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喜讯,特大喜讯,陈典锋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生活赐予我爱好和诗歌,也赠予我忧欢和尊严
——也谈一点感悟和随想
文/陈典锋
【编者按】据“中国作家网”2025年10月09日13:27消息,中国作家协会2025年拟发展会员名单于2025年9月5日至9月11日公示。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会议审议,批准2025年新会员名单。
值得骄傲的是,商洛丹凤武关籍作家,诗人陈典锋荣耀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丹凤乃至商洛本土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至此,商洛市45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商洛本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总人数达23人。
多年前谁都不会想到,这辈子自己还能买上、买起一辆小车,开上到处乱跑,结果现在都开起来了。在座的各位肯定也有一样的感受——梦想居然成真了。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多少年前,我就根本想不到自己还能取得这么样的一个小成绩,真没想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走过的路,很辛苦,也很值得。今天,这个现场,在座的都是领导和大家,都是我成长路上的朋友、老师,和贵人,值得我尊敬和学习。所以要谢谢各位一路走来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我想说三句话。
一、在于坚持。干什么事儿都必须坚持,有的时候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还要坚持。爱好和兴趣,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大多文化人靠文字和文学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所以说在生存和生活有保障情况下才能有所爱好,就是先填饱肚子,再干革命。很多人天赋和基础很好,而没有坚持,导致半途而废了。有时候坚持了,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结果,但起码自己不后悔。就如同某些公司的口号:宁肯明明白白的错过,不能糊里糊涂的放弃。
写什么?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大自然,写山川河流、写风花雪月,写故乡,写人生冷暖、社会变迁,写家长里短、身同感受,写自己日常的一些触动和体悟。写作实际上就是,要写出无差别的一般个体、能引起普通大众强烈共鸣的普遍、共同感受。这就是写作的初衷、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所以在此寄语还有文学这一爱好和其他爱好的朋友,不管干啥,一定要坚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要经得起别人的嘲笑、讽刺,甚至另眼相看,也要经得起自己心灵和灵魂的拷问。失之桑榆,得之东隅。我爱好搬运文字,至今连个班主任、年级组长也没混到,职称也没晋级,还是一级教师,连副高都没有捞上。不过我一点都不后悔,反而心里很坦然,甚至这次能加入这样一个国家级别学会的组织,是为自己的辛苦、不懈努力赢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和尊严。只要努力付出了,自己觉得值得就行,那怕有得有失也无所谓,这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典范了。工作、事业上的事牵扯方方面面,由不得自己做主,而爱好和兴趣全凭自己掌舵,船能行到哪里,在哪里靠岸或抛锚,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怎么写?大的方面说就是两个,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创新。艺术手法在这里就不赘述,需要单独和分门别类专业的讲座培训,只在这里强调一下创新。创新就是要有新意,写别人所没有的,不要人云亦云。比如,写春天,你就写春暖花开、百花争艳;写夏天你就写炎炎夏日,蝉鸣聒聒;秋天,你就写天高气爽,丹桂飘香,冬天你写白雪皑皑,寒风扑面,有意思吗?你要是编辑老师,你觉得你会选用这样老套俗套的文章吗?春,要写的和朱自清大师的《春》不一样的感觉,比如:春眠不觉晓;夏,你要写“蝉鸣就像扯大锯”之类的不同句子,秋天你就要写出:远山寒山之类的不同,冬天你要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不同感觉;这样才有可能出众,受人青睐。
二是积累。要经常写,天天写,写的再不好也要坚持写。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所小成就。我申请这个陕西省作协和中国作协的时候,基本都是一次就成,没犯二下。这就在于平时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我王婆卖瓜自夸一下:我91年参加工作,从92年在《延河》发表诗稿开始,到2017年加入省作协,8年后的今年加入中国作协,除了自己的出版4本书以外,在填报资料汇总作品信息时发现:大概累计在各级各类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刊物上发表了大约98万字的作品,加上五月份到现在的,估计已经有一百万字。尽管大多数都是文字垃圾,没有任何价值也不值一提,但数量却是真实的,都是自己一字一句写出来,一行一行发表出来的。创作时殚精竭虑,发表时暗自窃喜。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慢慢积累,善于等待和忍受寂寞。
说实话,不操心是假的,自己觉得今年除了这一件事外啥都没干成。开始觉得今年中作协入会条件提高了,自己水平达不到,后来在朋友的蛊惑、怂恿下也就跃跃欲试。于是从前期的准备,五月份开始网上申报,后来的审核、政审,公示,最终公布新会员名单,都是战战兢兢地等待、期待,有时熬煎的觉都睡不好,生怕没有通过审核那该多丢人啊,可见这也是一件大事。终于尘埃落定了,侥幸上了一步台阶,自己的小尊严没有摔碎,值得纪念和记忆。
三是有特色。不管学什么东西,必须要有自己独有的个性特色,这样才形成“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文艺、艺术花园。写散文、小说,包括写诗歌一样。我自认为自己的诗歌作品,稍微比较啰嗦一点,修饰语比较多,这是一个毛病,也是致命的缺陷;同时诗的意境也不是很空灵,但是实在,偶有佳句。当然,好的句子、意境,都是经过多读、多学,多想,多积累、多打磨,带来的结果。
陈仓老师,我觉得他的“进城系列”八部,应该是其代表性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阵痛和社会百相;还有一位资深文学好友总结陈年喜老兄多年来的诗歌、非虚构散文,认为贯穿其作品的主题,是四个字:生命和伤害,我深以为然,表示非常赞同。再比如远洲老师我认为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剪指甲》《锁门》(我们是自己的囚徒,把自己一遍遍锁起来),还有《月亮是一个蛋黄》里的句子:月亮是一个浅浅的蛋黄,卧在夜的瓷盘里等;张富仓老兄的代表作我认为是《龙驹寨系列》(长篇5部)和《漫川关往事》《武关》等地域性非常明显的长篇力作。
对照以上几位大家的作品,我只能勉强侧身趔趄的跻于中作协会员之列。对比人家的成名作代表作,我自惭形秽。窃自认为自己写的稍有点出色的诗稿有《垂钓一袭春色》《月亮已经被他们写的死去活来》,还有《阳光经常给我装修房子》,还有在《五台山,让心灵净化的返璞圣地》里最后的一句:空即是色。色即是/——这满山奔跑的寂静。我认为这是比较有代表的较好的佳作或佳句,也就是特色。尽管我自认为自己能拿出手的代表作还未真正出现,我还要加倍努力,力争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不辜负领导和大家的期望,也是我的自我勉励和奋斗目标!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就此打住,谢谢大家的聆听,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大家谅解,并敬请多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陈典锋,男,丹凤县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洛州云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品》特约评刊员,《中华文学》签约作家,2024陕西诗歌年度诗人。出版个人诗集《鸟鸣》《因为美丽》《翻阅故乡的惆怅》,主编、与人合著诗集《芳草斜阳》。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绿风》《海燕》《延河》《辽河》《天津诗人》《中华文学》《鸭绿江》《奔流》《中国文艺家》《作家报》《新诗刊》《四川诗歌》《陕西诗歌》《幸福》《青年文艺》《词坛》《诗词》《商洛日报》等报刊,入选多种选集、编选、年选,有作品获奖。
通联地址:陕西省丹凤县特殊教育学校 726200
联系电话:15129901990(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