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亲三不亲,娘舅为大
俗语云:“三亲三不亲,娘舅为大”,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印证了上千年,颇有一番道理。
无论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对亲戚之间的关系都看的特别重要,关系不一样,相处之道就有差别,如果在某些重要的场合体现不出关系的亲疏,容易让人误会,从而影响关系的和谐。
第一句:三亲三不亲。
中国素有三亲三不亲之说,一般来说至亲就是舅舅、姑妈、姨妈,对于这三类长辈,跟自己的亲爹亲妈有直系亲属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是无法消除的,所以这三类长辈是至亲,而三不亲是指自己姨父、舅妈、姑夫,他们是前面三类亲人的配偶,一旦自己的亲人去世之后,这跟他们也就断了联系。
不说古代,就是现代社会中,这种亲还是不亲的关系,都被世人演绎的酣畅淋漓。
舅舅姑妈姨妈这些长辈们在世的时候 ,无论大人孩子都愿意跟这些亲戚家多走动,见面非常亲热,在彼此心里都是一家人,是至亲,这些长辈也最疼爱外甥和侄子等孩子们,是发自内心的疼爱,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就会毫不吝啬的给孩子拿出来,还经常问寒嘘暖的,让孩子们有一种被捧在手心的感觉,特别享受这种亲情,所以孩子们平常最想最亲的亲戚就是这些长辈,以至于成年后依然乐此不疲去看望这些慈爱的长辈,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旦这些长辈们不在人世了,就断了念想,来往就没有以前亲密了,有的几年不来往一次,但是如果有重要的事最好也要互动一下,毕竟是亲戚。
在这方面父辈们做的很到位,像我的大姑奶奶不在人世都几十年了,但是表叔们依然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来我家探望我的父母,这是真正的亲情表露,是晚辈学习的榜样。直至他们的表哥我的父亲去世以后太少了来往。
表叔们做事很讲究,从来不在亲戚面前输理,其实很多老一辈都是这么做人的,晚辈们里头也有些讲究的人,一直跟至亲的后人们保持着联系,偶尔在某些重要场合互相走动着。
第二句:娘舅为大。
在中国大部分人的观念里,舅舅是最亲的,甚至比自己的父亲都亲。因为过去的女人没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嫁到婆家去,如果娘家没有人撑腰就会被欺负,那么谁能给这些嫁出去的女人撑腰呢?那么就是她们的兄弟,就是孩子的舅舅,所以孩子的舅舅在女人心中是最大的精神支撑。毕竟一旦惹到女子的娘家人,那么出面,打抱不平的,总归是娘舅。所以娘舅到了女子的婆婆家,也会被奉为座上客。 如果是在某些重要的场合,不把舅舅当回事,要么就是外甥家不懂规矩,要么就是没教养,要么就是看不起舅舅,这等于没把自己的母亲(舅舅的姐妹)放在眼里,即不尊敬舅舅又不尊重母亲。有格局有度量有涵养的舅舅可能不跟外甥家一般见识,不去追究其过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碰到暴脾气的舅舅,能把桌子给你掀翻。所以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能怠慢舅舅。 重要宴席舅舅不到场不能开席,舅舅到场无论会不会讲话会不会喝酒都要把舅舅奉为座上宾,否则就是把舅舅当傻子,明白人也不会评价你好的,相反会说你不会办事不孝顺。重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让舅舅知道,这是对舅舅的尊敬。这是老辈子传下的处世礼仪,不要任着性子乱来。
中国是礼仪之邦,孔孟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上千年,人生在世,一定学会处世之道,这是面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