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重磅发布了《2025年货车司机就业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一项数据格外引人关注:货车司机月均净收入达10512元,被划入“中高收入群体”的行列。这一收入水平,甚至能在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六类新就业群体中位居榜首。消息一出,舆论场上热议不断。有人感叹:“原来开大货比当白领还挣钱。”也有人酸溜溜地说:“比我上班强多了。”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吗?在漂亮的数字背后,货车司机群体的真实生存状况,远比一纸数据复杂得多。▎“月入过万” 算中高收入吗?
10512元,这个数字放在全国范围内,确实显眼。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4110元和69476元,折算每月分别约10342和5790元。乍一看,货车司机的收入不仅高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还超过了许多传统的“体面职业”。但“中高收入”的标签,贴得未免太过轻率。为什么?首先,报告中虽写明的是“净收入”,可需要考虑到的是,货车司机除受雇驾驶的司机以外,还有不少个体经营的卡友,他们大多属于灵活就业群体,仍有一定比例的卡友处于未参保或低缴费状态,暴露出部分卡友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边缘化风险。图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司机月平均收入水平分布情况其次,这是平均数的陷阱。所谓“平均月入10512元”,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司机的真实收入水平。根据往年多份行业调研,货车司机群体内部收入差别较大:有些跑长途专线的司机一个月能挣两、三万,但月收入七八千也并不在少数。再次,这个数字根本不能简单等同于其他中高收入职业的收入。因为卡友们的“月入过万”,往往是以长工时和高强度换来的。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另一份《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受雇货车司机中有58.41%月均出车26天以上,34.93%的受雇货车司机每天工作超12小时。用许多卡友的话说,这就是“拿命换钱”。▎背后代价:人车绑定的“车轮人生”
如果只看钱,不看过程,确实容易被“月入过万”的假象迷惑。但真正的卡友们,会告诉你另一面:高收入靠透支健康换来。有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货车司机患有职业病。在患病司机中,九成以上货车司机因长时间驾驶,患有颈椎病、腰椎病,近七成的货车司机因饮食不规律等,患有胃病。此外,患有噪声性耳聋、膀胱炎等职业病的也有不少。职业风险较高。因为常年日夜兼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卡友们除了面临着一些职业病的困扰,在商业保险中货车司机属于第六类职业,有不少卡友被归类为非健康体,商业保险往往难以承保甚至拒保。繁多成本侵蚀了真实收入。跑车不是坐办公室,扣除油气费、过路费、车辆折旧、维修保养、平台抽成,卡友实际能留下的净利润就少了一截。很多卡友一算账,一个月毛收入两万,真正到手的可能还不到一万。甚至有的卡友计算成本时只习惯性只减去油费、过路费,这确实不能反映真实收入水平。平台压价加剧“内卷”。数字平台的出现,确实减少了空驶和等货的时间,但也带来了另一种困境。货源更透明了,价格也更透明了,结果就是卡友们被迫拼低价。在平台的角逐下,运价没有起色,卡友越来越累,最后落入“跑得多,挣得却不见得多”的怪圈。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缺失。跑长途干线就意味着长期离家,许多司机常年在外奔波,陪伴家人的时间屈指可数。孩子的成长缺少父爱,老人病了不能在身边照顾,夫妻感情长期考验……这些“隐形成本”,无法体现在收入数字里,却真真切切压在卡友们的肩上。换句话说,卡友们的“月入过万”,是一个用血汗、孤独和风险换来的数字,这些才是收入背后的“心碎真相”。▎别只盯收入 卡友更需要体面与尊重
说到这儿,我想表达的是:卡友们付出如此多,拿所谓的“高薪”,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但更重要的是,大家不应只盯着收入数字。比起收入,卡友群体更需要的,是真正的体面与尊重。因为一年到头,跑长途的卡友们在车上的时间远远多过在家的时间。你会看到很多人清早煮个鸡蛋、啃口面包就匆忙赶路;在服务区,他们直接用水龙头洗头,生活基本需求都在路上将就。更令人心酸的是种种不被理解的限制。比如在不少物流园,因极小概率的短路风险,卡友们被明令“严禁使用驻车空调,违者罚款1000元”。可谁能体会,夏季驾驶室温度动辄超过50摄氏度?这些心酸,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人难以想象的。我们呼吁的关注,不应止于收入。真正的“中高收入”,不应只是数字漂亮,更要让司机们享有合理的休息、有社保兜底、不必因一场病拖垮全家;要让他们的劳动获得社会尊重,而不是一边被贴上“月入过万”的标签,一边现实困境却被选择性忽视。我曾听一位从卡车司机转行到主机厂当驾训师的朋友说过一句话,给我停下了深刻印象:“别看卡车司机收入高,但你一点也不会羡慕,那都是人家应得的。”▎结语:
《报告》里的10512元,确实能吸引眼球。但现实往往残酷:鲜少有人问你辛不辛苦,累不累,却有不少人关注你挣了多少钱。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个群体还在流失——2016年还被称作“3000万卡友”,如今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仅有1700万名左右的货车司机。卡车司机是中国物流的“血管”,他们的状态关乎经济运行的健康。真正值得期待的未来,不是继续用辛劳堆砌出一个刺耳的“中高收入”,而是有一天,他们能在合理收入之外,收获健康、保障与尊重。那时,再说“中高收入群体”,才不会让卡友们觉得那么刺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