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方惊时序改,风凉不觉已秋深
文/何俊锋
当一阵清冽的风,裹挟着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扑面而来,才恍然惊觉,十月已悄然行至深处。那风里,没有了夏末的余温,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凉意,拂过脸颊,也拂过心头,让人瞬间清醒,原来,秋天真的来了,而且已经很深了。时间就是这样,在我们专注于某个目标时,在我们沉迷于某段情感时,在我们焦虑于某个困境时,它总是不紧不慢地向前流淌,从不为谁停留。几天前还是黄绿相间的斑驳,如今已是满眼萧索,风一吹,便有无数叶子簌簌落下,像是生命的叹息,又像是时光的碎片。
我们总在忙碌的日常里忽略了季节的脚步,直到一片落叶飘进车窗,一杯热茶刚端起就凉了,或是晚上出门时需要裹紧衣领,才猛然惊觉,时序早已更替。十月,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惊醒的月份。它不像九月那般带着夏的余韵,也不像十一月那样直奔冬的凛冽,它站在秋的深处,用一场风、一场雨、一片落叶,提醒着我们时光的流逝有多迅疾。看着那些落叶,难免生出几分感慨。
春天时,它们是嫩芽,带着蓬勃的生机;夏天时,它们是浓荫,遮挡着炎炎烈日;如今,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坦然地回归大地。这多像人生啊,从青涩到成熟,从繁华到平淡,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意义,每一次告别都带着对过往的沉淀。我们常常为逝去的时光感伤,为未完成的事情遗憾,却忘了像落叶一样,从容地接受生命的节律。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失落,那些爱过的人、走过的路,最终都会像落叶归于尘土一般,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养分。
十月的风,不仅带来了凉意,也吹散了心头的浮躁。夏日里的闷热与喧嚣仿佛还在昨日,如今却能静下心来,捧一本书,泡一杯热茶,看窗外云卷云舒,叶落叶生。这种宁静,是属于秋天的馈赠。它让我们有机会回望过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时光的流逝固然令人感伤,但生命的循环从未停止。落叶会腐烂,却会孕育来年的新绿;秋天会过去,冬天之后便是春天的复苏。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秋深”的时刻,都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铺垫。
抓住流逝的时光,在时光的长河里,活出属于自己的从容与精彩。叶落方惊时序改,风凉不觉已秋深。当我们懂得欣赏枝头最后的红叶,听懂夜雨叩窗的韵律,品出清茶里的桂香,便真正读懂了十月。原来,时光从不曾辜负谁,它只是以四季为笔,在我们心上写下一行行无字的诗。愿我们这秋深时节,与岁月对坐,共饮这一盏叫做从容的茶。愿我们都能在这样的季节里,读懂时光的深意,坦然面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岁月的流转中,沉淀出最本真的自己。
寺·庙诗四首
五绝·寺
文/冯期武
古寺隐深林,钟鸣空谷音。
苔痕侵石径,云影抱禅心。
注释:起承以“古寺”“钟鸣”点出山寺的幽寂,钟声在空谷回响,强化空间上的超脱感。转结通过“苔痕”“云影”自然意象的叠加,将禅意融入景物,末句“抱禅心”以拟人手法收束,暗示修行者与自然的合一。
五绝·庙
文/冯期武
庙堂烟火稠,忠义刻千秋。
暮鼓催人省,仁风绕画旒。
注释:起句以“烟火稠”突出庙宇的民间性与祭祀传统,与寺的清寂形成对比。承转由“忠义”的历史象征转入“暮鼓”的警示功能,体现庙的教化意义。结句以“仁风”升华,强调庙宇承载的道德精神如雕梁画栋般永恒流转。
