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余波震荡 官商博弈
龙潭码头的血案与刘把总当众招供的惊人内幕,如同在江宁城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茶楼酒肆间无人不在议论布政使司公子李瑾与沈家大管事王德的胆大妄为。
漕帮与赵铁山趁势发动所有力量,将此事大肆渲染,状纸如雪片般飞向江宁府、按察使司,甚至直送京城都察院。人证(被俘的假官兵)、物证(那些准备用来栽赃的“禁物”)俱在,铁证如山,容不得李瑾与王德抵赖。
布政使李大人闻讯,又惊又怒,当场砸碎了书房里最心爱的紫砂壶。他深知此事可大可小,若处理不当,不仅儿子前程尽毁,更可能牵连自身官位。他一方面紧急动用关系网,试图压下舆论,封锁消息;另一方面,则将李瑾禁足府中,严加看管,并立刻派人联系沈万山,商讨应对之策。
沈府之内,气氛更是凝重得如同冰封。沈万山脸色铁青,坐在太师椅上,久久不语。王管事跪在下方,面如死灰,浑身抖若筛糠。
“老爷……老爷饶命啊!属下……属下也是一时糊涂,受了那李瑾的蛊惑……”王管事涕泪横流,磕头不止。
“糊涂?蛊惑?”沈万山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如同寒冰,“你那是蠢!是自作聪明!如今证据确凿,漕帮和赵铁山咬着不放,布政使大人自身难保,你让我如何保你?!”
沈万山心中又气又恨。气的是王管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恨的是漕帮与陈望手段狠辣,更恨那李瑾将自己和沈家拖入如此险境。他知道,此事若不能妥善解决,沈家百年声誉将毁于一旦,与布政使司的关系也将出现难以弥补的裂痕。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下,弃车保帅是唯一的选择。
“王德,”沈万山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你跟我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此事,你需一力承担。你的家小,我会妥善安置。”
王管事闻言,如遭雷击,瘫软在地,他知道,自己已被彻底抛弃了。
第四十章 断尾求生 替罪羔羊
在布政使李大人与沈万山的全力运作下,官方的调查“迅速”有了结果。
数日后,江宁府发出告示:查沈府管事王德,为谋私利,勾结江宁守备营把总刘明等人,假冒官兵,意图劫掠商船,栽赃陷害,罪证确凿,依律判处斩立决。刘把总及其他参与假官兵,或斩或流。布政使司公子李瑾,虽未直接参与,但御下不严,识人不明,致生事端,责令其闭门思过,深刻反省。布政使李大人教子无方,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至于那些准备用来栽赃的“前朝禁物”,则被含糊地定性为“伪作”,不予追究。
此判决一出,江宁哗然。明眼人都看得出,王德与刘把总不过是顶罪的羔羊,真正的幕后主使李瑾,仅仅得了个不痛不痒的“闭门思过”。然而,在布政使的权势压迫下,无人敢公开质疑。
菜市口,王管事的人头落地。这位曾经在沈家权势熏天、对陈望屡下杀手的大管家,最终落得如此凄惨下场。
沈万山虽然断尾求生,保住了沈家和李瑾,但经此一役,沈家声誉严重受损,与漕帮的关系降至冰点,在江宁商界的地位也隐隐动摇。更让他憋闷的是,布政使李大人虽未明说,但显然对沈家在此事中的“无能”颇为不满,双方的合作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而真正的胜利者漕帮与陈望,虽然未能将李瑾彻底扳倒,但清除了王管事这个心腹大患,沉重打击了沈家和李瑾的嚣张气焰,更借此事件向整个江宁展示了其不容小觑的实力和强硬手腕。陈望的名字,经此一役,真正进入了江宁顶层势力的视野,无人再敢因其年轻和出身而小觑。
第四十一章 玉奴破茧 执掌机杼
王管事的伏法,在沈府内部引发了剧烈的地震。沈万山经此打击,心力交瘁,病倒了几日。府中事务一时无人主持,显得有些混乱。
沈玉奴看准了这个时机。她不再隐藏自己的能力和野心,以大小姐的身份,挺身而出,主动接手处理府中日常事务以及部分受损产业的善后事宜。
她雷厉风行,手段果决。首先,她以整顿家风、清除王德余毒为名,撤换了一批与王管事关系密切、贪腐无能的中下层管事,换上了自己暗中考察、培养多时的人员,其中不乏一些有能力却一直被王德压制的沈家老人。接着,她亲自出面,安抚因码头事件而惶惶不安的各大商铺掌柜和合作商号,以诚恳的态度和让利的承诺,稳住了沈家摇摇欲坠的商业信誉。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她处理那批因王管事盲目扩张而积压的大量绸缎存货。她没有选择低价抛售损害品牌,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她自己经营的“新苏绣”结合起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霓裳雅集”,邀请江宁城的贵妇名媛参加,以“经典面料与时尚设计碰撞”为主题,成功地将积压存货包装成了限量珍品,不仅销售一空,价格还翻了一番!
“卖东西不一定要便宜,但要想尽一切办法,让顾客觉得占到了便宜。” 沈玉奴将陈望曾说过的道理,运用得淋漓尽致。那些贵妇们觉得买到了独一无二、兼具传统与时尚的珍品,自是觉得占了大便宜。
沈玉奴的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很快稳住了沈家的局面,甚至让部分产业的盈利有所回升。沈万山病愈后,看到女儿将家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远超自己预期,心中百感交集。他既欣慰于女儿的成长与能力,又对她日益显露的锋芒和隐隐脱离掌控的趋势感到不安与忌惮。
但眼下沈家正值用人之际,内外交困,他不得不暂时倚重这个曾经被他视为笼中雀的女儿。沈玉奴借此机会,正式走到了沈家权力的前台,开始执掌部分核心机杼。
第四十二章 新的平衡 暗流未息
王管事伏诛,李瑾禁足,沈家由沈玉奴部分主事,漕帮声势大涨……经过一连串的激烈动荡,江宁的势力格局暂时达成了一个微妙的新平衡。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依旧汹涌。
布政使李大人对漕帮和陈望恨之入骨,只是暂时碍于舆论和把柄,不便直接动手,但暗中打压从未停止。漕帮的货船在运河上开始受到各种“合规”的严格盘查,漕帮名下的某些产业也频频遭遇官府税务稽查。
沈万山对女儿沈玉奴的倚重与忌惮并存,父女关系变得愈发微妙复杂。他一方面需要沈玉奴的能力来维持家族生意,另一方面又暗中扶持其他旁系子弟,试图制衡沈玉奴日益增长的权力。同时,他并未放弃与布政使司的联姻打算,只是暂时搁置。
沈玉奴则在巩固自身权力的同时,从未停止过对那个人的关注。她知道陈望如今在漕帮地位稳固,也知道他与自己家族已是势同水火。这份复杂的情感,被她深深埋藏在心底,转化为更强大的动力。她要掌握更多的力量和话语权,不仅仅是为了家族,或许,也是为了在未来那不可预测的变局中,能拥有选择的余地。
而陈望,站在龙潭镇的高处,俯瞰着运河上往来如织的船只。王管事的死,并未让他感到太多快意,反而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斗争的残酷与权力的本质。他利用盐引和码头事件中赚取的巨额资金,以及赵铁山愈发深厚的信任,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更独立的力量。他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附漕帮,他要建立自己的商号,培养自己的班底,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棋盘。
江宁的故事,并未结束,只是进入了新的篇章。爱恨、恩怨、利益、权谋……依旧在这座繁华与危机并存的城市中,交织、碰撞,等待着下一个爆发的契机。
(第三十九至四十二章 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