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邓德林,广东英德人。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具有文学、新闻写作和摄影等兴趣,高级政工师,在职时曾任二十多年的企业内部刊物编辑。长年耕耘在字里行间。2017年6月退休。五月诗社研究会会员。能参加五月诗社和户外活动、“充电"、拍摄美景和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是我退休生活最大的快乐。诗观: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朝霞晚霞都是诗人写作的题材。让生活充满诗意。
领略与憧憬
——邓德林近作选读
陪孩子看书的妈妈
一一风度书屋见闻
妈妈是看完一本书
再取另一本书
孩子是三五本书放在身边
仿佛筑起一道七色彩虹
妈妈目光不会停留在儿童书里
书页没有浸淫过生活的风霜
儿童不会找成人书翻阅
那里的问题大人才能解答
儿童书每页都五彩缤纷
鱼网般的小路
难不倒困在里面的孩子
跳出束缚,又是另一番天地
妈妈把书架当作发射塔
一盏盏灯如数不尽的星星创
妈妈是操控台的领航人
为孩子组装十万个为什么
妈妈不会限定孩子的思维
要让孩子在书屋任意穿行
书屋是宇航员成长的训练营
指日可待,送小“神州″入苍穹
(2025年08月16日)
青苔里的红色记忆
我轻轻地贴在墙壁上
不敢用手摸墙壁上一片青苔
据说这座砖木结构晚清建筑群
98年前有一支军队路过的故事
青苔里隐隐约约传来脚步声
那是800人喊着口令齐步走
南昌湘赣边界红旗遥相呼应
走中国革命的道路才有前途
我还听到一个秘密消息
28字游击新战术在这里定出
有了制敌的法宝,气势磅礴
誓将红旗插遍全国
墙壁青苔变成巨幅显示屏
周恩来、贺龙、朱德
刘伯承、谭平山、毛泽东
年青英俊的面容展现眼前
脚印从南昌来
又向井冈山延伸
墙壁上青苔的缩影
历史的见证,代代相传
【 2025年05月25日参观犁市当铺(南昌起义部队革命活动旧址)后】
商场跑车进行曲
当跑车轰鸣声在原点响起
青藏高原微风己吹在脸上
黑色轮毂里传出的炸裂声
回荡在商场的四周
彩色条幅上的字母开始融化
像雪山之巅的雪水倾泻下来
商场如何囚禁住野马群
油箱里装满炽热夏之火
“禁止通行”的标线禁不住心之梦
在瓷砖倒影里
与自己的影子签订一份
《航天宣言书》
踩下油门时,大地开始倾斜
跑车漂移出大门
方向盘变成操作台
尾部喷火冲出九重天
(2025年08月30日)
浮桥
从东河、西河到小岛
曾经有过两条浮桥
将东河、西河与小岛连成直线
我的故乡,山清水秀——韶城
韶州商业圈的老板街
吸引着东西两岸居民的目光
喝茶到小岛茶楼
取钱到小岛钱庄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
日军空袭韶城
浮桥呵,载着民众疏散
躲避恶魔的轰炸追杀
50年前走过浮桥的人
才能走出船与船晃动的舞姿
江水涌动,波澜不惊
走过浮桥,如履平地
50年后东西河两岸高楼林立
一个商业圈裂变成数个商业圈
坐在茶楼窗口欣赏小岛的风景
操控手机,外卖送到了家门口
近百年历史的两座浮桥消失了
多座大桥建成,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
夜幕里三江六岸熠熠生辉
亲水河堤处,啍起浈武江水的歌谣
(2025年09月05日)
一座火车站名的变迁
一百年前火车的煤烟
为韶州站站牌增添了
清末明国初期的繁华
却不料,战火烧到我的家乡
日军空袭的弹片
给站牌刻下了一道道伤疤
站牌无声
却无声控诉侵略者的暴行
高压水枪猛烈地冲洗
留在这座城市87年前的毒液
绝不能让阴魂为《投降书》
继续编造“大东亚共荣″的神话
2025年那场九三阅兵仪式
我揣着韶州站的照片 拿起手机
长安街的脚步声传出屏幕
让它感受这神圣的时刻
沧海桑田,韶关(高铁)站
丹霞红映照着城市的天空
让丹霞号连着复兴号列车
跟随时代,高歌猛进
(2025年09月07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