创作思路对照
意象选择:
寺侧重自然意象(空谷、云影),突出离尘出世之感。
庙选用人文符号(烟火、画旒),强调历史与社群的延续性。
声律设计:
两诗均严格遵循五绝平仄格式,寺诗用细韵(侵韵)衬幽静,庙诗用宽韵(尤韵)显庄重。
动词如“侵”“抱”“催”“绕”刻意锤炼,活化静态画面。
情感导向:
寺诗追求“空灵”,末句以物喻心;庙诗侧重“厚重”,通过“忠义”“仁风”呼应儒家伦理。
七律·寺
文/冯期武
嵯峨古寺隐千峦,
梵呗穿林晓雾寒。
苔浸石阶通静境,
云扶宝殿锁禅澜。
晨钟醒世消尘劫,
暮鼓催人渡业湍。
一炷心香参贝叶,
菩提树下月长宽。
注释:
首联以“嵯峨古寺”“梵呗穿林”勾勒山寺的幽深与庄严,突出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通过“苔浸石阶”“云扶宝殿”的细腻描写,强化寺院清寂的修行意境。颈联借“晨钟暮鼓”象征佛法对世人的教化功能,体现时间流转中的慈悲引导。尾联以“心香”“菩提”收束,点明修行者于寺中悟道的终极追求。
七律·庙
文/冯期武
庙堂巍立护乡关,
香火绵延佑靓闲。
匾溯功名垂史册,
柱铭忠义照人间。
四时俎豆承民愿,
百代烟霞聚祖山。
莫道神龛惟祭祀,
仁风所至即灵寰。
注释:首联以“庙堂巍立”“香火绵延”展现庙宇与民间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其庇护功能。颔联通过“匾溯功名”“柱铭忠义”凸显庙宇承载的历史记忆与道德教化。颈联以“俎豆”“烟霞”表现庙中祭祀的传承性与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尾联升华主题,指出庙不仅是祭祀场所,更是仁德精神的社会化象征。
创作思路解析
主题差异:
寺侧重于佛教修行与内心超脱,意象多选取梵音、贝叶、菩提等,突出空灵禅意。
庙聚焦民间信仰与社会功能,强调历史传承(如忠义故事)与社群凝聚力。
格律技法:
两诗均采用七律仄起首句入韵格式,押平水韵(寺押“寒”韵,庙押“删”韵),颔联、颈联严格对仗。
避免“三平调”与“孤平”,如“梵呗穿林晓雾寒”中“穿”字救“晓”之拗,符合孤平拗救规则。
意象选择:
寺诗以自然景物(苔阶、云殿)烘托静修氛围;庙诗则以人文符号(匾额、俎豆)强化历史厚重感。
秋叶(散文)
文/冯期武
窗外的秋风又起了,我放下手中的书,抬眼望去,只见片片秋叶在风中旋转纷飞,如同卷起的团团焰火,燃烧着这个孤寂的午后。忽然想起黛玉葬花,那个水样柔弱的女子,她的多愁善感此刻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阻隔,静静地出现在我的思绪里。
俯身拾起一片飘进窗台的银杏叶,它薄如蝉翼,形似小扇,清晰的脉络仿佛在诉说着它一生的故事。这叶片初生时该是何等娇嫩,如婴儿肌肤般透着新绿;盛夏时分,它与其他叶子挤在一起,组成绿的王国,为行人蔽日遮荫;而今到了秋天,它褪去青涩,披上金黄,在枝头摇曳,仿佛千万把小扇子要把夏天的余热扇走。我轻轻抚摸着叶片,触感细腻如蜡,边缘已微微卷曲,那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起身披上外衣,我决定去园中走走。踏上小径,脚下响起细碎声响,原来是一条由落叶铺就的金色地毯。抬头望去,银杏树的叶子正纷纷扬扬地飘落,有的忽上忽下,在空中勉强地挣扎;有的慢慢飘落,优雅如舞者;还有的仍然舍不得离开大树的怀抱,在树上摇曳着,却不得不落在地上。风起时,它们时而瑟瑟翻飞,时而快活地起伏飘摇,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日子,似乎守候在枝头的那些岁月,只是为了今天这一刻。
不远处,枫树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红艳的叶子如天边的云霞,又似燃烧的火焰,在秋阳下熠熠生辉。这红色是花青素的魔法,在酸性环境中显现的绚烂。而法国梧桐的叶子则脉络分明,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愉悦地展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形态和色彩,殷红、金红、橘黄、橙青……鲜亮亮的,全然不见枯槁的色泽。
