着她单薄而挺直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怜惜与坚定:“玉奴,从今往后,龙潭镇就是你的家,望孚商行就是你的根基。我们一起,把它做大做强,让任何人都不能再欺辱我们。”
沈玉奴转过身,泪眼朦胧地看着他,从他眼中看到了真诚、担当和那份共同历经磨难后产生的深厚情谊。她缓缓点头,将手放入他伸出的手中。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温暖而有力。
洗刷污名,只是开始。前路依旧漫长,李瑾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商场的竞争依旧残酷。但此刻,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拥有了彼此,拥有了望孚商行这个共同的起点,拥有了漕帮这个坚实的盟友,更拥有了在逆境中淬炼出的、无比坚定的意志。
一个新的序章,在江宁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由这对饱经风霜的年轻人,携手共同开启。他们的故事,注定将继续在这片商海沉浮中,写下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
(第五十七至六十四章 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