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奇货可居 声名鹊起
腊月二十九,年味已浓到化不开,江宁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火药香和家家户户准备年饭的香气。沟渠巷那间陋室里,陈望却对即将到来的除夕毫无知觉。
那几卷色彩浓艳、质地坚韧的“异色锦”堆在墙角,像一团沉默的火焰,灼烧着他的心神。二十两银子,其中大部分是沈玉奴借予的,这不仅是债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他输不起。
他再次走向码头,步伐比往日更加急促。他没有像无头苍蝇般四处推销,而是目标明确地寻找着特定的人群——那些经营车马行、镖局,或是承办大型庆典的管事。
“卖东西不一定要便宜,但要想尽一切办法,让顾客觉得占到了便宜。” 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
第一家,江宁最大的“四海车马行”。管事捏着那卷大红底织浓绿芭蕉纹的锦缎,眉头拧成了疙瘩:“小陈先生,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这料子……也太扎眼了,做车帷?怕不是要被人笑话我们四海车马行品味独特?”
陈望早已料到,不慌不忙道:“李管事,贵行跑的是长途漕运、南北商道,车马劳顿,风吹日晒,寻常绸缎做帷幔,不出三月便褪色破损。您看此锦,”他用力搓揉布面,又拿出水囊倒上少许水擦拭,“色彩牢固,耐磨耐刮。更重要的是,此锦颜色鲜亮夺目,于官道之上,方圆数里清晰可见。贵行车队若用此锦为帷,既是活招牌,夜间宿营时,鲜艳之色亦可驱赶部分野兽虫蛇,岂非一举多得?价格嘛,仅比上等棉布略高,却远低于易损的苏锦,您细算,长远来看,可是省了一大笔开销,还得了实惠。”
李管事将信将疑,但陈望句句戳在车马行损耗大、需醒目标识的痛点上,不由得不动心。
第二家,“威远镖局”。总镖头是个粗豪汉子,对那靛蓝底织明黄虎纹的锦缎倒是颇有兴趣。“这料子硬挺,颜色也够凶!做个镖旗、箭囊什么的,倒是不错!”陈望趁机道:“总镖头好眼力!此锦不仅看着凶悍,更兼耐用,跋山涉水不褪色,正合镖局兄弟们的英武之气!而且此锦乃蜀地秘法所织,市面上独一份,威远镖局用了,便是‘人无我有’,这面子,可是实实在在的!”
他巧妙地利用了镖局汉子们“好面子”的心理。
接连几家,陈望都以其精准的定位和极具说服力的话术,成功地让这些原本对“异色锦”不屑一顾的潜在客户,开始认真考虑其独特的实用价值。他卖的不仅仅是布,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一种“独特”的身份象征。
然而,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他拜访“漕帮”设在码头的一个堂口时。年关底下,漕帮也在采买一批物资,准备元宵节时装饰几条主要的灯船,与民同乐。负责此事的是一位姓赵的香主。
赵香主对那几种鲜艳的锦缎很感兴趣,尤其是听到陈望介绍其不褪色、耐水浸的特性后,更是连连点头。“元宵灯船,要的就是个醒目亮眼!往年用的彩绸,被河风一吹,水汽一蒸,没几天就蔫了色!你这料子,若真如你所说,倒是合用!”
陈望心中一动,立刻道:“赵香主,此锦不仅耐用,其纹理紧密,稍作处理,便可防轻微的雨水。用于灯船装饰,必能光彩夺目,历久弥新。而且,晚生还可附赠一个主意。”
“哦?什么主意?”
“贵帮灯船,若能以此锦为主,配以传统灯笼,形成‘锦灯辉映’之效,必然与众不同。晚生可帮忙设计几种搭配样式,务必让漕帮的灯船,成为秦淮河上最耀眼的那一艘!”“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赵香主闻言大喜,拍板道:“好!小子会办事!这批料子,我都要了!就按你说的办!”
这一笔生意,不仅消化掉了陈望手中大半的“异色锦”,更因为其“附赠”的设计方案和迎合漕帮“争面子”的需求,卖出了比预期高出三成的价格!
消息不胫而走。码头“小陈先生”慧眼识“劣锦”,巧舌说动漕帮、车马行、镖局,将无人问津之物变废为宝的事迹,迅速传开。连同他之前做牙人积累的信誉,陈望这个名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江宁商界的底层圈子裏,激起了涟漪。
除夕夜,秦淮河上飘着细雪。陈望破例没有啃冷硬的馍,他在河边一家小酒馆的角落,点了一壶烫热的黄酒,一碟茴香豆,一尾清蒸鲈鱼。窗外,漕帮那艘装饰着“异色锦”、格外鲜艳夺目的灯船正在试灯,流光溢彩,映照着河水,也映照着他沉静的脸。
他算着账:卖出“异色锦”所得,扣除本金和沈玉奴的借款利息,净赚了十五两银子。这是他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不是靠劳力,而是靠眼光、口才和对人心的把握。
他端起温热的酒杯,却没有喝,目光越过绚丽的灯船,望向城中沈府的方向。他知道,这点成绩,在沈家那样的巨贾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这是一个开始。他证明了那条路——那条不同于父亲盲目冒险,也不同于苦力埋头挣扎的,运用智慧、洞察需求的经商之路,是可行的。
同时,他也清晰地意识到,沈玉奴的两次“另眼相看”,固然有他自身表现的因素,但其中蕴含的风险同样巨大。那个王管事阴冷的眼神,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沈家内部,绝非铁板一块。
他将杯中酒缓缓洒在地上,祭奠了亡父。然后,他拿起筷子,仔细地剔下鲈鱼身上最肥美的一块肉,放入口中。鱼肉鲜甜,滋味复杂。
机遇的窗口已经打开,但门后的世界,是更广阔的天地,还是更汹涌的暗流?
他不得而知。他只知道,过了这个年,他必须更快地前行。
(第四章 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