看着这缤纷的秋叶,我不由想起父亲。七八岁时,他常带我去大院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有一次开演前,我跑去买瓜子,回头时灯全灭了,黑黢黢的场上全是人影。我害怕得带着哭腔大喊“爸爸”,顿时引来此起彼伏的应答和笑声。正快要放声大哭时,父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微蹲身把我一牵。岁月承平,我却把青春的叛逆全投到身边至爱的人身上。有段时间,我不肯喊爸爸,还动不动顶撞他。一次去他办公室,在人前羞于喊“爸爸”,他见状急急从楼上跑下来解围。如今想起,心里满是愧疚——如今想喊爸爸也没有机会了。
秋叶的离去,是叶子的自由,也是树的无奈。父亲曾说:“秋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只是树的无奈,不是树的不挽留?是对大地的眷恋,一种理性的回归!”是啊,树叶如同脱离母亲怀抱一般,不舍地在空中打着旋儿,似乎在向母亲道别。它们化烬而去,却给大树带来了生机,以自己的有限奉献,唱响了一曲无限的爱歌。
这让我想起泰戈尔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秋叶的静美,是一种历练后的达观与淡然。叶子经历了一世的沧桑轮回,才有了这静美的容颜。它们春天绽出第一抹新绿,勃勃待发;夏天终成蓊郁之态,好不壮观;待到秋天,洗尽铅华,绿得厚重起来,静美如一幅宁静的画。
其实美并不都是在高处,美也并不都是一种颜色。秋叶从枝头落下,并非哀弱,而是从生机走向成熟。它们花了一个春天度过童年,一个夏天来成长,而在秋天,收获一生中最壮美、最灿烂的时刻。每一次落叶都是生命壮美的结束,在刹那间得到独属于它们的永恒。
夕阳西下,金黄的余晖洒在杨树林里。白杨亭亭,秋叶在枝头哗啦啦招展,还有落叶翻飞。头上,脚下,满眼的黄灿灿。我走在黄叶铺满的小径上,仿佛置身于一幅黄灿灿的水彩画中,画色淋漓,美得像个童话世界。
黄昏渐临,园中游人稀疏。我准备离开时,又一阵秋风吹过,带起无数叶片舞蹈。它们毫不理会在生命最美丽的时刻离开枝头意味着什么,表现出超然物外的飘逸。它栖在高枝的时候,不与鲜花争艳,认真绿过后,就安静地落下来,不留恋什么,也不祈求什么。
回望这片秋叶铺就的世界,我心充满温馨与感动。秋叶教会我:即使普通如一片叶子,也能在属于自己的季节焕发光彩;即使终将离去,也可以优雅从容;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否曾认真绿过,是否在离去时还能化作春泥护花。
人就像秋叶,你可能没有花的华美,但你一定能在秋季找到独属于你的精彩。
我轻轻拾起一片枫叶,准备带回家中夹在书里。握在手心,仿佛握住了整个秋天的温度。这秋叶,是大自然写给大地的情书,也是时间留给我们的启示。当来年春天,新芽萌发时,我会记得,那其中有着今年秋叶的无私奉献。
生死轮回,今日的淡然赴死,只为来日悄然复归。这或许就是秋叶留给世界最美的哲学。
简约秋色,澄澈时光
文/何俊锋
悦赏秋天的风景,聆听耳畔萦绕的秋声与流光的絮语,简约秋色,时而似诗人唱和,时而如老友对酌,细数季节更迭的私语,澄澈时光,鎏金岁月。季节删繁就简,简约着秋色,澄澈着时光,秋叶与秋阳、秋雨、秋风为伍,偶尔明媚人间,偶尔深情流年,阳光下,细语中,秋风里,心境舒然而闲,远离纷纷扰扰的喧嚣,走近轻轻浅浅的欢喜,在秋天的宁静致远中,也安静,也热烈,也丰盈,也简约。
