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陈宝明
蒋义海,1940年2月21日出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名人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梅花艺术馆名誉馆长,被联合国·亚文联授予“全球文化艺术家艺术大师”称号,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南京梅花精神奖”和“江苏省艺术贡献奖”。其作品被泰国、菲律宾、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有关机构与政要、友人收藏。
“总见世界情缘,多是浮云梦幻。”1994年的春天,笔者时任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偶然的一次机会与蒋义海先生见面。其时,他正在宜兴一家太湖疗养院参加书画笔会,沉浸在笔墨世界里挥毫作画。“好作品!”自幼酷爱书画的我细细品味观赏良久,不由得从心底发出赞叹。见他的笔墨纵逸豪放,既蕴含朴拙之气,又有“扬州八怪”的俊秀与儒雅。他画的独尊“梅”,既有清代郑燮诗书画三绝的神韵,更有板桥体“六分半书”的风采,以书入画,亦书亦画,其画清逸秀丽,其书风流倜傥,有着深厚的书画功底。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想能否让他的作品与旅游相融合,增添景区文化内涵。当笔会结束时,第二天即诚邀蒋老师到张公洞游览。他看我有茅庐三顾之意,就愉快地接受了。那天上午我陪同蒋老师游览了洞内洞外。当时,正在重建与张公洞相邻的道教古景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洞灵观。其主体建筑贯穿于盂峰山的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重门次第,殿宇巍峨,红墙黛瓦、绿荫掩映,建有三清殿、财神殿、八仙殿等8座殿宇依次递进,所有建筑风貌为清代古典,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游览结束时,蒋老师问我:“张公洞每年接待多少游客?”我直言禀告:三、四十万人次。他听罢就说:“今天我游览了张公洞,观看了洞灵观的宏大建设,感觉张公洞景区很有发展前景!因为,张公洞闻名中外,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迹’,若与文化艺术相融合,定会大放异彩,旅游人气会更旺,效益会更佳。其实除道教文化,还可以建有书画艺术馆。”听了蒋老师的建议,我暗自窃喜,却故意质疑说:“能建书画艺术馆当然很好,只是书画作品从何而来呢?”蒋老师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说:“我虽然是南京人,但宜兴有我难以割舍的情缘呢!”接着他娓娓道来:“宜兴是蒋氏祖根圣地,苏东坡曾有‘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的诗句,这九侯就是阳羡 亭侯蒋澄一门九兄弟,散居大江南北,人人都被封侯,号称‘一门九侯。’使蒋家成为中国的名门望族。我是蒋氏后裔,又是书画艺术家,对宜兴的徐悲鸿、钱松岩、尹瘦石、吴冠中等艺术大师特别敬仰。所以我愿意提供部分书画作品在这里建艺术馆,来表达对宜兴的情感和乡愁。”为此,我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详实的汇报,得到了时任市风景园林管理处万和春主任的点头。并申报文化部门,很快获得了文化部门的批文。根据上级和文化部门的精神和意见,专门将一组古色古香的外宾接待室腾出来,新辟“蒋义海艺术馆。”它在张公洞口,依山傍水,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馆楣为蒋纬国先生题书,馆内陈列了蒋义海先生的88幅国画、书法作品和其他艺术成果。
1995年5月1日,风景秀丽的张公洞隆重举行了“蒋义海艺术馆”盛大开馆仪式,时任省人大主任储江、副省长凌启鸿、宜兴市有关领导莅临现场出席开馆仪式。开馆仪式轰动国内外。如泰国的《亚洲日报》、菲律宾的《商报》、香港的《文汇报》以及中国大陆诸多报刊相继对开馆仪式进行了报道。这是中国第一个在景区以书画文化为主建立的艺术馆,是旅游与文化融合的一个创新,也是颠覆传统旅游理念、改变单一溶洞旅游新格局的举措。
“蒋义海艺术馆”馆内的精湛艺术作品因“新、奇、特、独”而熠熠生辉,本地主流媒体《宜兴日报》曾发表“三度观梅”的散文,对蒋义海“梅花”佳作给予高度评价,笔者作为首任“蒋义海艺术馆”馆长,还专门创办了《艺海》报,发表了不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闻报道与书画艺术文章。回顾那段今生难以抹去的记忆,珍藏记录着珍贵而又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
2006年,“蒋义海艺术馆”因山地潮湿,招致作品霉烂等多种因素艺术馆难以发展。当时宜兴市园林旅游管理局(现合并为宜兴市文体广蒋义海作电和旅游局)当机立断,将“蒋义海艺术馆”馆内所有书画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归纳,对破损霉烂、脱落的作品进行揭裱修复,后存放该局档案室。2020年夏季,蒋义海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毅然决定将存放在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书画作品捐赠给宜兴市档案馆,大大丰富了馆藏,使得蒋义海先生的作品得以永久保藏。蒋先生的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他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大气慷慨的风格,折射出无以伦比的时代美德,这也相应鼓励和引导着当下的书画艺术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弘扬历代文人守正创新、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以笔墨形象展现中华气度,以精品力作阐释中华美学,在挥笔运墨中展现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和中国梦,充分发挥文以载道、以艺弘道的重要作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笔者几十年一直把蒋义海先生当做自己的偶像,对他的人品、艺品和极高的艺术造诣都由衷的敬佩和崇拜。他德高望重,独善潜修,余热发光,以时代的画风,一往情深地创作出一幅幅歌颂时代、歌颂宜兴的书画作品,将自已融入新时代。他怀着对宜兴那一份割不断的情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为宜兴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作者简介:
陈宝明,男,1956年生于宜兴,字庭倬,号乐善,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曾担任宜兴市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善卷风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熟谙宜兴民间文化艺术,尤其对“两洞”“梁祝”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曾有多件作品发表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屡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出版的著作《漫话阳羡》有口皆碑,2024年出版《宜兴梁祝》书籍。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宜兴市华夏梁祝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