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南强与荣德生
陈宝明
储南强(1876—1959),宜兴人,字铸农,又名青绾,别号简翁,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人士。早年曾就学于江阴南菁书院。辛亥革命后,被公举为宜兴首任民政长。民国初年,调升南通两任县知事,主政期间,他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平反冤狱、修建水利、整顿市容,热心公益事业,政绩斐然,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任后,南通百姓还在狼山上为其立政德碑。清末状元张謇对储南强也是赞口不绝,并在《重建宋文忠烈公渡海亭记》的古碑中铭刻着储南强的功绩。
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美誉的著名工商巨子、慈善家荣德生和储南强是好朋友,交谊不浅,特别是在储南强回家修缮两洞面临资金断流、工程停滞的困境下,荣老极大程度地支持和有效缓解储南强的资金压力,为两洞顺利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俩建树卓著的历史,永载无锡与宜兴的史册。
早在民国元年(1912),储南强就与荣老往来,交谊甚笃。当时,荣宗敬、荣德生昆仲以“为天下布芳馨”为宗旨,取我国传统高雅坚贞的梅花为主题,不畏人言,不惧时蹇,造福家乡,建造了一座命名为梅园的名胜古迹,至今已近百年的历史了。该园面临太湖,背倚龙山,园内倚山植梅,花径蜿蜒,碧草如茵,湖石玲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窈窕多姿,是闻名遐迩的中外游人赏梅胜景。园内的秋月阁中,就有当年储南强赠送给荣德生的一副楹联:“手种梅花,如此主人真不俗;眼空震泽,看来山势亦朝宗。”诠释着主人与梅花独有的风韵和他们之间的旷世知己之情。
民国14年(1925),储南强于母亲去世后,连上3封书信给时任江苏省长韩国钧,说“晚以葬母以后,志欲入山,故于里事、世事渐多夷淡。”从此辞去官职,脱离宦途,到上海南海公学(现今交通大学)当教员。期间,受到张謇、黄炎培、荣德生等师友“办学、办实业”的思想影响,决定凭一己之力,干实业之事,立百世之功,遂登报申明,正式脱离仕途,谢绝世事。他怀着“当一个宜兴人,就要为地方做点事”的殷殷桑梓之情,靠自己的一腔热情和赤诚,依托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悠久的人文积淀,着意开发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留恋的庚桑(张公)、善卷两洞。他倾注全部精力,自己设计绘图,带领能工巧匠精雕细琢整修两洞。开发时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资金短缺,他就变卖财产,罄尽家资,倾其所有,四处筹款,自己没有了,就动员儿子、儿媳,甚至连夫人的首饰、媳妇的嫁妆都变卖一空。荣德生早就听说储南强不仅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爱国爱乡的民主人士,而且他也非常青睐家乡的青山绿水,溶洞奇观。当得知储南强开发两洞财力见肘时,立即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慷慨捐赠那时尚为紧俏的3万吨洋灰(水泥)和钢筋等建筑材料,极大缓解了储南强的资金压力,增强了储南强继续开发整修溶洞的信心和决心。荣德生捐赠洋灰和钢筋等的义举也为当地老百姓所称颂。张公洞、善卷洞成为今天名满天下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荣德胜的大力资助是分不开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储南强与荣德生当时虽天各一方,但彼此时刻都深深牵挂和关怀着对方。经储南强煞费苦心,呕心沥血14载,耗资18万银元,进行了巧夺天工的精心雕镌。凿穿善卷洞的上下两洞通道以及水洞开辟瀑布等景观景点;张公洞将巨石凿成小块,砌成挡土墙筑起石阶平台,理出了天洞3条“云梯”等重大工程项目,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终于在民国23年11月竣工。同年11月11日,为答谢社会各方对两洞开发建设资助、捐赠的社会名流、人士,储南强诚邀他们出席两洞开放典礼。储南强尤其不忘挚友荣德生先生的大力支持,特地到无锡登门拜访,诚邀荣老前来参加开洞典礼。正好荣老在家呆了好久,想出来散散心,顿时笑逐颜开。克服身体微恙,欣然应邀来宜。
年届59岁的荣德生先生前后出席了在庚桑洞海王厅举行的两洞公路通车仪式和善卷洞狮象大场的开洞典礼后,兴高采烈地由储南强陪同游览善卷洞。荣老到了上洞,见冬暖夏凉的洞中云雾弥漫,云霭飞逸,如宇宙初开,钟乳石与石笋连接成石柱,挺天立地,明丽舒畅,气温终年保持20度左右,荣老倍感舒适,当即赞语道:“滴乳能消万古愁。”接着又参观了宽广豁达的狮象大场和下洞的天然瀑布。乘坐小舟经过山腹中的水晶宫,上上下下游览一圈出洞后,被善卷洞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旷神怡,并出乎意料地发觉自己有恙的身体竟然不治而愈,霎时眉欢眼笑。储南强见荣先生神采飞扬,就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留念,荣先生也不推托,欣然命笔,题下了“百病消除”4个遒劲大字。第二年,储南强就将荣德生先生的手迹镌刻在狮象大场尽头的石壁上。可惜该题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了浩劫,毁于一旦。直到1986年10月,当时的善卷洞管理处主任汤家骏通过储南强的孙子储传亨先生(时任建设部副部长),转邀荣德生之子、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先生为其父重书此题字。荣副主席非常乐意,立即又题写了“百病消除”4字,由储传亨将其转寄至善卷洞。1987年5月善卷洞管理处将“百病消除”雕刻在中洞梯口石壁上。现在我们所见“百病消除”4个字就是荣毅仁先生书写的。当下,不少中外游客云集在“百病消除”岩壁前,个个抚摸着“百病消除”每个字,祈祷自己百病消除,一生平安。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储南强和荣德生摒弃身份和地位的差异成为知音,实属难能可贵。“百病消除”四个字就是储南强与荣德生成为知音的见证。

作者简介:
陈宝明,男,1956年生于宜兴,字庭倬,号乐善,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曾担任宜兴市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善卷风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熟谙宜兴民间文化艺术,尤其对“两洞”“梁祝”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曾有多件作品发表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屡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出版的著作《漫话阳羡》有口皆碑,2024年出版《宜兴梁祝》书籍。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宜兴市华夏梁祝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