树叶于深秋渐渐褪去鲜绿,显露出本真的脉络,像一位卸下浓妆的佳人,素面朝天,却更显风骨。秋风扫过,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下,不悲不喜,仿佛只是在完成一场自然的仪式,澄澈着时光,简约着秋色,鎏金岁月,朴素心境, 安然人间清欢。秋空高远而透明,天蓝得纯粹,偶尔飘过几缕白云,像是被风随手舒展的棉絮。阳光也不再灼人,而是变得温润,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草木香,深吸一口,仿佛能吸进整个季节的精华。秋水清浅,流速缓慢,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偶尔有几片落叶漂过,像一叶小舟,载着秋的讯息驶向远方。
秋天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许多,每一秒都变得清晰可触。站在秋日的阡陌上,成熟的稻谷与正在破土成长的冬麦,金黄浅绿与大地构成一幅和谐的剪影,记录着秋天的丰盈与耕耘,一边简约着秋色, 一边澄澈着时光,岁月与万物正落落而安。漫步在秋日的夜晚。无雨的夜空,月亮早早升起,圆润如玉,清辉洒满大地。星星也格外明亮,像是被擦洗过一般,一颗颗镶嵌在深蓝的天幕上。虫鸣声渐渐稀疏,偶尔传来几声,也是若有若无,仿佛怕惊扰了这静谧的时光,心也随之平静下来。这样的夜,适合回忆,亦适合放空。
当秋天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大地归于沉寂,我们也会明白:所有的绚烂,终将归于平淡,在这样的时光里,人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不必追赶,不必焦虑,只需静静地走,看一片叶子如何从枝头飘落,看一束阳光如何穿过云层,在平淡中,认清什么才是生命最深的底色。简约秋色,澄澈时光,秋在四季的迭新里,删繁就简着岁月的枝丫,予心宁静,予心清醒,让人生回归最本真的状态。看清内心的脉络,褪去浮华,回归简单,秋日教会我们,不必追求繁复
书画创作与书画家
文/屈军强
我十分喜欢老书画家的作品,他们的画作精致精美,书风古雅,让人联想不已。他们为人称道,人品艺品成为人们的美谈。一笔写古韵,一生养好德,一位书画家只有作品好,人品好,才值得人尊敬,他的作品才可留得住,传得下。
作为一位好书画家就得讲德,德艺双馨,扬善铸美;就得讲勤,久久以恒,持之为功;就得讲学,学识刻苦,诗文深邃;就得讲谦,谦逊待人,喝彩道友;就得讲美,作品精美,品之有悟。许多老艺术家在做人为艺上,为我们做出了楷模,年轻人要多学习,多借鉴,我为这样的书画家而叫好鼓掌!
当个好书画家不容易,一要品正,二要技精,三要文趣。关键要懂得艺术的史源发展、创作风格、美学思想,在创新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不懈追求,给人能留下回味无穷的感觉。从古至今,书画史上涌现出诸多艺术大师,或作品精彩,或风格神韵,或文采斐然,或做人端庄,都成为后人的赞誉和认同,他们为书画界立下了仿效的标竿。
看看现在书画界,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喊书、射书迭出,盲书、丑书人骂,网络上的各种“大家”表演“精彩纷呈”。有少数书画家图其名,虚其行,天天赶笔会,常常不读书,祈名争利,说三道四,心态浮躁,心中唯己,作风不实,人品不佳,道友们见这些人都是躲之远之。
尊古创新,笔写时代。艺术家就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创作,谦谦和和对人,扎扎实实读书,多多好好反省,不愁成不了家,不愁作品质量。心有涵养,行有教养,艺有滋养,才可证明你的德品、艺品和人品!从我做起,做个有涵养,有文化,有素质,有气场的书画家。
传播、传承、传达,是书画艺术家义务不容辞的责任。艺术的“精气神”,永远是书画家的最佳展示。德艺双馨,应该是艺术者心中一种美好追求和日常的践行,因为艺术家是有文化的!
一日一印-延寿
文/屈军强
您好!“平安吉祥”,这四个字最值钱。因为“平安”是幸福的源泉,“吉祥”是快乐的开始;“平安”是健康的基础,“吉祥”是如意的象征!有“平安吉祥”,就有开心的每一天!就有“平安吉祥”,就有美意相伴的日子!我把“平安吉祥”送给你,愿你日日吉祥,天天平安!
