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门遗韵(外四首)
文/涂振刚(湖北)
青铜的骨骼支撑起
建国门的拱券
隋炀帝的影子在门框中
留着历史的漫长
铜尊里摇荡着龟兹的夜色
胡人使者将角高举
喝下了来汉的一场欢喜
端门外的灯火
在元宵时点亮了八里长街
金石匏革
悠传了数十里
弹弦擫管
万众合奏着
歌天颂地
一场变更
这一切的一切
只在残壁上
影印着万国来朝的记忆
换来了大唐的东都
让则天的牡丹到了花季
国色天香
富庶旖旎
也引来了远方的客人
乐此不疲
建国门已改称为定鼎
九鼎魂定洛邑
墩台边的缝隙里
还冒出了几棵丁香的
甜蜜笑意
飞廊虽废
却藏着未开封的
无字卷轴
佛像也留有楼兰的余韵
唐三彩的骆驼
从窑变中站起
凝固着黄沙、绿洲和赭壁的
色彩
胡人也将自己的形象
塑在了陶俑里
眼里留着月牙泉的
清淩波光
城门南侧的千年驼蹄印
还历历在目
雨点般散落地面
千年的踉跄
留下丝路的遗迹
天津桥
隋朝铺板船桥只是
历史的一瞬
一本建筑书的扉页
引出了大唐的虹影
老天津桥早不见
只有龟背形的轮廓还在古人的
脑海里
木构的桥面只出现在画中
车水马龙曾装有
长安陶瓷、波斯银币
古老的石墩
就像历史的老人
装着马帮、驼队的故事
只要给它一个机会
他就像洛水一样
滔滔不绝
曾几何时
临时考场上的举子
笔走龙蛇
让桥墩上都印下
锦绣华章的笔迹
李失活的契丹兵马
李大酺的奚族兵丁
不敢越桥一步
他们倾慕大唐
在归义门前聚集
争着更换大唐的
军旗
天津桥的残石
总留着
止戈为武的记忆
两坊一街
天街在人间烟火中
也在云霞里
隋唐洛城的繁华
在历史的海市蜃楼中
旗幡上有了波斯的绿色
街市散发着异域的奇香
馕饼点缀着芝麻,紫叩、花椒
石墙上留下尉犁人劳作的手印
小宛的马蹄在街上“嗒嗒”作响
且末的葡萄紫了一店铺
车师的瓜金黄了一片霞云
明教坊曾住过名相宋璟
深宅大院
石径上却有过胡人的脚印
青墙挡不住筚篥乐声
巷尾跳跃着火不思的弹奏
那龙兴观也有了茉莉花的清香
有谁知道
天竺竟是它的原产地
迷迭香远离地中海
爱上了这块腾龙的沃土
竟繁衍至今不息
宁人坊的古寺
也称龙兴
不知是重名,还是对应
街上麻石缝里遗落着
大漠的黄沙
寺中和尚的木鱼
竟散发着悠悠檀香
让佛也心醉
应天门
应天门洞开
就涌入胡人的靴声
西域的尘埃飞入红墙石缝
半张羊皮上画着的线路
又添下一笔
朱雀街的青石上
落下汗血马的铁蹄
鸿胪寺的译官
转换着波斯汉语
风掀开了泛黄的关牒
却夹着关外浅浅的雪痕
蕃使银冠上的露珠
闪着洛阳的光泽
后宫的银盏
有了葡萄酒的朱色
落霞擦拭着新编好的译文
窗花格外
石板溜过月氏的赞语
阳关三叠
滑过丝路的长弦
贡品清单上的龙蛇
排队流动
散落的契约
装订着丝瓷茶的希望
女皇的牡丹
在素绢上印下国色
金色的琉璃
映着南来北往的经纬
越过千年的沧桑
成了落在画上的驼群
九洲池
皇家池苑
那是紫微城中的一张画卷
水面成了青色的诗笺
涟漪泛起了金色的诗行
清风却读出那是龟兹的乐谱
和着碧波在吟唱
湖底西域商队遗失的银币
沉睡在大唐的泥里
借助着透入的一线阳光
发出微微的银光
碎瓷片的钴蓝
也深藏着它的向往
殿堂上琉璃脊兽的大眼
还望着丝路的远方
塔檐下悬挂的风铃
演奏着一首古老的乐曲
留着驼铃的遗韵
每一处弯曲的哗哗流水
都带有冬不拉的弹唱
一些看不到边的阡陌
时时连着长安跳动的脉搏
日出日落的金线
牵着大漠的驼行
太湖石的孔隙
透出伊犁河的清澈
翔龙院的云霞
连着大河之上的落日
瑶光殿还记着
昆仑山的西王母
天池的波光
在琉璃亭顶留下幻影
一柱观能否看到玉门的
烽燧
千步阁曾有过楼兰美女的
遗迹
望景台踮脚眺望的是
连绵的大漠驼影
【作者简介】:
涂振刚,湖北人,诗词文赋作者。已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首。已出版诗3部,近年参加全国各类文学大奖赛,获奖项百余个,并有诗词勒石刻碑。