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还你美丽自信的笑容
作者:杨新玲
大家好,我是杨医生。
现就任于哈尔滨博肤胎记医学研究院。我院是经国家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大型专科医院,专注于胎记疾病的预防科研及临床治疗。研究院实施“医德立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医疗仪器与技术采用无痛舒适化治疗方法,致力于色素型和血管型胎记效果显著。“医者医道通仁道,冰城医术创一流”。
我的诊室里,有一台价值不菲的光电设备。它发出的激光,能被血红蛋白特异性地吸收,产生精准的热效应,让那些异常增生的血管瞬间凝固、瓦解,最终被身体悄然代谢掉。在医学上,这叫“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但在我心里,它发出的,不止是物理意义上的光。
每天,我透过护目镜看到的,不仅仅是皮损的形态、深度和面积。我看到的,是坐在激光仪另一端,一个个被那片与生俱来的印记所困扰的人生。
第一个我,是一名“工程师”。
那时,我痴迷于参数。脉冲时长、能量密度、光斑大小……我的世界里是精确的数字和清晰的边界。我的成就感来自于用最合适的波长,命中目标,让那片碍眼的色素或血管最快地消失。我治愈的是“病”,一张张 before & after 的照片,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我记得一个小女孩,面部有一大片鲜红斑痣。他进来时,目光始终躲闪,言语简短。治疗了七八次后,效果显著。最后一次,他拿着镜子,手指颤抖地触摸着几乎恢复正常的皮肤,哭着说,我好了就不来了。你会不会忘了我啊!那一刻,我很有成就感,能够让她喜欢我也喜欢她自己,用技术,修补了一个残缺的心灵。
第二个我,成了一名“翻译家”。
我渐渐明白,最重要的工具,不只是激光,而更是语言。我需要把冰冷的医学术语,“翻译”成能安抚人心的力量。
面对抱着婴儿的焦虑父母,我说:“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趁孩子不懂事时,帮他把这个小礼物悄悄送走。” 激光在婴儿娇嫩的皮肤上打出光斑,孩子啼哭,父母却如释重负。
面对敏感的青少年,我会耐心的说:“看,我们就像精准的园丁,只除掉杂草,绝不伤及好的幼苗。你会感觉像被橡皮筋轻轻弹了一下,每弹一下,杂草就少一片。” 我努力把“治疗”变成一场他们可以理解和参与的游戏。
面对那位因胸口一片褐色巨痣而从未去过公共泳池的女士,我轻声说:“我们无法选择印记,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今天,您选择了改变,这本身就充满了力量。”
我不再只是发射激光的医生,我更像一个站在生命画卷前的修复师,既要懂得颜料的性质,更要理解画作本身的故事与灵魂。
如今,我更像一个“摆渡人”。
光电技术日新月异,设备越来越智能,但我心中的敬畏却与日俱增。因为我深知,我操作的激光能轻易抹去皮肤上的印记,却抹不掉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记忆与感受。
那个女孩,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胎记已淡不可见。她却对着镜子,流露出浅浅的微笑。“杨医生,它跟了我二十多年,没想到真能没了。”
我完全理解。我治愈了她的皮肤,但与她共度青春、承受目光、见证脆弱的是那道印记。我收起所有医学上的成功说辞,回应道:“它曾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与它告别吧!治疗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让你更自由地走向未来。”
她点了点头,眼中有释然。
所以,当激光的嗡鸣声在诊室里响起,我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光子的吸收。我看到的是信任——患者将自己最在意的皮肤托付于我的信任;是希望——他们对恢复正常生活、获得平等目光的深切渴望;更是责任——我手中掌握着既能修复创伤,也可能造成伤害的力量。
胎记,是生命的偶然笔触。
光电,是现代科学馈赠的精密橡皮。
而医生,是那个执橡皮的人。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如何擦除,更需要懂得为何而擦,以及擦除之后,留下怎样的空白。
那留下的,不应是虚无,而应是一个被善意照亮过、被真正理解后,能够重新定义自我的,完整的人,从而绽放自信美丽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