北庵晨语·仁与爱
文/摄影/翟功印/2025.10.10
珠履貂裘自有高贵之气,粗衣疏食多为温良之人。处富者当以仁济困,处权者当以仁爱民。水以善下匀凹趋平为德,霖以普降同沾周润为心。切莫教德厚者伤德,心长者伤心。两情两爱诸情诸爱者亦然,切莫教情深者伤情,爱笃者伤爱。天命不可违,人心不可亏。违者吉星隐曜,暗有不顺;亏者福佑则偏,后有所罚。
国庆颂
文/楊达
红旗猎猎映晴空,
万里山河气势雄。
盛世欢歌迎华诞,
同心共筑九州龙。
一片落叶,渲染了秋色,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
文/何俊锋
一片落叶,轻盈旋舞,在空中划出金色的弧线,最终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这看似寻常的自然现象,却如同一位画家的笔触,不经意间渲染了整个秋色,让山川田野披上了斑斓的华服。而一季落花,从盛放到凋零,从绚烂到静默,不仅装点了季节的容颜,更在无声中沧桑了我们的流年。在这盛大的告别式里,没有哀歌只有祝福,因为每道飘落的轨迹,都在诉说:离开是为了更美好的重逢。每一片叶子,都曾是春日里嫩绿的希望,夏日中浓荫的奉献,而今在秋风中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次舞蹈。
它们或金黄、或火红、或棕褐,以最丰富的色彩告别枝头,将生命的最后一抹绚烂献给大地。每片叶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生命旅程,正如我们,各自在光阴里书写独特的年轮。少年时迷恋花朵的娇艳,而今更懂果实的沉实;曾经追逐漫山遍野的繁华,现在偏爱墙角独放的清欢。一季落花,从含苞待放的期待,到争奇斗艳的辉煌,再到随风飘散的释然,演绎着生命完整的轮回。那些曾经绚烂绽放的花朵,如今零落成泥,但它们的芬芳曾沁人心脾,它们的美丽曾点亮世界。
在落花中,我们看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也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每一片飘落的花瓣,都像是岁月长河中的一滴水珠,微小却不可或缺,它们共同汇聚成了我们记忆中的那条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河。一片落叶,教会我们放下的智慧。当它松开枝头,不是放弃,而是为了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一季落花,启示我们接受的勇气。当繁华落尽,不是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站在季节的渡口,看落叶纷飞,听落花有声。我们或许会感慨时光飞逝,但更应该珍惜眼前这一刻的美好。
因为无论是绚烂的春花,还是金黄的秋叶,都是生命赐予我们的独特风景。一片落叶,是秋天写给大地的情书;一季落花,是时光刻在流年上的印记。一片落叶渲染了秋色,那是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那是岁月最深情的告白。在这深秋时节,让我们学会欣赏生命每个阶段的独特之美,珍惜当下,感恩拥有,在自然的轮回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在时光的流转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落叶用金黄的笔触勾勒季节的轮廓,落花以缤纷的色彩晕染岁月的底色。秋天因落叶而有了层次,流年因落花而有了厚度。
七绝·赞胡宝玲
文/杏花雨
海南高铁架长虹,
联句神工气象雄。
寸草初心融墨里,
清吟犹带海风融。
七绝·赞李和容
文/杏花雨
吉林沃野浪如金,
联语玲珑见匠心。
笔下田园皆锦绣,诗魂一片向云深。
2025年10月10日星期六阴雨
补记昨日观展
文/冯捷
因崇尚居兼(清代至近代中国画坛重要人物之一),那色彩明丽的岭南瓜果、花卉、草虫,在他笔下,经“撞水撞粉”之法,顿时形成了别具质感与立体感的生活气息,故尔朋友推荐,我赶紧前去观展。
而这个展,非居兼之作,而是学习效仿他的刘万鸣之《向往经典》展。数量、篇幅可观,种类亦多多,然而非我心之所期,所以收获微薄。谁知。
谁知,我意外地撞上了另一展事:从《石间到纸上》。尤其石之(拓)碑令我无比惊讶,高山仰止,叹为观止。于是。
于是,我就在那石林之间,流连忘返,无论隶书、篆书,或者隶书融合楷行,那布局、那章程、那笔法、那笔画……
你来看:要么丰腴而遒劲,要么结体宽博而严谨,要么气象肃穆而浪漫……
你再近前来看:横画如苍松卧岭,竖画似铁柱擎空,还有一撇一捺间……
撇捺之间呀,类似鲲鹏展翅,而折笔处?则如同断崖垂瀑……真乃:千尺倚天开,面面云峰拱翠来。好不让我激动不已,一而再,再而三地流连忘返,惊叹不已。
当然,我必须提一句:从石间走到纸上,纸上的作品平平、凡凡,远不及石上,远远不及!然,就在我将离馆时,蓦然回首,一幅作品鹤立鸡群,令我眼前一亮。原来是吴振锋先生之作。难怪!我心下一动。想想,数年前,先生还曾赐我四个大字:平安喜乐。我一直以来,如宝珍藏。
赞孙娃
文/强玉昌
孙娃彤彤爱红柿,
玲珑果艳沁心脾。
愿借吉言诸事顺,
安康喜乐伴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